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傳統到現代:《八○年代以降女性小說的發展-以蕭麗紅、蕭颯為中心》

宋怡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部分,筆者首先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範圍及方法,並收集、歸納前人研究的成果,最後再簡單敘述本論文之研究大綱。 第二章「眾聲喧嘩:八○年代女性小說的發展與特色」,這一章共分三節。第一節先敘述八○年代多采多姿的文學圖像,從政治、經濟、西方文學思潮的衝擊、文學思維的變革、出版環境與消費消費性格的轉變、文學團體與文學刊物的蓬勃發展、電影工業結合文學創作等方面來簡述之。第二節闡述在八○年代的文學發展脈絡中,女性作家如何「異軍突起」,並如何在八○年代,「獨領風騷」的背景與發展情況簡述之。接著,再簡單敘述八○年代重要女性作家群(以朱天文、朱天心、蘇偉貞、袁瓊瓊、蔣曉雲、李昂、廖輝雲等七人為論述對象)及其小說的風格、特色之分析。第三節將八○年代女性小說家的評價(正、反兩面評價),作概括性整理,在正面評價方面從肯定「女」作家的文學地位、女性書寫與意識的呈現、突破「閨秀」風的書寫侷限等三方面來論述。另外,反面評價有以「閨秀」來貶抑女作家作品的發展與文學價值、女性文學「商品化」、女性書寫的狹隘性等三方面來談,女作家發展的情況與困境。第四節則以蕭麗紅與蕭颯的「登場」為主題,分別從蕭麗紅與蕭颯的生平簡介、成長背景、性情與其思想、作品風格等四方面進行論述。 第三章「古典的出走:蕭麗紅及其作品」,這章主要是討論蕭麗紅及其作品深究。第一節以蕭麗紅在文學評論家中的正、反評價,來談蕭麗紅有無被誤讀的可能。第二節是以蕭麗紅的民俗節慶書寫,來看其小說文本的跨領域,探討其小說文本,如何將中國的節令、民俗崇拜、三大節日、傳統習俗等,巧妙地結合在小說情節。第三節以女性的婚戀觀及家庭題材書寫來談女性的自覺意識。中國傳統女性受到姻緣天定論、心契堅貞的愛情想像、貞操觀、宿命論等舊思維的制約,而陷入男性附屬者的不公平相處模式,並企圖利用大家庭下的女性人物的解構與書寫,來看女性如何從傳統婚戀中,自我的省思與超越。 第四章主要分為三節,分別從蕭麗紅小說文本的鄉土與國族書寫與傳統女性人物的型塑以及蕭麗紅小說語言的等三方面進行討論。第一節從<黑妮>、《冷金箋》、《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桃花與正果》、《白水湖春夢》等作品中,來談蕭麗紅在鄉土與國族的書寫。第二節以蕭麗紅小說文本中,女性人物的類型與形象分析,再來談女性的情欲書寫。從「貞節牌坊」、儒家禮教(女子無才便是德)、中國傳統文化(裹小腳)等方面來探討,傳統女性受禁錮的身心與女性意識,如何透過自我覺醒的過程,達到女性人物的自我成長。第三節則由探討蕭麗紅小說文本,其小說語言的藝術,精鍊的古典語言、佛家偈語、台語的運用等交互運用的語言特色,進行探析。 第五章以蕭颯的小說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多重面貌,以及顛覆母愛的母親形象和女性意識的覺醒與自我成長等三方面進行討論。蕭颯從女性的愛情、婚姻、情慾、外遇及自我覺醒等方面,來探討蕭颯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類型。第一節透過蕭颯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從中探索出蕭颯作品與社會女性意識間的交互觀照,以及凸顯時代社會變遷下的女性面貌及成長。第二節以蕭颯藉著母親與女兒之間的關係,來呈現新舊世代交替之中,女性人物,如何在婚姻、家庭上,找到自己的地位與成長。第三節以蕭颯受到台灣女性主義的思潮的影響,其筆下的女性人物的自覺意識的萌發過程以及自我成長的過程。 第六章以蕭颯的『異想』世界為標題,討論蕭颯小說文本書寫題材與風格,主要是以蕭颯小說中的三大主題,進行小說文本的探討。第一節談蕭颯小說中,都會與都會女子的典型,並針對台灣都會的興起,對女性的衝擊與影響談起。第二節以變調的愛情,也就是以蕭颯擅長表現的外遇題材來作探討其小說文本的內容。日益複雜的男女關係,傳統的婚戀觀、家庭模式受到挑戰甚至崩垮,解放的情慾挑戰傳統的倫常,最後,外遇事件造成男女境遇的移位,有的傳統女性走出了悲情,過著嶄新的生活。第三節以折翼的天使:青少年問題的書寫,來討論蕭颯為何喜歡寫「青少年」這個族群,以及筆下的青少年成為折翼天使的原因。 第七章,蕭麗紅與蕭颯作品比較及其時代意義,來作全文的總結。第一節以蕭麗紅與蕭颯小說作品比較談起。從兩人的小說題材:原鄉與都會、傳統大家庭與現代小家庭、傳統婚戀與現代外遇等三方面來進行探討,並為兩人小說作品作比較。第二節以論述蕭麗紅和蕭颯的時代意義及其重要性。從兩人擺脫「閨秀」派的寫作風格、豐美女性小說的寫作題材、小說文本突顯女性意識與成長等三方面進行探討與論述。將兩人的時代意義作完整的陳述。
2

