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集體行動的形成──社會困局的分析

林錫興, LIN,XI-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如果集體行動的目標是生產為團體共同享用的公共財, 依公共財的特性, 公共財并無 法排除團體中任一成員的享用或消費, 理性的個人為何自願參與集體行動完成集體的 目標? Olson 在其The Logice of Collective Action 中指出, 在大團體中除非具有制裁或 選擇性誘因, 否則大團體的成員很難甚至不可能為集體目標而奉獻。個人理性的抉擇 反而導致集體不理性的結果。Olson 的理論發表后在學界引起廣泛的爭論。而近年來 社會心理學者對社會困局賽局之實驗, 和社會運動的成功發展, 更加深某些學者對Ol -son理論的質疑。 本論文意圖分析在交互依賴的社會情境中, 理性的個人有無可能自顧參與集體行動為 團體的目標奉獻? 作者認為:Olson的理論并未對公共財加以明確的區分, 以致引起理 論上的爭議。因此本論文針對公共財的生產是否具有總和性, 公共財的享用是否具有 可分性, 個人對公共的評價和個人對集體行動的效能感, 來分析理性的個人在何種情 況之下願意參與集體行動。 基本上, 本論文認為: 如果公共財的生產具有總和性, 則公共財的提供因須跨過較高 的門檻, 自願負擔成本者較少; 倘若個人對公共財的評價高、對集體行動的效能感高 或公共財的享用不可分時, 自願負擔成本的人數將較多。然而這并未能解決公共財生 產次適的問題。
2

政治抗議策略之分析

施逸銘, SHI,Y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治是對價值做權威性分配的過程, 既是分配, 必有所得不均的感受, 異議隨之而起 , 因而, 抗議行動與人類生活歷史一樣長久。 根據學者對以往的抗議行動的研究, 發現一團體所采何種行動乃是團體內部資源及外 在環境因素的函數, 基於此種對集體行動的基本理解, 本論文嘗試以成本一利益分析 模式來分析一政治團體如何選擇其行動策略。 在此模型中, 由於目前的政治參與過程是在外部成本與決策成本兩因素影響下的產物 , 所以一抗議行動的邏輯即是提高被抗議者的外部成本以迫使抗議訴求被納入決策過 程中, 以此邏輯, 論文依序討論影響抗議團體動員能力的因素、領導、目標、組織、 團結度、政治機會結構。在對抗議行動的邏輯釐清之后, 以此模式來檢證國內政治抗 議行動–“國會全面改選”。希望能了解此議題興起的背景, 對政治團體及政治環境 的影響。

Page generated in 0.02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