•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七夕詩之研究 ---- 以六朝至唐代為範圍

吳淑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六朝至唐時期是中國傳統歲時節令活動日益完備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若要對中國的節日文化有所了解,必須對六朝至唐的節日習俗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在中國古代的民俗節日中,七夕是女兒節的代表節日之一,詩人熱衷參與各項活動,因此產生許多相關的文學作品。本論文以六朝至唐代的七夕詩作為研究主題,不僅可一窺七夕節俗之內容與演變,更可深刻體察在不同的政治、時空背景下,時人精神生活的情況,亦可擴展唐詩的研究層面。 有關六朝的七夕詩,本論文採自逯欽立《先秦漢魏南北朝詩》;唐詩方面,則採自清聖祖御定之《全唐詩》。經過前文之析論,筆者歸納若干重點如下:其一,關於七夕之起源:目前所知有:源於初七之陽會日、源於上古貙膢之祭、源於七月七日的歲時活動三種說法,筆者以為,此三種說法皆有它的可能性。其二,關於七夕成為節日之時代:目前所知有:形成於戰國、形成於漢朝、形成於晉朝三種說法。筆者以為,此節日或產生於漢,然產生於晉的可能性最高。其三,關於牛女神話的思想淵源:牽牛的化身,一般有「穀物神」與「河神」兩種說法,筆者以為,如果仔細研究先民的文化背景,則將牽牛視為「穀物神」之化身,似乎比「河神」之化身更妥當;織女的原始信仰,一般有「桑神」、「蠶神」、「織神衣之女子」、「漢水女神」四種說法。筆者據洪淑苓之說以為,「織神衣之女子」、「漢水女神」二種說法,應在織女成為星名以後才有的聯想,織女在形成星名之前的原始信仰,應為「桑神」或「蠶神」。其四,關於牛女神話形成的過程:筆者則根據王孝廉及洪淑苓之說,再加以深究。其五,關於七夕詩的盛行狀況: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唐詩》為依據,製成<六朝七夕詩作一覽表>、<唐代七夕詩作一覽表>,藉以統計六朝與唐代七夕詩之作者、作品數量及年平均產量。其六,關於七夕的習俗:唐代七夕節比起六朝,又多了「浮花洗面」、「競試新妝」、「喜食花果」、「女子拜月」等習俗。可見唐人對七夕節日之重視,遠過於六朝時期。其七,分析七夕詩的典故運用,有助於對下列幾項的進一步瞭解:一、牛女故事的形成脈絡二、織女的信仰三、七夕的仙道色彩 四、七夕詩的內涵其八,關於七夕詩的內涵:唐代七夕詩在「寫景記遊」、「抒情感懷」、「遊戲應酬」等內容上,比六朝來的豐富多樣;此外,唐代又多了「借題議論」之內涵,可見牛女故事在唐代已普遍為詩人所歌頌,詩人並開始對故事內容與習俗提出反思。

Page generated in 0.02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