八○年代起大陸電影改革之研究

趙成儀, Zhao, Che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部分,基本上是探討八○年代大陸電影改革的發生原因,論文中提到,八○年代大陸的電影改革,可以說是在一連串特定的政治、社會、及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如果沒有這些特定因素的配合,也就不台有後來大陸電影改革的發生,而促成這種特定外在條件形成的最主要關鍵,就是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提出,由於八○年代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政經情勢變化,使得中國大陸在八○年代面臨了一個文化轉型的特殊時期。大陸的電影為了因應外在的政冶、經濟、及文化的轉變,配合新時期新的歷史條件需求,於是從八○年代開始,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因此大陸電影在藝術及經濟層面的改革,可以視為是配合中國大陸在八○年代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文化轉型等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結果。 第二部分,基本上是探討大陸電影改革的過程與內容,這其中又分別從藝術和經濟兩個層面來探討。首先,從電影的藝術層面來看,由於受到新時期思想解放,以及國外電影理論的影響,八○年代的大陸電影,開始在電影的理論及藝術表現方面,尋求和以往電影不同的突破與創新。由於大陸電影長期以來,一百受到政冶勢力的干擾,因此新時期的大陸電影,首先藉著中共在政治上批判「文革」錯誤的機會,突破以往大陸電影對於政治批判題材的禁區,並進而由政冶批判深化為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在這方面,「第五代」的「探索電影」,可以看做是八○年代大陸電影在藝術改革方上的代表。由於「第五代」在電影技巧與內涵上的大膽突破與創新,不僅影響了後來大陸電影在藝術層面的發展。同時也將大陸電影推上了國際的舞臺,這是八○年代大陸電影改革,在藝術層面的最大貢獻。 第三部分,主要是探討大陸電影改革過程中,所遭遇到的一些問題。其實八○年代大陸電影改革所遭遇的最大難題,是在於改革的推行始終都不夠徹底。中共雖然已經體認到電影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但對於阻礙電影市場經濟改革的舊有發行體制,卻始終無法痛下決心徹底改變,以致改革方案推行以後,建立電影市場經濟機制的目標,仍然無法具體落實。同時,由於中共過分依賴行政手段來推動改革,忽略了中國大陸各地發展所存在的差異,使得改革方案推行之後,大多數經濟條件還不具備的農村地區,末蒙其利反而先受其害,僅能維持原有的發行放映的老辦法,以因應電影體制改革後的新局面 。在地方這種「上有政策,千有對策」、「以不變應萬變」的因循心態做祟之下,八○年代後的大陸電影體制改革,在成效上打了很大的折扣。 此外。八○年代鄧小平所標榜的「思想解放」,百接鼓舞了大陸電影在藝術方面的突破與創新。但中共對於文藝的鬆綁。其實不過是由原來的「馬列毛主義的小框框」,放寬為「馬列毛主義的大框框」,創作的限制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儘管八○年代的大陸電影在藝術方面的表現有了得大的突破,但長此以往,仍舊不利於電影事業的發展。
3

八○年代美蘇和解與東北亞區域安全

李玟潾, LI,WEN-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于西太平洋的東北亞是亞太地區經濟的心臟與政治的主要舞臺,原因在于其包括美國 的最大經濟利益-日本,與亞洲的火藥庫-朝鮮半島。 戰后,國際關系是以美蘇關系的變化為主軸,東北亞亦然。東北亞區域安全,不但依 賴美國的安全承諾,而且其完全是相互依存,即日本的安全來自于朝鮮半島的穩定。 一九六九年以前,東北亞太地區的國際關系是美蘇對峙型態,之后中共崛起為本區的 國際關系帶來變化;區域安全不是只受蘇聯的安全威脅與美國亞洲政策之影響,中共 勢力的加入,使東北亞地區成為三足鼎立局面。另外,隨著日本區域強權地位的日漸 穩固,使本區國際關系的發展趨勢必是朝向四角關系,尤其是在朝鮮半島上。 八○年代中期后,美蘇對峙關系的松弛,東北亞緊張的國際關系亦隨緩和,不但中蘇 共走向和解,北韓亦不得不隨之調整其政策;美、日開始與北韓作試探性接觸而南韓 與蘇聯、中共接觸比以往頻繁,日蘇關系、中日關系亦獲改善,這不得不歸動于美蘇 八○年代和解所帶來的新氣象。本文研究的動機即欲對八○年代美蘇和解氣氛下的東 北亞區域安全作分析、探討。 第一章為導論。 第二章為對美蘇關系的本質作一分析并對八○年代美蘇和解作一介紹。 第三章則探討東北亞區域安全的變數,其中包括美國的亞洲政策,蘇聯的亞安體系, 中共力量的崛起。 第四章則是對東北亞現況作探討,東北亞區域包括日本與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由于地 理位置特殊,存在著美、蘇、中共、日本四國的利益,對此復雜情形,本章中會加以 分析。而日本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儼然成為國際上的次解超強與東北亞地區的區域 強權。因此,在本章中也對其未來的角色作一探討。 第五章為結論。對以后東北亞國際關系作一預測,更進而探討東北亞國未來的課題。

Page generated in 0.02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