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5
  • 33
  • 2
  • Tagged with
  • 35
  • 35
  • 35
  • 35
  • 35
  • 35
  • 14
  • 13
  • 13
  • 12
  • 11
  • 10
  • 9
  • 7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陸資來臺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Location Choice in Taiwan: An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張宛婷, Chang, Wan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自2009年合法開放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其他機構或其於第三地區投資之公司來臺投資後,陸資來臺投資件數逐年增加,陸資投資事業來臺設廠投資將可帶動臺灣進出口、提供就業機會及增加地方政府稅收,對於臺灣地方經濟發展將有正面效益。由於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主要的對外投資國之一,如何吸引陸資投資將是未來積極討論的重點,本研究將以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3年「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表」資料,針對108家廠商填答之問卷結果進行實證研究,運用Stata軟體設計及Probit Model進行迴歸分析,探討「廠商特性」、「投資動機」、「原料來源」、「政治風險障礙」及「投資時間」等因素對陸資來臺投資區位選擇決策的影響。由實證結果發現,「組織型態」、「經濟動機」、「原料來源」及「投資時間」是影響陸資在臺灣北區或北區以外地區投資的因素。當組織型態為獨資、在臺採購原料比例越高時,廠商較不傾向於北區投資;當投資動機為經濟動機、投資時間為於第一階段開放時(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間)來臺投資者,則越傾向於北區進行投資。
2

陸資來臺投資時間點選擇的影響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Entry Timing Choic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aiwan: An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陳依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元1999年起中國大陸對外投資政策推動方向自「引進來」改採「走出去」策略,對我國吸引陸資來臺以帶動經濟發展是為最佳契機,惟兩岸關係特殊,我國開放陸資來臺政策2009年始開始實施。對企業而言,通常獲取極大利益為其主要目標,而採取對外投資即是一種方式,以拓展市場版圖。然而企業欲對於海外不熟悉之市場進行投資,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何時」進入才屬適當。 故本研究利用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3年所調查之「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表」之187家陸資投資事業為對象,並運用Probit模型探討在廠商規模、國際經驗、獲利情形、進入模式、市場動機、勞動素質、研發技術、大陸政策推動及臺灣政策限制等情況下,是否對陸資來臺投資時間點選擇具有重大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獲利情形」、「進入模式」「勞動素質」及「大陸政策推動」為陸資來臺投資時間點選擇之重要影響因素,即說明陸資在臺投資廠商,在配合大陸積極推動「走出去」政策情形下,由於臺灣勞工人口受教育程度愈高,勞動素質較優,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獲利能力,故選擇較早進入臺灣市場投資。且因對陸資廠商而言,臺灣市場尚屬陌生環境,在衡量其投資之成本效益後,將先以已對臺灣市場瞭解之投資客或當地廠商合夥經營,來獲取較高報酬。
3

我國海外投資廠商投資行業多樣化的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Industry Investment Diversification in Taiwan FDI Manufacturing Industry

薛百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廠商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可能因其經營策略而投資與本業不同之行業,本文乃針對我國製造業廠商探討海外投資行業多樣化的決定因素。本研究利用經濟部統計處於2007年所實施之《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問卷資料,以Poisson Model分析我國海外投資廠商在廠商行業、廠商規模、研發密集度、技術來源、獲利情形、勞力密集度、資本密集度及海外資本支出八項因素之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廠商規模、技術來源及海外資本支出是我國海外投資廠商投資行業多樣化的決定因素,當廠商規模越大、技術來源越多及海外資本支出越高時,其投資行業多樣化的程度越高。
4

陸資在臺投資事業中間財採購來源的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Sources of Intermediate Goods Purchased by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in Taiwan

