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
  • 5
  • 1
  • Tagged with
  • 6
  • 6
  • 6
  • 6
  • 6
  • 6
  • 4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我國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業務之研究

洪火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衝擊下,大陸市場由於資源潛力雄厚和兩岸產業的互補性高,產生了強大的經貿誘因,兩岸間經貿往來快速成長。隨著兩岸金融往來日漸頻繁,政策法令的鬆綁,逐次放寬兩岸金融往來限制,國內境外金融分行OBU的設立,除了能夠提升我國國際金融的地位與發展,更可藉由國際金融業務來擴展客源,掌握國際市場情勢。 政府積極提高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的靈活度,目前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已逐漸成為台灣企業經營海外業務的資金調度中心,提供大陸台商增加融資管道,亦是增進銀行獲利的重要來源。部份出口廠商為規避政府主管單位針對OBU公司查稅之困擾,有關境外資金調度與出口押匯業務,循透過國內銀行之分行與香港地區分行外匯合作模式操作。 一場金融海嘯徹底改變經濟發展的軌跡,最近兩年歷經次貸風暴及雷曼兄弟連動債等金融海嘯衝擊下,銀行獲利情形大受影響,國內銀行辦理OBU授信業務須審慎評估風險,由於放款對象為境外公司,且其業務操作實際均在國內關係企業,然而OBU公司做為授信主體,如不幸一旦涉及訴訟,考量OBU公司其所在國僅一紙登記,即使能順利完成訴追程序,不過取得債權憑證而已,因此仍需謹慎控管,務必與國內關係企業及連保人緊密環扣。為配合兩岸經貿政策的逐步開放,台灣銀行業如何提供大陸台商融資及OBU稅務規劃,面對外商銀行及陸資銀行虎視眈眈的金融版圖激烈競爭,若能在政府政策朝逐漸開放與金融業界積極拓展OBU業務的相輔相成配合下,提供台商更多元化及便利之融資服務,並掌握風險之控管,創造政府、金融與產業界的三贏榮景。
2

境外金融中心之研究

劉正惠, Liu, Zhe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境外金融中心之一般概況。本章計分六節,分別說明境外金融中心的意義, 類型、成立要件、分佈與經營環境之比較、成本與利益、及未來的展望。 第三章:開發中國家的境外金融中心。境外金融中心,開發中國家所佔的比例極大, 而我國仍屬開發中國家,彼此的經營環境類似,故特闢此一章以為我國之參考,本章 分四節,分別討論香港、新加坡、巴林與巴拿馬。就每個境外金融中心,分別討論其 成立與發展、市場結構、交易實態分析、租稅、與國內經濟之關係及展望。 第四章:我國設立境外金融中心之可能性。本章分三節,依次為倡議的背晾,有利與 不利之條件,對我國可能之影響(成本與利益)。
3

證券商辦理離境證券業務OSU之研究 / The Study of Offshore Securities Unit Business to Taiwanese Securities Brokers

劉金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擴大我國資本市場版圖,提昇證券商國際競爭力,金管會於2012年12月與中央銀行會銜擬具「國際金融業務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業經立法院2013年5月底三讀通過,並於同年6月19日公布施行。本次修正重點為特許符合一定規模、財務健全與完整內部控制制度之綜合證券商得在中華民國境內申請設立會計獨立之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SU,並參照現行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相關稅制規定訂定租稅優惠規範,開放經營證券商專業之業務範圍,例如「外幣有價證券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金融商品買賣之行紀、居間及代理業務」、「外幣有價證券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外幣金融商品之買賣」、「境外之有價證券承銷業務」、「資產配置或財務規劃之顧問諮詢、外幣有價證券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外幣金融商品之銷售服務」及「經主管機關核准辦理之其他與證券相關外匯業務」等。 證券商設立OSU分公司將有助於吸引海外資金回流,並有效運用本國證券母公司之資本及信用,以擴大國際金融及證券業務參與者之規模,對於台灣經濟成長,增加金融人才的就業機會,擴大境外金融中心業務版圖,提昇證券商國際證券業務競爭力等,均有助益。後續金管會與中央銀行仍需研議修正及訂定「國際金融業務條例」相關施行細則及「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管理辦法」,以利證券商及早開辦國際證券業務。 台灣境外金融中心係參考新加坡ACU之發展模式,但成效大幅落後,本次開放證券商從事OSU業務,面向的是新加坡及香港的競爭,建議必須跳脫DSU框架,負面表列OSU金融商品,以興利取代防弊之監督管理思維,衡平金融監理與證券商OSU產業發展,始能提升台灣國際金融競爭力。
4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前景: 以香港與台灣為個案分析 /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RMB offshore markets: Hong Kong and Taiwan as a case study

