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博士、學官與儒生官僚--漢代經學體制化的歷程

陳殷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求徹底釐清漢代博士與經學之互動關係,故在論文綱要之安排上,使博士制度為經,漢代經學為緯,交叉比對研究,希望能收「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效,將制度與學術互相影響之情狀勾勒清楚。 在章節安排上,第二章主為考證博士制度之初形而設,而後論及其蛻變。博士官雖至秦代才制度化,不過在戰國初年,博士人才已被廣泛需求,此論可從戰國初期諸國國君之求賢令中驗證。隨著國際情勢的白熱化,國君對博士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此時博士人才大概多為國君之顧問、智囊。入秦以後博士官偶爾也提供顧問之服務,不過秦始皇時期之博士,最顯著亦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帝國意識型態的塑造,至此已具漢代博士官的氣象。透過此章,可使讀者領會博士制度產生的具體歷史脈絡。 第三章主要討論五經博士立為學官後,其制度的變化,以及博士制度如何影響漢代經學的運作。隨著經學的制度化,對博士制度與經學體系兩方都產生了一些影響。五經博士秩卑而位極高,更是漢朝皇帝推廣德政的象徵,為了爭取這一榮耀,自宣帝起便陸續有學者為此爭立博士家法,這一系列爭論便是經學史上極有名的今古文之爭。透過此章之論述,可望釐清經學中今古文之爭之真正原因,以及師法/家法施用於漢代之意義。 第四章則以漢代太學(含制度本身)之興衰為論述骨幹,從校舍、弟子員數、進用辦法,具體呈現今文經學興衰的實況。除此之外,更從今古文釋經之異同,以及當時學術環境之氛圍,對章句學的內涵與特徵進行推論;更可從章句學興衰起伏的發展情勢,一探今文經學枯榮與共的原因。 第五章則在具體經義的致用上,探討漢人詮釋經典的方法與目的。基本上漢人習經、用經的習慣可從本章所論三方面(即為本章之三節)得知。其一,漢人受的經學教育相當徹底,這並不是指漢代太學與郡國學之設相當全面,而是漢代今文經學家篤信經典中的教訓,並以為天地綱常。其二,漢人對經學的信仰是一回事,但這股信仰要在國家成為一個普遍的共識、權威的力量,則有賴制度的推廣。漢代以明經取士的仕進辦法確定後(含太學與察舉明經)則產生一批新興士人,亦形成了一股可觀的力量,必要時可制衡君權。其三,也就是本文第三節處,則探討漢代經學內部分化之情形。西漢中期以後,不論是今文經學內部,抑或今古文之間,它們的分歧漸趨明朗,立場也益發鮮明。細究原因,可能不只是文字版本之異,政治情況的複雜,也是促此學術分途的可能原因。

Page generated in 0.02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