陳靜怡, Chen, Ching 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大陸積極發展對外投資與國際貿易全球化的趨勢下,兩岸經濟貿易交流也加速展開。經濟部自2009年起正式核准陸資來臺投資,期望能為臺灣企業開啟國際競爭的大門,並透過海外資金挹注帶動產業成長。過去相關文獻主要以臺商赴大陸投資為研究對象,反之,探討陸資來臺議題者尚且不多,本研究以經濟部2013年陸資在臺投資事業營運狀況問卷調查資料中,實際從事中間財採購活動之陸資廠商為對象,運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分別由廠商特性、動機特性及產業特性等三大構面,探討影響陸資在臺投資事業選擇「在臺灣當地採購」、「自中國大陸進口」及「同時自臺灣與大陸採購」的決定因素。 經由實證研究發現,相較於僅自中國大陸進口中間財而言,「廠商規模」、「技術來源」及「資源追求型」、「市場追求型」、「效率追求型」投資動機等五項變數為影響在臺陸資廠商選擇自臺灣採購中間財的重要決定因素;其次,在臺陸資廠商是否選擇同時自臺灣與中國大陸兩地採購,或僅自中國大陸進口中間財,則主要受「廠商規模」、「技術來源」及「效率追求型」投資動機等三項變數影響。
5

陸資在臺投資技術取得方式的影響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Technology Acquisition Mod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aiwan:An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簡佩盈, Chien, Pei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技術取得方式類別可區分為「內部自行研發」或「外部購買」模式,過去對於海外直接投資事業技術取得方式之影響因素較少有文獻針對陸資在臺之情形予以討論,更遑論再細部分析在自行研發方式的模式中,會影響廠商決定要採母公司提供,亦或子公司自行研發之差異研究分析。本研究利用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3年《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報告》問卷資料,分別由廠商特性、投資動機及營運特性等三大構面進行探討,並運用兩階段Probit模型,分析陸資在臺投資技術取得方式之影響因素,其中第一階段為「自行研發」與「外購」之選擇,第二階段則為「母公司提供」與「子公司自行研發」之選擇。由實證結果得知,廠商特性構面的「廠商規模」、投資動機構面的「市場動機」以及經營特性構面的「股權結構」等3項為陸資在臺投資技術取得方式的重要影響因素。其次,廠商特性構面的「技術能力」、投資動機構面的「市場動機」、「經濟動機」以及經營特性構面的「股權結構」、「投資時間」等5項為陸資在臺投資技術自行研發方式的關鍵性因素。
6

租稅誘因對投資之重要性---我國對東南亞投資之實證研究

張永和, Chang Yung H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經濟發展日趨國際化,國際貿易已無法涵蓋各國經濟活動,且我國屬於海島型國家,資源與市場受到限制,為了突破瓶頸,對外投資乃必然趨勢。而我國自1980年代中期後對外投資迅速增加,隨著對大陸投資的開放,對外投資的趨勢更加明顯。對外投資地區已從以往的美國,分散至大陸與東南亞,其中東南亞近年來比重約為25﹪左右,故本文針對東南亞地區作實證研究。 一般而言,影響對外投資的因素有很多,不外乎為了節省成本、擴大市場與延續經營等因素,其中在成本因素方面,包括了工資、租稅與廠房土地等,而本研究主要針對租稅因素作探討。本研究首先針對租稅相關文獻作探討,同時對於研究之國家(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與印尼)的基本投資環境作簡介,接著分析租稅因素對我國對外投資之影響,其中不僅探討地主國租稅因素之重要性,同時也將我國(母國)租稅因素納入考量。 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我國資本所得之有效稅率對於對外投資有顯著之影響,即我國之有效稅率愈高,對外投資愈多。而地主國之有效稅率對我國對外投資影響較不顯著,這表示我國對外投資會因國內租稅負擔高低而有較大變化,而地主國租稅環境之改變對於對外投資影響較小。這也顯示我國現行稅制下,廠商稅負有些偏高,政府應盡量改善租稅環境,尤其在爭取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同時,更應利用各種租稅改革措施,來降低租稅負擔,以吸引外資前來投資。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FDI文獻簡介…………………………………………….... 4 第二節 租稅相關之FDI文獻…………………………………….... 6 第三節 以台灣為主體的對外投資文獻……………………….…. 14 第四節 小結…………………………………………………….…. 16 第三章 我國對外投資概況分析暨 現行對外投資所得課稅制度之介紹………………………. 17 第一節 我國對外投資分析……………………………………….. 17 第二節 我國現行對外投資所得課稅制度之介紹……………….. 25 第四章 香港與東南亞各國的投資環境暨國際租稅制度介紹…….. 27 第一節 投資環境與投資政策…………………………………….. 27 第二節 各國的國際租稅制度與租稅獎勵……………………….. 39 第五章 實證研究…………………………………………………….. 46 第一節 投資相關假說…………………………………………….. 46 第二節 實證模型………………………………………………….. 47 第三節 資料來源與變數定義…………………………………….. 52 第四節 計算資本所得之有效稅率……………………………….. 54 第六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56 第一節 基本統計量……………………………………………….. 56 第二節 實證結果分析…………………………………………….. 58 第三節 小結……………………………………………………….. 68 第七章 結論………………………………………………………….. 69 參考文獻………………………………………………………………. 71 附表..................................................... 75
7

