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開發中國家人事行政革新之研究陳以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次大戰以還,開發的呼聲甚器塵上,國家的全面開發成為開發中各國全力以赴的追求目標,政府倡導,人民效力,孜孜矻矻,歷時二十餘載。然其結果卻是開發工作遲遲其行,各種建設欲舉乏力,社會依然凋敝落後,經濟仍舊蕭條萎縮,國家亦始終積弱不振。揆其原因,並非由於政府之倡導不誠,亦非由於人民之努力不夠,而實由於這些國家缺乏一個有效能的政府以從事此種艱鉅的開發工作有以致之。惟政府效率所以不彰,能力所以不強,復有其根本原因存焉。此種原因當然很多,但最主要的乃在於政府的人事行政不健全。蓋政府有如時鐘,需靠人予以動力才能運轉。人事行政是使為政得人、百官稱職的一套有系統的措施,為政府這個大時鐘的唯一能源。能源如有匱乏或不健全,必然影響時鐘的運轉,減低其性能。是故健全的人事行政實為政府效能的源頭,國家開發不可或缺的一個基本條件。開發中國家今後如欲建立效能政府,加速開發工作的進行,便非自人事行政革新開始不可。本此認識,乃獨發筆者研究開發中國家人事行政革新問題之動機。
本文共分五章,逾十五萬言。第一章為「緒論」,闡明人事行政的意義、範圍、地位、原則等基本概念,以及開發中國家的界說,以為本文之研究確定範圍。第二章為「人事行政革新之重要性」,逐節論述國家開發的重要、政府在開發過程中的任務、行政效能與開發成敗的關係,層層探剝、漸入核心、最後點出人事行政革新在開發中國家的重要性。第三章為「人事行政現狀之剖視」,係自人事措施、公務人力運用、公務風紀、行政效能等方面檢討一般開發中國家人事行政之現況,陳明其弊端,以為革新之張本。第四章為「人事行政革新之途徑」,係針對前章所陳開發中國家當前人事行政上之種種缺失,對症開方,從人事行政學的觀點,提出各種改革辦法,以為革新之要徑。第五章為「結論」,除首先扼要歸納前四章之主要論旨外,並分節申明開發中國家人事行政革新所應達成之目標,以作革新行動之旨歸;陳述人事行政革新所宜採取之策略,以利革新工作之推行;最後復對開發中國家過去實施人事行政革新之情形作一簡短回顧,並對其未來之可能發展略作展望,鑑往規來,所以期革新目標能早日實現,而整個論文體系亦於焉完成。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筆者資質駑鈍,學識譾陋,初涉研究工作,難兢兢業業、殫心竭智以從事之,仍不免時有力不從心之感,益以國內有關資料奇缺,蒐集匪易,更使研究與撰寫工作倍覺艱辛,幸蒙張師明誠諄諄指導,傳師宗懋多年開心鼓勵,伍啟元博士遠自聯合國兩度寄贈有關書藉,何永福學長提供寶貴資料,徐坤英、徐瑞芳兩位同學協助謄脆稿,始得草成。師恩友情,惠我良多,感激之餘,謹此併致最誠摯之謝意。惟筆者才疏學淺,加以資料短缺,時間倉卒,撰寫之時雖力求謹慎,闕漏舛錯,仍必不能免,幸祈諸位,師長嚴予教正,藉匡不逮。
|
2 |
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的發展歷程台灣資訊半導體產業分析(自1960至1990)翁良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目的是經由積體電路及個人電腦產業的發展,找出其發展所具有的特殊條件,以此討論該產業快速發展在戰後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意義進而試圖說明戰後新興開發中國家擺脫依賴理論馬克思經濟學者所謂的邊陲困境的可能。
論及可能成為戰後台灣積體電路及個人電腦產業之資本,可舉出如次幾項:戰前已存在的小型電子電器類資本在戰後重組,經由政府「外向型」經濟發展政策的鼓勵由商轉工,復與日本電器廠商取得技術上的運繫,而以本地市場進行資本累積。另一方面,1950年代以降,美國將台灣納入其防衛體系的一環及1960年代台灣的外資導入政策使得美國以台灣為其電子產業的跨國生產基地,由於技術及市場皆從屬於日,美兩國,因而以此為源流所形成的本地電子資本呈現出弱小及從屬的特性。
戰後台灣當局的科技政策,初期以基礎科學研究為發展重心,未必能有效地與電子產業發展取得連繫,不過,此種情形直到1973年工研院的成立出現轉機,工研院成立所具有的意義在於國家權力跨足原有的指導位置更進一步積極地將學術研發與資本活動聯結在一起,而形成另一個積體電路及個人電腦產業之資本系統。
1980年後成立的聯華電子係出於1975由政府主導的積體電路發展計畫,以其在技術上自立,適逢1980年代後期亞洲形正逐漸形成積體電路生產中心而快速進行資本累積;另一方面,1985年工研院角色亦由「協助產業」轉變為「創造產業」後並於1987年成立台積公司,適切地與全球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的設計與製造趨勢結合得到相當的發展。不過台灣當局於1980年起所推行的電腦工業發展計畫,也使本地電腦業者能“及時”加入1980年代後由美國電腦廠商主導的個人電腦世界市場,並將日本製的個人電腦排除在以美國為首的生產聯盟之外,同時也使台灣電腦產業得到充份的發展。
總的來說,台灣於1960年代所推行的外資導入政策對生產性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基礎科學研究人才的造就,及至1970年代以降工研院擴散到產業界的人才及基於跨國分工考量而回國的人才,共同建構了台灣內部支持產業發展的「技術人力」。本稿所強調之「新興產業」即在表現戰後台灣依其特殊環境所產生的技術人力為動力,加上世界市場的支持及國家權力積極干涉(即政府的獎勵政策)而快速得到發展,作為本文之緒論,以台灣為例「擁有技術的人力」堪稱為開發中國家擺脫依賴困境的主要原因。
