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
  • 14
  • 1
  • Tagged with
  • 15
  • 15
  • 15
  • 15
  • 7
  • 7
  • 6
  • 5
  • 4
  • 4
  • 4
  • 4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我國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業務之研究

洪火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衝擊下,大陸市場由於資源潛力雄厚和兩岸產業的互補性高,產生了強大的經貿誘因,兩岸間經貿往來快速成長。隨著兩岸金融往來日漸頻繁,政策法令的鬆綁,逐次放寬兩岸金融往來限制,國內境外金融分行OBU的設立,除了能夠提升我國國際金融的地位與發展,更可藉由國際金融業務來擴展客源,掌握國際市場情勢。 政府積極提高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的靈活度,目前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已逐漸成為台灣企業經營海外業務的資金調度中心,提供大陸台商增加融資管道,亦是增進銀行獲利的重要來源。部份出口廠商為規避政府主管單位針對OBU公司查稅之困擾,有關境外資金調度與出口押匯業務,循透過國內銀行之分行與香港地區分行外匯合作模式操作。 一場金融海嘯徹底改變經濟發展的軌跡,最近兩年歷經次貸風暴及雷曼兄弟連動債等金融海嘯衝擊下,銀行獲利情形大受影響,國內銀行辦理OBU授信業務須審慎評估風險,由於放款對象為境外公司,且其業務操作實際均在國內關係企業,然而OBU公司做為授信主體,如不幸一旦涉及訴訟,考量OBU公司其所在國僅一紙登記,即使能順利完成訴追程序,不過取得債權憑證而已,因此仍需謹慎控管,務必與國內關係企業及連保人緊密環扣。為配合兩岸經貿政策的逐步開放,台灣銀行業如何提供大陸台商融資及OBU稅務規劃,面對外商銀行及陸資銀行虎視眈眈的金融版圖激烈競爭,若能在政府政策朝逐漸開放與金融業界積極拓展OBU業務的相輔相成配合下,提供台商更多元化及便利之融資服務,並掌握風險之控管,創造政府、金融與產業界的三贏榮景。
2

金融預警制度之研究--以本國一般銀行為例

顧石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政府為發展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積極推動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措施,使得銀行的經營環境為之丕變。十六家新民營銀行的核准設立,對我國金融自由化的歷程來說,是一大里程埤。惟新銀行之設立絕不可危害金融秩序,造成集團企業經濟勢力擴張,銀行的金融資本淪為其股東關係企業的產業資本。近年來,國內外陸續發生了多起金融風暴,造成國內經濟體系的動盪與不安。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經常性評估銀行經營狀況變化的預警系統,實為當前強調推動金融自由化與維護金融紀律的同時,應密切注意的課題。本論文試圖衡量台灣地區本國銀行的經營績效,並藉由多變量統計方法之應用,來建立一套具客觀性之銀行預警系統,俾能及早發現並導正其營運缺失,以健全銀行業務之發展。 本研究以1993年至1996年在台灣地區營業之本國四十一家銀行為研究樣本,根據銀行一般經營原則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整理出十八項財務比率作為研究變數,包括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守法性、經營策略與穩定性、獲利能力及流動性等六項指標。利用各銀行相關比率之大小、排序及變動趨勢等,產生銀行經營績效之成績單,同時運用加權效率性之觀念,選用PROBIT模型來建立本國銀行之金融預警模型,以供政府金融當局、銀行管理人員與社會大眾參考。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有以下幾點﹕ 1.符合本研究所建立金融預警模型之各銀行財務變數有逾放比率、非利息支出占營業收入比率及資產報酬率。 2.就原始樣本所建立之PROBIT模型而言,以預測前一年之各銀行資料所建立之方法其加權效率性較高,其正確區別率達85.37%,型I誤差為17.65%、型II誤差為l2.5%。 3.就預測樣本而言,所得到之最佳PROBIT模型為﹕Y=-0.01842+45.79314*X5-244.74387*X13(X5為逾期放款比率,X13為資產報酬率)。預測樣本之加權效率性及正確區別率分別為58.10%及85.36%。另就各年度資料加以測試,結果顯示其區別效果尚稱穩定。
3