跨國公司直接投資與中共的對策 / FDI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PRC's policy

張建福, Zhang, Rick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在導論申首先就跨國公司的出現及其對外直接投資的成長和變化情形作一描述,同時說明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對跨國公司所具有的意義以及中共所面臨的挑戰。其後,將毛澤東與鄧小平兩人對外國資本的看法和立場作一比較,並參酌中共官員以及學者們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見解,說明中共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所遵循的指導原則及方針。 在第二章中首先闡述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爾後列舉國際組織、西方學術界對外國直接投資的界定,並比較中共有關跨國公司的不同定義以釐清本文的研究對象。其次,本文所採取的「議題與政策」研究途徑,乃是結合政治學中政策途徑的政策分析和議題中心研究途徑,針對某些仍存有爭議或討論空間的經濟議題,說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對中國大陸可能或已經產生的負面影響,並按時間向度,有系統的分析中共對這些議題及不利影響採取的因應對策。再次,概略說明跨國公司對地主國可能產生的各種負面影響,選擇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對中國大陸產生的外匯收支及貿易效果;技術移轉效果以及產業結構及區位效果等三個議題作分析,同時,將中共因應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對策範圍,界定在中共中央所擬定的基本政策、方針以及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務院依據這些政策指示所制定的法律、規定…等。最後,則簡單的介紹了幾本有關跨國公司與申共相關政策的著作,探討它們的優缺點和不足之處。 第三章是對跨國公司行為理論的評介,在本章中儘可能的蒐集並介紹相關的學術著作及期刊,分析此一領域中幾位知名學者及其重要著作來說明各個理論的內容和發展,並檢討不同理論在解釋跨國公司投資行為時的長處和缺失。不過,此處筆者並無意提出一個新的理論模式或解釋途徑,僅希望能透過對跨國公司投資動機的分析,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共所擬定的管制政策對跨國公司投資行為的影響,並以之作為後文中政策分析的基礎。 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別就本文所設定的三個經濟議題進行分析。在外匯收支與貿易效果方面,從理論上考慮了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對地主國國際收支的影響及其帶動的貿易效果,並由之引申出地主國對外國投資者提出的實績要求以及跨國公司運用轉移定價的問題,爾後再一一說明申共在這幾個問題上採取何種誘導和防制措施。 在技術引進方面,首先從理論上探討了有關技術適用性、技術轉讓價格、技術依賴、技術引進水平以及中國大陸實際出現的盲目引進和重複引進技術的問題。其次,說明三資企業技術引進的各種方式,並將其基本分為「技術投資」和「技術轉讓」兩種引進方式。最後,分別就這兩種技術引進方式,分析中共對三資企業技術引進的審查過程,比較其相關標準及規定的異同和發展,同時說明在三資企業技術引進過程中出現的盲目引進、重複引進以及技術水平不高的現象及其產生原因,並特別就中共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和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對國有企業進行嫁接改造的作法進行分析。 在產業結構及區位效果方面,首先從理論上探討了跨國公司對地主國產業政策的執行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影婆,並由之引申出跨國公司對地主國重要產業部門的控制、壟斷市場的可能性以及競爭和反競爭效應等問題。其次,有關跨國公司在地主國投資區位的問題,筆者簡單的介紹了西方學者所稱的跨國公司「區位效果」以及成長點理論和回浪效應理論。冉次,文中以中共幾個五年計畫中,外商產業投向所出現的問題為主軸,說明中共引導外資產業投向的政策及其轉變,並透過對中共1994年3月頒佈的(90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以及1995年6月頒佈的(指導外商搜資方向暫行規定》及其附件(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分析,帶出跨國公司佔有大陸市場以及兼併大陸國有企業的問題,並在後文中就大陸學者有關保護民族工業的爭論和未來中共外資政策的走向作了說明,同時論及中共有關《反不當競爭法》的制定目的及其不足之處。最後,則以中共加速東部沿海發展戰略輛以王建提出的國際大循環論,說明中共引導外商區位投向的政策以及吸引外商至中西部投資的相關措施。 在本文結論中筆者以英國學者鄧寧對跨國公司國際生產的類型及其策略目標為基礎,配合跨國公司理論進一步說明中共管制和引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政策與不同類型的跨國公司之間可能產生的幾個問題和值得商榷之處。
8

