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保險聯營制度之研究-兼論保險業之風險分散方式

陳郁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保險業承擔社會大眾轉嫁之風險,其自身亦需要透過風險之分散,以避免危險過度集中,而危及永續經營之能力。而保險市場之專業保險人間,常透過彼此技術之結合運用,達風險分散之目的。其中保險聯營,即為典型聯合數保險人之能量,合力承受特殊危險,協助個別保險人分散風險之方式,亦是目前各國或特定區域之保險業所偏好使用之制度之一。 保險聯營於我國已行之多年,保險業多利用其消納分散巨災或高度風險,抑或配合政府保險政策設立組織,對於我國保險市場而言,具有不可或缺之重要性。然而,保險聯營制度因為譯名與共同保險類似,導致實務對於此兩種同為保險人風險分散之制度產生觀念性之混淆,因無法確切了解其區別,所以產生立法上之錯誤及運作上之爭議。 本文以「保險聯營制度之研究-兼論保險業之風險分散方式」為題,試圖透過深入探討保險聯營制度,並比較其他類似方式,包括共同保險、再保險及交換業務等,以釐清各制度之差異,了解其功能、運作及契約當事人之法律關係;其次則介紹國內風險分散機制,以分析其本質,並就我國保險聯營實務問題為探究與建議。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共同保險、再保險、交換業務及保險聯營制度,即便外觀及功能上多有重疊,但實際上係屬不同之機制。而國內風險分散機制,多數依其運作方式雖得歸類於保險聯營組織,惟究其與會員間之約定,得發現其混合其他風險分散機制之性質,因此不能單純以單一制度視之。關於保險聯營制度之實務問題探討,我國實務因對於「共保」兩字概念涵括範圍定義不一,造成保險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一之立法用字有所爭議,本文以為立法條文應儘量以明確用字,降低法律適用模糊的可能性;而聯營組織之型態,應以其功能性區別之,即組織本身若直接承接危險者或有其他對外代表性者,則應成立法人組織,使其享有法人權利,並履行法人義務;最後於公平法限制競爭之探討上,考量到保險聯營設立之特殊性,公平會之審查權限應受限縮,倘聯營組織之設立具備合理性及必要性,且其成效對於社會有顯著正面價值,應可排除公平法之適用。

Page generated in 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