|
3 |
影響台灣廠商直接投資於工業化國家或開發中國家之決定因素--以資訊電子工業為例 / The determinants of Taiwan compani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ward industrialized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study of electronic industries劉桂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往國內研究多國籍企業之對外投資,多以單一國家或特定區域進行探討,較少針對各國之間的區位選擇問題做全方面的研究。本文將針對我國主流產業之資訊電子工業廠商,其對外投資時所擁有的專屬優勢,及被投資國具備的區位優勢,依不同開發型態國家,進行各國之間投資區位選擇因素之探討。期以研究結果,供未來欲對外投資之台灣資訊電子工業廠商,藉以選擇最適切的投資地區,有效且經濟的利用資源。本論文利用2006年經濟部統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之資料(有效樣本計759家),分析2006年台灣製造業廠商,在總營業額、全年研發支出總額、當地所投資之行業、勞力密集度、資本密集度、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便利技術與技能之取得、利用當地最惠國待遇及優惠關稅、利用當地價廉充沛勞工,及配合國外客戶要求等條件不同的情況下,會傾向投資於何種開發型態的國家。本研究使用Probit迴歸模型,運用Eviews軟體設定計量模型實證,依據實證結果發現:廠商的全年研發支出總額越高,及為便利技術與技能之取得,會傾向往工業化國家投資;如廠商的勞力密集度越高,及為利用當地價廉充沛勞工,會不傾向往工業化國家投資。
|
4 |
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研究徐秀暉, Xu, Xiu-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營事業民營化是世界各國普遍的發展趨勢,不論是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出現對企業放寬管制或出售公營事業讓民間接手經營的趨勢。藉由公營事業民營化,導入自由競爭,從而提高經營放率,降低成本,並改進服務,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增進全民福祉。
我國早在民國四十三年,即首開公營事業移轉民營之先例。近年來,政府為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勞及經營潮流,已於民國七十八年成立由中央有關部會及省、市首長組成之「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專案小組」,積極推動國、省市營事業民營化的工作,以加速邁向經濟自由化的目標。
由於公營事業民營化已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然而移轉民營是否即能紓解目前公營事業的困境?政府的民營化方案內容如何?對員工的權益及消費者利益上如何才能作周妥之保障?本文經由我國公營事業的演進過程,目前的營運狀況、民營化的可行性、規劃步驟等提出分析,進而參酌各方意見與國外民營化的經驗,提出具體之改進建議。
全文共分五章、十八節,各章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說明研究方法與限制,並對「民營化」一辭提出界定。
第二章:探討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有關問題、闡述民營化的形成背景、理論、例證、執行的步驟與方式。
第三章:說明我國公營事業的發展與趨勢,由我國公營事業的起源、重要性、目前的營動困境、說明民營化的可行性。
第四章:闡述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的規劃。說明其目的、政治方向、處理原則推動要點,並提出個案探討。
第五章:探討民營化的障礙,說明對民營化觀念的誤解、民營化的限制及其在發展中國家所遭遇到的難題。
第六章:綜合上述各章節的意見,參酌我國目前各界意見與國外民營化經驗提出改進建議。
|
5 |
開發中國家外債需求問題之研究陳香椿, CHEN, XIANG-L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可分為文獻探討及台灣實證分析兩大部份。文獻探討包括第二、三章;台灣實證
分析為第四章。第二章討論影響外債需求因素,第三章分為二小節即外債償還困難的
原因和償還能力的評估。外債償還困難從需求面的因素推衍而來。第二節償還能力的
評估分為二小部份來討論,第一討論經濟指標,這些指標是用來顯示一個償還困難的
狀況,與我們討論外債償還困難的因素有關。另一部份為評估的方法。介紹各種從不
同角度來評估的方法,並探討其優缺點。第四章則為台灣的外債需求及風險實證分析
。全文共分五章,除前述之外,第一章為緒論。分為三小節,第一節為研究問題與目
的,第二節為研究方法,第三節為本文結構。最後一章為結論。
|
6 |
開發中國家會計發展之研究曾惠瑾, ZENG, HUI-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會計在開發中國家所扮演之角色,向來未受應有之重視與肯定,本論文及擬針對此作