臺商投資大陸滬寧地區之DUNNING理論測試 / The Study of Taiwan's Investment Behavior in the Shanghai and Nanjing Area - An appication of Dunning's Model.

鄧應儒, Teng, Ying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自1978年開始對外開放之後,吸引眾多外國商人前往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也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來投資。當然,臺商也在這些外商之中扮演著對中國大陸投資的角色。臺商的投入大陸市場,多少具有幾分神祕的色彩,為求了解其投資的進入動機及其進入模式的選擇策略,而做此論文研究。Dunning將跨國性企業到被投資國投資的進入模式選擇,基本上定義受到專屬優勢、內部化優勢和被投資國區位優勢的影響。專屬優勢一般多屬於企業本身具有的特質,如企業的規模大小、企業的多國經驗、和發展差異化的產品能力等;內部化優勢主要指的是合約性的風險;區位優勢則主要受到被投資國市場潛能、投資風險、和生產成本的因素影響。OLI模式基本上提出企業的進入模式選擇決策受到OLI因素所左右,各因素間彼此的交互作用,會決定出不同的模式選擇,並因此發展出理論的五個假設,並得到驗證。大陸從計劃經濟過度到市場經濟,一切的體制並不完善,從開放至今始終被各國投資者定義為具有高度風險的市場,但相對的,其具有12億人口的市場,對各國投資者也不失為一重要的投資誘因。臺商為進入大陸地區,也採取了各種不同方式的進入模式。本研究就臺商的投資行為,以Dunning的折衷理論加以驗證其實際的投資進入行為,在臺商的實際投資行為以理論的配合上獲得部份的支持。經由本文的研究,可對臺商進入大陸的投資行為有一大致的了解,以此論文希對後繼研究者有若干的貢獻。對我國提出建議。
9

影響台灣廠商直接投資於工業化國家或開發中國家之決定因素--以資訊電子工業為例 / The determinants of Taiwan compani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ward industrialized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study of electronic industries

