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陸資來臺投資之相關稅務探討 –以製造業、銀行業為例 / Exploration on Taiwan's Relative Tax Issues for PRC Enterprises - Case Studies of Manufacturing and Banking Industry黃敏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兩岸主要受雙邊政策開放影響,各自企業皆積極發展對岸投資策略,以回應其衝擊。臺灣政府雖鼓勵陸資來臺挖掘商務資源,惟因來臺投資之稅務相關法令散雜,無形中減低了投資念頭。因此本研究欲對陸資來臺投資之相關稅務進行探討。
本研究先整理出陸資來臺投資之法源、租稅協定相關概念及境外投資組織形式之文獻資料,再從現有租稅框架出發,以公司、股東及個人的角度去探討;緊接著預期未來可能政策所帶來之稅務影響,作為後續個案之重要基礎。研究方法採個案研究法與文獻分析法為主,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分別作為製造業與銀行業之研究對象,除了融入前述稅法,更以個別產業適用之法令來分析個案在設立及發展過程,其租稅上之規定及適用之減免情形。最後相信未來陸資投資前,勢必於租稅領域能有所依循,評估就稅務面對自身有利與否。
|
2 |
陸資來臺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Location Choice in Taiwan: An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張宛婷, Chang, Wan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自2009年合法開放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其他機構或其於第三地區投資之公司來臺投資後,陸資來臺投資件數逐年增加,陸資投資事業來臺設廠投資將可帶動臺灣進出口、提供就業機會及增加地方政府稅收,對於臺灣地方經濟發展將有正面效益。由於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主要的對外投資國之一,如何吸引陸資投資將是未來積極討論的重點,本研究將以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3年「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表」資料,針對108家廠商填答之問卷結果進行實證研究,運用Stata軟體設計及Probit Model進行迴歸分析,探討「廠商特性」、「投資動機」、「原料來源」、「政治風險障礙」及「投資時間」等因素對陸資來臺投資區位選擇決策的影響。由實證結果發現,「組織型態」、「經濟動機」、「原料來源」及「投資時間」是影響陸資在臺灣北區或北區以外地區投資的因素。當組織型態為獨資、在臺採購原料比例越高時,廠商較不傾向於北區投資;當投資動機為經濟動機、投資時間為於第一階段開放時(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間)來臺投資者,則越傾向於北區進行投資。
|
3 |
影響在臺陸資產品附加價值的決定因素:以ECFA與投保協議生效後的資料做分析 / The determinants of goods value added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in Taiwan when ECFA and Cross-Strait bilateral investment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agreement go into effect彭美華, Peng, Mei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長期以來,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發展密切,中國大陸已成為臺灣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家。2009年開放陸資來臺投資,提升國內產業動能,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風潮下,2010年兩岸簽署ECFA,並於2012年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中國大陸企業來臺投資金額大幅增加。
由於過去文獻多以臺商赴大陸投資作為主要研究,鮮少針對陸資來臺投資進行研究,故本文以2013年經濟部「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之問卷作為研究資料,受訪者均為來臺投資的陸資企業,探討兩岸在ECFA和投資保障協議生效後,影響其產品附加價值的決定因素。
運用Probit Model進行實證研究,分別由「廠商特性」、「產業性質」及「經營策略」三方面來分析。經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在臺陸資企業的「公司規模」、「政府獎勵補助」、「發展品牌策略」及「策略聯盟」等四項變數,對產品附加價值有顯著的影響,其中廠商特性中的「公司規模」,以及經營策略中的「發展品牌策略」具有穩定的顯著水準,表示其為影響在臺陸資產品附加價值的關鍵決定因素。
|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