林宜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離岸金融市場,早期主要是以非居民為對象提供非本幣交易金融服務的國際金融市場。近幾十年來,國際金融市場規模快速成長,同時國際金融功能也不斷擴大,而離岸市場也隨著它的功能不斷調整、擴充,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的面貌。許多國際貨幣如美元、日圓、歐元也在倫敦、東京、紐約、香港、新加坡這些國際金融城市頻繁且大量的交易。   人民幣目前還不是主要國際貨幣,國際化程度不若這些國際貨幣高,在境外使用也較主要國際貨幣來的少,較具規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從2010年後在香港漸具雛型。由於中國近年來一系列推動人民幣向境外流動的政策,讓人民幣在全球貨幣的地位逐漸提升,而隨著人民幣在境外流動數量的增加,使得近年來人民幣離岸市場引起國際金融城市的關注,有些地區也加入爭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行列。   由於香港不但是第一個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案例,在現今的發展規模上也是最大的境外人民幣中心,因此本研究透過香港發展的條件及路徑,從既有文獻的檢閱、數據的蒐集,並結合對相關人士的訪談,整理歸納國際貨幣離岸市場的發展經驗與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優劣條件,希望台灣在開放人民幣業務之後,能借鏡當初其他國際貨幣離岸市場與香港發展的一些經驗來做為台灣發展的參考,並結合自身擁有的條件,發揮自身優勢,改善原有劣勢,把握面臨的機會,積極地克服外在的威脅。 / In the early period,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provided non-local currency transaction services to non- residents. In recent decades, as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grows and expands rapidly, the offshore market and its function also constantly adjust, expand, and develop many different aspects.Many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such as the dollar, the yen, and the euro are also hugely demanded and used in thos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such as London, Tokyo, New York,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RMB is still not a major international currency nowadays. Its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requency of usage outside China are not high as other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but Hong Kong already develops as an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after 2010. Due to China government’s series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the international position of RMB is rising. As RMB’s offshore flow increases rapidly, it gets the attention of many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ities, and some regions even join to develop as RMB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Since Hong Kong is the first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biggest offshore center of RMB, this study examines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review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alyzing data, and combining the interviews of stakeholders to sum up the merits of Hong Kong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s. We hope that after opening RMB’s business, Taiwan can actively learn from Hong Kong and these markets, promotes our strengths, improve the weaknesses,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overcome external threats.
5

俄羅斯大公司開發離岸計畫的規模,原因和經濟後果 / Scale, reasons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exploiting offshore schemes by russian large companies

周子恩, Balganov, Zorikt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Offshore jurisdictions have become popular among corporations around the globe. They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reduce taxes by registering companies there. The Russian large firms have joined the trend, but exploit offshore schemes in different ways. They incorporate offshore companies with their subsidiaries operating in Russia. 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otect assets from hostile capture by other businesses or even the government. Thus, businessmen stay hidden as end beneficiaries behind the offshore companies’ chain. The offshorization in the country has its enormous scale. Up to 90% of the largest companies are involved in offshore patterns. The government makes some efforts to force companies to come back to the country, but they are not effective. To succeed, corporations should experience the improved business climate and have an opportunity to defend themselves in fair courts. It is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to make such appealing conditions. As a result, nowadays, Russia suffers not only from less tax collection, but also from losing control over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enterprises and even industries. Thus, the phenomenon threatens to the country's national security.
6

專屬保險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境外保險法制之立法芻議 / The Study on Regulatory Framework of Captive Insurance: Proposal for Regulatory Reform of the Offshore Insurance Unit (OIU) in Taiwan