跨國銀行研究-引力模型之實證分析

楊易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跨國銀行在各個金融中心建立的據點來分析金融中心之間彼此互相滲透(interpenertration)的程度,以及金融中心的銀行家數來衡量金融中心的在國際上地位,並試圖運用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找出對跨國銀行到海外建立據點的決定因素。 首先,針對跨國銀行進行研究,整理跨國銀行的產業特性、業務、組織型態與其在海外建立據點的動機之相關文獻。並研究國際金融中心發展過程中的離心力(centrifugal force)與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以及國際金融事件對於跨國銀行佈局的影響。在資料分析中上海的排名為本研究20個城市中上升最多的城市,此外這20個城市相互聯繫(interconnectedness)的程度有明顯減弱的傾向,其原因主要受到跨國銀行在其國外的據點進行緊縮性的調整以及併購風潮的影響。而引力模型對金融業的對外投資獲得良好的結果,能清楚地解釋跨國銀行在金融中心設立據點的決定因素。
4

境外金融中心之研究

劉正惠, Liu, Zhe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境外金融中心之一般概況。本章計分六節,分別說明境外金融中心的意義, 類型、成立要件、分佈與經營環境之比較、成本與利益、及未來的展望。 第三章:開發中國家的境外金融中心。境外金融中心,開發中國家所佔的比例極大, 而我國仍屬開發中國家,彼此的經營環境類似,故特闢此一章以為我國之參考,本章 分四節,分別討論香港、新加坡、巴林與巴拿馬。就每個境外金融中心,分別討論其 成立與發展、市場結構、交易實態分析、租稅、與國內經濟之關係及展望。 第四章:我國設立境外金融中心之可能性。本章分三節,依次為倡議的背晾,有利與 不利之條件,對我國可能之影響(成本與利益)。
5

現階段我國亞太金融中心金融創新可行發展方向AHP分析層級程序法之應用

曾維州, Tseng, Sha-Qill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亞太金融中心是我國亞太營運中心計劃之一,金融中心所應具備之條件包含有許多方面,例如基處條件或是國內之相關法令規定之嚴格與否等,其中金融創新之能立亦使各國成立亞太金融中心一個必須具備之條件。本研究為亞太金融中心計劃之縮小範圍,乃針對金融創新以分析層級程序法分析出亞太金融中心中之金融創新透過許多專家學者之建議發展出針對此一議題所應涵概之範為與架構.再根據所發展出之問卷發展出專家問卷以此一專家問卷發給各實務單位或是學術界之專家針對此一議題分析出亞太金融中心金融創新所應包括之項目及其優先順序。在針對發展之項目分別評估各基礎建設所應該配合之優先順序。
6

影響銀行分行數數目因素之探討-以倫敦為例- / Factors on numbers of branches-A study on London

鄭俊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倫敦國內外銀行為實證的對象。選取275家倫敦國內外的銀行為樣本,以1996年到2005年10年的分行數資料,採用Panel Data型態進行處理分析,以固定效果模式與隨機效果模式為估計方法。本文以Sang Rim Choi, Daekeum Park, and Adrian E. Tschoegl在1980到2000連續20年研究金融中心銀行進出的概念為主要架構,依據銀行本身的內在的變數、外部環境的變數,探討影響銀行分行數變動的主要原因,將實證的結果與過去文獻研究的結果互相印證,希望進一步提供相關銀行產業參考。 使用的變數分別為(1)銀行內部變數:總資產、ROA、自有資產率(2)外部環境變數:來源國及當地的GDP per capita和人口、兩國間的貿易流、文化因素以及城市之間的距離。實證結果如下: 本研究若是以英國境內的銀行到倫敦設立分行的情況來說,發現總資產及英國的GDP per capita對銀行設立分行呈現正向的關係,而自有資產率則是呈現負向的關係。若是以國外銀行至倫敦來設分行的情況來說,發現總資產、ROA和兩國間的貿易流呈現正向的關係,而當地的人口數與城市間的距離則呈現負向的關係。 / This study uses banks located in London as empirical objects. We picked 275 banks as empirical sample. The sampling period is from 1996 to 2005. We use data form is panel data and use fixed effect and random effect approach to verify.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conception from Sang Rim Choi, Daekeum Park, and Adrian E. Tschoegl (1980 to 2000). To try find out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on variations of the branches in accordance with inner variables and outer variabl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can test traditional theory and provide the results to the managers of the bank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1) inner variable: total asset、ROA、equity divided by total asset and (2) outer variables: foreign countries’ GDP per capita and population、UK’s GDP per capita and population、trade flows between foreign countries and UK、cultural factor and distant between cities and Lond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local banks case, the result shows total asset and UK’ GDP per capita both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numbers of the branches. On the other hand, E/TA h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numbers of the branches. In foreign banks case, the result shows total asset、ROA and trade flows all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numbers of the branches. On the other hand, UK’ population and distant both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numbers of the branches.
7

