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集體行動的形成──社會困局的分析林錫興, LIN,XI-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如果集體行動的目標是生產為團體共同享用的公共財, 依公共財的特性, 公共財并無
法排除團體中任一成員的享用或消費, 理性的個人為何自願參與集體行動完成集體的
目標?
Olson 在其The Logice of Collective Action 中指出, 在大團體中除非具有制裁或
選擇性誘因, 否則大團體的成員很難甚至不可能為集體目標而奉獻。個人理性的抉擇
反而導致集體不理性的結果。Olson 的理論發表后在學界引起廣泛的爭論。而近年來
社會心理學者對社會困局賽局之實驗, 和社會運動的成功發展, 更加深某些學者對Ol
-son理論的質疑。
本論文意圖分析在交互依賴的社會情境中, 理性的個人有無可能自顧參與集體行動為
團體的目標奉獻? 作者認為:Olson的理論并未對公共財加以明確的區分, 以致引起理
論上的爭議。因此本論文針對公共財的生產是否具有總和性, 公共財的享用是否具有
可分性, 個人對公共的評價和個人對集體行動的效能感, 來分析理性的個人在何種情
況之下願意參與集體行動。
基本上, 本論文認為: 如果公共財的生產具有總和性, 則公共財的提供因須跨過較高
的門檻, 自願負擔成本者較少; 倘若個人對公共財的評價高、對集體行動的效能感高
或公共財的享用不可分時, 自願負擔成本的人數將較多。然而這并未能解決公共財生
產次適的問題。
|
Page generated in 0.02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