蔡信華, Tsai, Hsin 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所謂專屬保險公司(captive insurance company)係由非保險業之企業集團,為承保該企業集團本身之風險,所投資設立之保險組織,目的在於強化企業集團全球化的風險管理整合,建立有效損害防阻機制,以風險理財模式保障母公司及其關係企業之危險損失,並能將企業集團之風險成本降到最低。隨著貿易自由化、解除管制與金融市場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專屬保險制度由195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國際企業集團所普遍採用之風險管理機制,運作於全球專屬保險註冊地。隨著經濟發展,企業也逐漸擴大經營之規模,當前我國大型企業集團已邁入全球國際化經營,然而,其主要風險管理模式仍停留在比價、招標、採購的模式向國內商業保險公司購買傳統保險,為解決傳統商業保險市場日益嚴苛的保險條件與承保容量不足的窘境,本文建議採取專屬保險之「替代性風險移轉方法」(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 ART)發展經驗,將可協助國內企業集團尋求以非傳統保險方式來處理傳統的可保危險(insurable risk),應為可行的風險管理對策,以契合時代之脈動。以金融保險業之國際發展而言,一國之競爭力在於面對全球化競爭及永續發展之優勢能力。我國金融保險法制發展,攸關台灣金融保險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職是,推動專屬保險產業發展,應是台灣跨國企業與國際保險市場接軌之重要課題。然而,目前國內保險法制對於專屬保險制度仍付之闕如,似有必要建構相關專屬保險法制,以協助產業進行整合風險管理之需求,開拓金融保險產業之新興市場領域。換言之,若台灣能推動專屬保險產業發展,成為專屬保險註冊地之一,除可提供境內之企業集團設立專屬保險公司,更可以提供境外之亞洲或國際企業集團來台投資;同時,亦能助於促進我國提供自由、開放、有效率之保險及交易環境,提昇我國保險市場之國際競爭力,進而推動台灣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擴大金融保險業發展空間,吸引亞太地區商務人士來臺投資,達成我國成為亞太理財中心(Asia Pacific Financial Service Centre)之金融政策目標。 本文係採取分析比較法、問題提出法及實務會議參與法等為主要研究方法,逐步探討、釐清環繞於本研究之相關議題,以整理、建構相應之法制與理論。在研究範圍之界定上,由於專屬保險制度所牽涉之議題眾多且複雜,遂將研究範圍限定於專屬保險法律架構、立法規範及監理法制等之重要議題。然為使本研究更形周延,論文架構安排上,於第一章為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專屬保險制度沿革之探討,說明專屬保險制度之發展背景,企業集團採用專屬保險之替代性風險移轉方法,其彰顯之經濟功能,進而闡述在國際專屬保險註冊地之實務發展現況、及國際企業選擇專屬保險註冊地之評估判斷標準。 第三章專屬保險法律概念與制度架構之探討,界定專屬保險之法律概念,分析專屬保險制度基本型態、運作模式及其法律關係,藉此能有效釐清專屬保險的法制架構,進而檢視其制度發展上所面臨之相關問題。 第四章則透過學理上「規範競爭」(regulatory competition)之論證,分別探討美國境內專屬保險註冊地與境外金融中心專屬保險註冊地的立法規範,分析國際專屬保險註冊地間規範競爭發展趨勢之辨證,據此為我國發展成為專屬保險註冊地提供寶貴經驗,從中分析我國值得借鑑參酌之處。 第五章建構專屬保險監理規範之探討,係以保險監理之理論基礎,即「公共利益說」、「私人利益說」、及「政治力量說」之主要論點,以此作為研究主軸,進行專屬保險監理之辯證。同時,參考IAIS於2008年所發布「專屬保險公司法規監理之指導報告」,探討對於專屬保險所應適用保險核心原則的監理規範建議,包括:核發許可執照標準、人員之適任性規範、保險費率監理、企業風險管理要求、資本適足性規範、財務報告公開揭露、投資限制等,實為確立專屬保險業監理之最低共同標準。IAIS準則強調監理官應有效監督專屬保險業,防止監理規範差異所致註冊地監理套利(domicile arbitrage)之弊端,且不宜無限制地解除監理規範管制,以維持公平競爭,確保金融市場體系之健全發展。再者,透過外國立法例之考察,分析國際上重要專屬保險註冊地之監理立法體例,透過比較法制度之借鏡,歸納整理監理法制規範。