台北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之條件分析並以台北、上海、香港為例進行實證研究

陳宥儒, Chen,You-R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十年來的通訊科技快速進步以及金融產業自由化、全球化,促使FDI在銀行產業快速的成長,而這種銀行業FDI在過去限制繁多的亞洲地區也不例外的快增長快速。然而,在亞洲最普遍的銀行業FDI的方法為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故導致亞洲國家被大量的外國銀行駐進與投資,因此也造就了亞洲許多金融中心的興起。 我們將在本文以台北、上海與香港為例討論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條件與種類,並以此三地的外國銀行作實證研究,探討吸引外國銀行前來投資的條件為何。最後,對於台北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提出相關建議。
8

臺北國際金融中心之發展策略研究

李克明, LI, KE-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9

銀行業海外擴張決定因素之研究 /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Banking Expansions

周秀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多國籍銀行(Multinational Bank)進行海外擴張的決定因素。本文採用多國籍銀行在當地設立經營據點的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方式為代理變數,且有別於之前的跨國研究,同時考量到地主國直接投資的銀行家數與設立的分支機構數。 本文共有三個研究子題,第一個子題以台灣為樣本,分析多國籍銀行進行海外擴張,與在當地同國籍的顧客間的關係。實證結果顯示,當以實體分支機構的擴張為外國銀行擴張的代理變數時,完全支持追隨顧客理論,但以財務擴張為外國銀行擴張的代理變數時,幾近完全支持追隨顧客理論。 第二個子題分析台北、香港和上海(兩岸三地)對外國銀行的吸引力,探討影響外國銀行選擇三個城市進行海外擴張的因素。在國家總體銀行家數的實證結果中顯示,母國GDP愈高、母國與地主國的地理距離愈近、母國與地主國的雙邊貿易愈多以及群聚效果,與在地主國投資的多國籍銀行家數呈現正向關係。至於銀行選擇在這三個城市投資後,會設立多少個分支機構,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當銀行總資產愈多,以及母國與地主國的文化距離愈近,銀行設立的分支機構愈多。 第三個子題分析多國籍銀行選擇亞洲十個主要城市進行海外擴張的決定因素。實證結果顯示,影響多國籍銀行在亞洲城市直接投資的因素可區分為三方面,首先是母國因素,當母國經濟規模愈大或大銀行家數愈多,在地主城市設立營運據點的銀行較多,設立的分支機構亦較多。其次是母國與地主國間的整合程度,當兩國間的雙邊貿易額增加以及兩國距離較近,在地主城市設立營運據點的銀行家數較少,分支機構也較少。最後是地主國因素,當地主國的經濟環境愈自由、地主國的法規品質愈高或地主國本身為國際金融中心,也會吸引較多的外國銀行,並設立較多分支機構。
10

金融機構地理擴張與財務績效指標之實證研究

吳建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大型金融機構在四個大內金融中心建立的據點來分析金融中心之間彼此互相交流的程度,以及金融中心的銀行家數來衡量金融中心對各家大型金融機構的吸引力,並試圖運用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與財務績效指標找出對大型金融機構到海外建立據點的決定因素。 首先,針對金融機構的地理擴張進行研究,整理全球銀行的產業特性、業務、組織型態與其在海外建立據點的動機之相關文獻。其次並研究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成因與衡量金融中心的相關條件,並選擇亞洲、美洲、歐洲等地的區域金融中心作分析,並依所得高低分為已開發國家城市、開發中國家城市及新興市場,結果發現據點個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是歐美系的銀行對於亞洲新興市場的據點增加最為快速。 最後本研究以世界排名前三百大之銀行分為美洲、歐洲、日本與亞洲大洋洲等四大區域,並以其財務資料對各區域金融中心的據點數進行簡單迴歸;從資料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地區銀行的績效最差,但對於亞洲開發中國家的金融中心投資最為積極,較偏好勞力成本低廉的地區進行投資;歐洲地區銀行資產規模龐大,較重視據點對股東權益的保障與獲利性,國內存放款愈少,將增加往海外設立據點的動機;美洲銀行的績效指標最佳,獲利對據點的設立有顯著的吸引力,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亞洲與大洋洲其他地區銀行較重視對已開發國家金融中心的投資,在這些地區較能增加獲利,減少產生備抵呆帳的風險。但最能解釋大型金融機構的因素,為資產的大小,資產排名在前一百名者,對於進行地理擴張的策略佈局最明顯,尤其是上海和倫敦。引力模型對金融業的對外投資獲得良好的結果,能清楚地解釋金融機構在金融中心設立據點的個體財務因素為何。

Page generated in 0.22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