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戰後中國憲政之路:以行憲前後的黨派協商為中心的探討(1946-1948) / The road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in Postwar China:the cooperation of Kuomintang, Chinese Youth Party,and China Democratic Socialist Party(1946-1948)

邱炳翰, Qiu, Bing 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戰後中國憲政的發展為題,探討1946-1948年間,國民黨、民社黨、青年黨三黨合作對制憲國大的召開、政府改組、國代選舉、立委選舉等重要政治事件的影響,本文側重探究三黨合作行憲的運作實態,探討國家利益的「前台表演」與黨派利益的「後台運作」之間的複雜關係。首先,本文扼要回顧抗戰期間到戰後初期的中國政局,探討朝野黨派關係如何影響憲政運動的推動,瞭解其對戰後中國政治的影響。抗戰勝利後,國、共衝突再起,美國、「第三方面」人士相繼居中斡旋,未能促使國共合作,最後國民黨單方面宣布召開國大制憲,中共和民盟抵制之,而國民黨則成功拉攏民、青兩黨合作。此後,國民黨拋出政府改組的議題,繼續與民、青兩黨談判,本文將分析三黨對行憲的不同想像,此間,國民黨三中全會為何對政府改組有反彈聲浪。在政府改組完成後,民、青兩黨的內部糾紛為何再起,社會輿論的普遍觀感為何,國府在此時宣布「動員戡亂」,又為日後行憲帶來什麼影響。 政府完成改組後,緊接著便是國代和立委選舉,本文將探討政府籌備選舉經過,國民黨如何建立其內部提名機制,剖析其中派系鬥爭、黨團競逐的內情。除此之外,三黨中央亦就選舉名額、地域分配作協商,以達到聯合提名,同額當選的結果,以維持三黨合作的政治格局,並略述在地方上的選舉經過。選舉結果出爐後,不符三黨協議,民、青兩黨以退出政府要挾,迫使國民黨設法遵守三黨協議,國民黨為避免造成一黨行憲的局面,運用黨紀強令當選黨員退讓,引發「黨紀」與「國法」之爭,最後國民黨中央幾經討論,由蔣中正祭出「以黨讓黨」的解決辦法,彌平選舉糾紛。為此,三黨又如何達成協議,繼續合作實施憲政。透過上述研究,本文將從五個角度分析:一、國際因素對中國政治的影響;二、「行憲」與「戡亂」的關係;三、「黨紀」與「國法」之爭的象徵意義 ;四、三黨合作的政治得失;五、戰後中國實施憲政的歷史意義。

Page generated in 0.02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