本文研究結果指出,百慕達保險法係採取「多層級執照制」(multi-class licensing system)之保險公司組織型態,依風險基礎適用不同程度之資本適足性規範,對專屬保險業採取低度監理原則,此亦獲得歐盟保險及年金監理機關(European Insurance and Occupational Pensions Authority, EIOPA)肯認,原則上Solvency II指令之資本適足性規範僅適用一般商業保險業(Class 4, 3B, 3A)而不及於專屬保險業(Class 1, 2, 3)。美國佛蒙特州專屬保險公司法,係依據美國境內專屬保險業之特別屬性(如依美國1986年責任風險自留法設立之風險自留集團,或工業被保險人專屬保險公司),制定特別法以適用於美國境內法域。新加坡之立法體例,除保險業務之一般共通事項適用保險法外,就專屬保險業之特殊屬性,透過部分豁免適用保險法,另行訂定專屬保險管理規則加以規範,並適用低度監理。依納閩金融服務及證券法規定,納閩專屬保險業務,限制承保對象(被保險人),必須以納閩專屬保險公司之關係企業風險為限,且除非經監理官授權許可外,不得涉及承接第三人之保險或再保險業務,並在專屬保險業的法定資本額與資本適足性規範方面,降低監理標準。誠然,透過外國比較法制度之借鏡,值得作為我國未來建構適當立法模式之參考。 第六章我國建構專屬保險制度之立法芻議,嘗試透過分析IAIS最低監理標準規範,及參酌外國立法例之借鏡,提出相關建構專屬保險制度之立法芻議,本文建議考量專屬保險業亦屬於保險業組織型態之一,其管理規範與直接保險業仍有共通之處,為避免疊床架屋,宜參考新加坡保險法之立法體例,增訂保險法第137條之2規定,在第1項明定專屬保險業之定義,就保險業務之一般共通事項直接適用保險法規定,並明文排除保險法第五章中顯然不宜適用於專屬保險業之規範。同時,基於專屬保險業之特殊屬性,在第2項明定專屬保險業之許可標準及管理辦法,授權由主管機關另定「專屬保險業設立許可及管理辦法」,對專屬保險業採取低度監理,以期與國際保險市場接軌。再者,依國際金融業務之體系建構,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ffshore Banking Units, OBU)、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ffshore Security Units, OSU)及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ffshore Insurance Unit, OIU)三者可統稱為境外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Unit, OFU),按2015年1月22日我國立法通過並於同年2月4日公布施行國際金融業務條例之修正案,增訂有關「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規定,開放保險業在我國境內設立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得辦理在我國境外之要保人及被保險人以外幣收付之人身保險業務、非屬我國境內不動產之財產保險業務、再保險業務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保險相關業務,旨在擴大保險市場規模及國際化,可望完整落實我國境外金融中心之版圖,有助臺灣建立亞太理財中心,實值肯定。然而,為完整建構我國境外保險法制,本文乃以新加坡及納閩境外保險法制作為參考借鏡,檢視我國現行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的法律規範,並具體提出未來修法建議方向,希冀在OIU制度架構之下,順利推展我國專屬保險制度。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乃綜合前述六章之論述,提出本文研究成果之總結,作為專屬保險法制建構之基礎。同時,提出建構我國專屬保險制度之立法芻議,本文建議考量專屬保險業為保險業型態之一,其管理規範與直接保險業仍有共通之處,為避免疊床架屋,宜參考新加坡保險法之立法體例,增訂保險法第137條之2規定,在第1項明定專屬保險業之定義,就保險業務之一般共通事項直接適用保險法規定,並明文排除保險法第五章中顯然不宜適用於專屬保險業之規範。然而,基於專屬保險業之特殊屬性,在第2項明定專屬保險業之設立許可及管理辦法,授權由主管機關另定「專屬保險業設立許可及管理辦法」,對專屬保險業採取低度監理,以期與國際保險市場接軌。最後,基於完整建構我國境外保險法制之理念,具體提出我國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出未來修法建議方向,期能成為立法者及主管機關之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3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