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我國青少年建教合作生勞動保護之探討--以高職護校學生為例

楊鳳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衛生署在1995年所做的調查中顯示,國內領有護士或護理師執照的人數達十萬七千六十一人,但執業者僅有五萬七千五百八十五人,執業率只達53.5%,這樣一個數據其實與每年台灣地區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相去不遠。我國的女性因為平時需負擔相當沉重的家務責任,所以勞動參與率並不到五成。再加上護理業中的勞動條件與環境不佳,最後就演變成為領有執照之人不願意出來從事護士工作的重要原因。沒有執業的護理人員,有些在接受護理養成教育時即準備將來有轉行的想法。究竟是何種因素讓學生花了三年的時間在學校學習與醫院實習畢業後,甚至於已經通過執照考試後,仍然選擇離開護理業?在此作者想了解的是這套實習制度是否已經讓學生們感到不同程度的壓力與不合理,一旦當護生完成學業能夠自由選擇時,有些人因此會脫離護理業,轉行從事其他工作。 另外,護生的實習過程中與護理人員一樣,也存在著勞動安全衛生的顧慮。在蕭淑銖﹝1997﹞之研究報告中顯示,約有80%的護理人員曾被針頭與尖銳物所刺傷過,且最容易發生的地點在一般病房,就是護生最常出現之實習的地點。而被污染針頭扎傷有可能會被傳染到B型肝炎、C型肝炎、梅毒甚至於可怕的愛滋病等。另外,在病房實習的護生與護士相同,也會遇見性騷擾、醫療糾紛、精神病患….的問題。雖然醫院並非我國中央主管機關所訂對青少年有害之危險工作場所,但環境中所隱含的病菌、工作壓力對護生之身心而言,有怎樣一種影響,是值得深思的。 教育部技職司所編印之「八十五學年度我國技職院校建教合作成果彙編」將各護校歸類於建教合作教育中的一環,其中有實習式、輪調式、階梯式….等。但是護生卻因為建教合作名稱的混亂不確定,造成護校與醫院有漏洞可以規避工資補貼、勞工保險、健康檢查….等對建教生應有的保護。不合理待遇的另一個原因即是護生多醫院少,粥少僧多,各校爭取與教學醫院的合作機會所造成的。與大型醫院合作可以讓學校得到較好的評鑑成績、爭取到較高的招生率….等好處,但卻犧牲學生們受到妥善保護權利,這樣的情形對學生而言是相當不公平的。 再來就是談到醫院與學校間對護生的保護,目前除了建教合作契約﹝很少提到護生的實習保護﹞外,另一就是近年來實習老師的設置,從實際的情況觀察得知,老師幫助醫院監督學生不出錯的功能大於保護學生免於工作危險威脅之功能,因此校方認為最能保護學生的措施在實際的表現上卻讓人有質疑的空間。最後就是談到護生在畢業後對於護理生涯的選擇,升學、執照之檢覈考試、或是回醫院工作後的能力進階制度等與實習制度的關係。總之,護生基本上仍是在學學生,因而應以職業知能的學習為主,因此實習期間的種種保護是必要的,但究竟院方、校方在實習中提供什麼樣的保護給學生,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關懷點。
2

勞動條件與國家經濟表現之國際比較

蔡惠瑜, Tsai,Huei-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文摘要 關鍵字:勞動條件、經濟成長、勞動基準法、企業勞動運用自由度、勞動保護 一國經濟力持續高度成長的充要條件,在於各項資源的配置與利用效率不斷改善,以促進總資源生產力不斷提高。在市場經濟體系下,經濟效率持續提升的關鍵因素,在於市場機能能否靈活運作。 各國為提供自己的國家在國際上能有一個較為彈性的國際參與與轉型的選擇機會,在全球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趨勢下,都半以整體提升本身的競爭力與區域經濟互動關係來與國際經濟發展連結,換言之,即透過加強個別國家的經濟體質與競爭力,如轉化經濟體質(Agents Transformation),建立與國際間的互動結構(Structure Change)並採取「開放性區域主義」(open regionalism)原則來與全球化接軌(Global Linkage)。 市場機能的強化,主要視經濟自由化、國際化與法制化的步伐而定。企業勞動運用的彈性大小攸關其生產資源調度的靈活支配,為因應全球化國家間的貿易互動頻繁,企業的強化重點即在市場機能的強化,即在貿易、服務、投資與勞務流動間提供更多的彈性以加強緊密的整合。 然而勞動法制對勞工與雇主的直接規範並不利於企業的彈性運用,是以世界各國與國內之企業代表有鬆綁法令的疾呼,故企業要能靈活運用勞動,必先瞭解勞動條件對企業經營間接所造成的影響性,方能有效的運用勞動力,靈活的調整生產資源的投入,以創造更多的利潤。 勞動條件對總體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物價及就業的穩定上,勞動條件的制定標準與企業能否彈性運用將是兼顧市場成長與穩定的關鍵。 本研究以21個國家為主體,選定勞動保護的二個構面(就業機會之保護、勞動基準之保護)做探討,以其主要或部分勞動條件保護內容做被解釋項,以影響總體經濟指標之失業率、經濟成長率及物價上漲年增率為解釋項,欲分析出勞動條件對總體經濟表現的影響。 再依上項研究結果所發現之九項勞動條件,依其與經濟指標之相關性給予權數配分,分二部分對各國國家做出企業運用勞動自由度的評比,用以了解勞動條件對企業運作的重要影響性。第一部分取有關工時規定之勞動條件做出企業勞動運用自由度之國際比較;第二部分則選定擁有獨立勞動法令之東南亞國家,進行企業勞動運用自由度之國際比較。 本研究發現與結論: 一、研究結果發現勞動條件對總體經濟的表現具有重要的影響性。而以對工資、工時直接影響的勞動條件對總體經濟表現最具有明顯相關。而對工資、工時間接影響的勞動條件則較不具相關。在僱用童工最低年齡與經濟表現所得之發現結果有違於國際人權發展,故作者不建議企業運用此部分之研究。 二、從各國的經濟情勢比較,在工時方面,世界各國皆已有朝向縮短工時之趨勢發展,由本文研究得到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並非以提高工時來增加產能。 三、就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情勢分析,在整體的勞動標準上,企業勞動運用自由度最高的國家是台灣、菲律賓及新加坡,而企業勞動運用自由度最低的國家是印尼及泰國。 四、以企業勞動運用自由度與總體經濟指標作圖,得到企業勞動運用自由度愈大,失業率有上升的趨勢,顯示企業靈活運用勞動條件的彈性愈大,其勞動雇用量的調配彈性較佳,但會影響失業率的波動。運用的企業勞動運用自由度愈大,其經營成本的調整彈性愈大,獲利空間也愈大,其經濟成長率也愈高;且企業勞動運用自由度愈大者,並有助於降低消費者物價的上漲率。 本研究綜合,鬆綁法令、解除管制及增加管理彈性乃是吸引外資、增加企業競爭力及減少失業以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勞動條件規範的良窳乃是其重要的成功關鍵。

Page generated in 0.02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