劉桂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往國內研究多國籍企業之對外投資,多以單一國家或特定區域進行探討,較少針對各國之間的區位選擇問題做全方面的研究。本文將針對我國主流產業之資訊電子工業廠商,其對外投資時所擁有的專屬優勢,及被投資國具備的區位優勢,依不同開發型態國家,進行各國之間投資區位選擇因素之探討。期以研究結果,供未來欲對外投資之台灣資訊電子工業廠商,藉以選擇最適切的投資地區,有效且經濟的利用資源。本論文利用2006年經濟部統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之資料(有效樣本計759家),分析2006年台灣製造業廠商,在總營業額、全年研發支出總額、當地所投資之行業、勞力密集度、資本密集度、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便利技術與技能之取得、利用當地最惠國待遇及優惠關稅、利用當地價廉充沛勞工,及配合國外客戶要求等條件不同的情況下,會傾向投資於何種開發型態的國家。本研究使用Probit迴歸模型,運用Eviews軟體設定計量模型實證,依據實證結果發現:廠商的全年研發支出總額越高,及為便利技術與技能之取得,會傾向往工業化國家投資;如廠商的勞力密集度越高,及為利用當地價廉充沛勞工,會不傾向往工業化國家投資。
10

對外直接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

許瓊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80年代以來,台灣對外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金額逐年增加,且在1991年開放對大陸直接投資後,大陸低廉的工資、潛在廣大的內需市場及文化的相似性,使得對大陸投資一直是占我國總對外投資相當高的比例。由於台灣的對外直接投資有62%在製造業,且製造業提供了相當多的就業量,因此當對外直接投資增加時,會使我國就業水準發生改變,進而會影響本國勞工的相對工資。本文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從1981-2004年製造業直接對外投資對台灣工資不均等的影響。由於考慮到工資僵固及解釋不足的問題,在實證估計時,我們同時放入了解釋變數的落後期來跑迴歸,並利用時間序列的自我迴歸時間落差分配模型(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估計出各別產業下對外投資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以及採用包含橫斷面(cross section)及時間序列(time series)兩種特性的縱橫資料(panel data),來看所有產業的影響。其結果得到如下: 一、各別產業方面:在包含各期的聯合檢定下,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木竹藤柳製品製造業、造紙及印刷業、非金屬及礦產物製品製造業與基本金屬及金屬製品製造業等產業,當其對外直接投資份額變動上升時,會擴大工資不均等。此外,當解釋變數包含了各個變數之落後期後,除了上述的產業外,尚包括電子、電機、機械、精密器械及運輸工具製造業等產業,其對外直接投資份額變動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有顯著的正面效果。最後,將所有產業的資料加總來跑迴歸時,所有變數均轉而不顯著。 二、所有產業方面:在包含了所有產業下的Panel data時,由聯合檢定及包含了所有落後期變數下,其結果均不顯著,這可能是由於每個產業的特性不同,對外投資份對工資不均等影響的程度也不同,所以當所有產業的資料放在同一個座標上時,會呈不顯著的現象。此外,經濟部工業統計分類將我國製造業區分為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四大類,但考慮到資料的不完整,我們將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合併,而分成三大類工業,並增設虛擬變數來跑迴歸。結果發現,當民生工業之對外投資份額上升時,將會擴大該產業之工資不均等的現象,然而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之對外投資份額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並不顯著。 三、對大陸以外地區進行直接投資,對各別產業的影響:由於我國從1991年,才開放對大陸直接投資,於是本文進一步抽離了對大陸直接投資的金額下來進行估計,結果發現在時間序列分析下,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木竹藤柳製品製造業、造紙及印刷業電子與電機、機械、精密器械及運輸工具製造業等產業,當其對外投資直接份額變動增加時,會擴大工資不均等的現象。 四、對大陸以外地區進行直接投資,對所有產業的影響:在全體產業的Panel data下,當對外投資份額增加時,工資不均等將會擴大,代表大陸以外之對外直接投資份額增加將會擴大工資不均等。此外,若將產業分成三大工業,則在民生工業及化學工業下,對外直接投資份額上升會擴大工資不均等,然而在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下,對外直接投資份額增加將會減緩工資不均等。這是因為對大陸以外地區直接投資,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的對外投資比重有56%集中在已開發國家,因此會對高技能勞工需求下降,進而減緩工資不均等。

Page generated in 0.027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