一番翔實之探討。
本論文約計七章,共五-十萬字。第一章緒論:介紹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論文架
構。第二章、開發中國家會計發展概論:首先研討會計在開發中國家所居地位繼而介
紹會計發展及會計在開發中國家之特徵。第三章、各國會計發展概況引述:分別介紹
美歐已開發國家,亞太地區、非洲中東地區及拉丁美洲地區等未開發國家會計發展概
況。第四章、深入探討開發中國家會計發展障礙:從文化、經濟、政治、法律、教育
各方面著手、第五章、研究提昇開發中國家會發展之途逕,擬自法律、教育、國際和
諧會計各方面從事研究。第六章、則針對台灣作實證研究,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
7 |
技術引進對技術升級之影響-台灣汔車業之實證研究汪妍君, WANG, YAN-F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欲研究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進行技術合作以提升本國技術水準、促進經濟
發展的情形,由於近來政府當局指定汽車業為領導性策略工業,汽車業為火車頭工業
,故本文選定汽車業作為研究我國與外國廠商技術合作成效探討之目標產業。第一章
為導論,說明本篇論文之研究動機與方法,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將中外學者對開發中
國家自已開發國家進行技術移轉之研究報告,作一整體性之回顧,以明瞭技術引進對
開發中國家技術升級之重要性,第三章是歐美日三地區的汽車工業發展過程,以了解
世界汽車工業技術的演進,第四章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歷史,並說明外國廠商與我國
汽車工業發展的密切關連,第五章是以各項成效指標分析我國汽車業與外國廠商技術
合作的成效,並比較不同技術來源的技術合作成效之差異,第六章是結論,將分析心
得作簡要敘述並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
8 |
開發中國家政治繼承制度之研究--中國國民黨領導型態之分析何東皓, HE,DONG-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一)說明研究對象與問題的性質。(二)研究方法及名詞界定。
第二章:一黨優勢的案例─墨西哥。(一)概說。(二)自一九一○年大革命以來的
政治繼承。(三)PRI 與政治繼承的關係。(四)社會變遷對政治繼承的影響。
第三章:兩黨政治的案例─哥倫比亞。(一)概說。(二)本世紀以來的政治繼承,
包括國家陣線時期。(三)政黨、益團體對政治繼承的影響。(四)政治繼承的趨勢
。
第四章:多黨政治的案例─以色列。(一)歷史背景。(二)獨立後的政治繼承概況
。(三)影響政治繼承的因素,包括精英、宗教、軍事。(四)政治繼承的趨勢。
第五章:克力司馬領袖的案例。(一)定義與概念。(二)印度。探討甘地─尼赫魯
─至甘地夫人。(三)印尼。(四)埃及之納塞與利比亞的格達費。
第六章:中國國民黨的政治繼承。(一)大陸階段。包括軍事行動、意識型態之規劃
。(二)台灣地區的政治繼承。(三)影響繼承的因素:中共、美國、經濟發展等因
素。(四)社會變遷所可能導致的影響。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共約八萬字。七章。
|
9 |
淨財富稅之研究許美麗, Xu, Me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經濟福利之意義言,通常認為所得乃測定量能課稅之最佳指標,但所得並非唯一納
稅決定因素,累積個人財富亦為一重要指標,財富稅之目的,在基於足以反映經濟
福利及租稅能量的考慮,調整租稅負課稅分配,以期更能符合公平的標準。
租稅的課徵會影響總體經濟行為,課征淨財富稅對於消費,儲蓄與投資之影響緣於此
稅占總稅收比重不大,故對經濟效率之不良影響較微,此稅之目標,除了財富分配之
公平性外,促進資源使用效率,管理上的控制,獲取財政收入亦為主要目標,而淨財
富稅之租稅制度主要久根據此四種不同目標而設計。
我國因國家本身及租稅環境之特質,所得稅未能達成其應有之功能,而經濟發展階段
尚未完全脫離開發中國家其富人主要的財富保有型態為土地及建築物、課徵高額淨財
富稅,可促進土地分散和土地利用,此外,我國遺產稅實行四十多年來,並未積極扮
演財富重分配之角色,上述考慮,無論是作為補充所得稅對高所得者之加重課徵,或
是作為財產稅之補充稅,淨財富之實行似有其意義存在。
|
10 |
境外金融中心之研究劉正惠, Liu, Zhe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境外金融中心之一般概況。本章計分六節,分別說明境外金融中心的意義,
類型、成立要件、分佈與經營環境之比較、成本與利益、及未來的展望。
第三章:開發中國家的境外金融中心。境外金融中心,開發中國家所佔的比例極大,
而我國仍屬開發中國家,彼此的經營環境類似,故特闢此一章以為我國之參考,本章
分四節,分別討論香港、新加坡、巴林與巴拿馬。就每個境外金融中心,分別討論其
成立與發展、市場結構、交易實態分析、租稅、與國內經濟之關係及展望。
第四章:我國設立境外金融中心之可能性。本章分三節,依次為倡議的背晾,有利與
不利之條件,對我國可能之影響(成本與利益)。
|
Page generated in 0.05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