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臺灣筆記型電腦ODM廠商因應中國「十二五」計畫經營策略之探討-以W公司為例 / Taiwan NB ODM manufacturers' business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Chinese "12th Five-Year" plan - W company as a demo case

林念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NB(Notebook Computer) 產業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 代工大廠,十多年前因為成本因素,前進中國大陸沿海省份並且花了無數的時間與精神建立了幾乎與台灣不相上下的生產基地,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建置了完整的產業鏈與生產聚落。 然而中國大陸沿海各省隨著時光推進與經濟開放後,國外投資的陸續增加,也促使大陸沿海各省的工資水準上漲以及社會環保意識的抬頭,造成近幾年來台灣的ODM大廠面臨了幾項重大的經營困境;例如,中國政府宣布要調整基本工資的問題,每次農曆年後或長假之後出現缺工潮的問題,勞工爭取本身勞動權益的問題,環保意識日漸為社會所重視的議題,而且成為企業經營上的重大壓力以及大陸中央政府期望藉由產業升級的政策將對大陸沿海省份的三高產業(高汙染,高耗能,高排放)進行取消補助並建議其往內地的遷移。 因此大部分的台灣NB ODM大廠也紛紛跟隨正在進行全球布局的國際NB品牌大廠一起前進中國大西部,無非是為了要穩穩守住手中現有的訂單,而國際NB品牌大廠無不藉著此次配合中國政府的政策前進中國大西部,同時也是希望早日能夠取得進入中國這一塊全球最大的新興消費市場的頭香。 近年來由於兩岸政經環境在全面直航與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之後呈現穩定發展的態勢,同時帶動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台灣也相對關注中國的未來發展。同時因為歐美地區的經濟不景氣,各國將全球經濟成長的希望寄託在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與中國的重點產業,希望在它們所發佈的經濟政策發展藍圖中找到所屬的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因此本論文希望結合當前的政經時局配合麥可•波特國家競爭力(鑽石體系)分析(Michael E. Porter,1990),五力分析(Michael E. Porter,1980)與價值鏈分析(Michael E. Porter,1985),找出台灣NB(筆記型電腦)產業的ODM廠商在面對中國的「十二五」計畫中,關於「開發中國大西部」與國際NB品牌大廠要求共同前往中國的重慶與成都建立新的生產基地之經營策略分析。希望藉由這個論文議題,進行資料蒐集,分析歸納,並對台灣NB產業未來發展提供具有加強產業競爭力的建議。 關鍵字: 十二五計劃,開發大西部,NB,ODM
2

台灣銀行業海外金融業務發展策略-以中國村鎮銀行為例 / Taiwan's banking overseas finan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 A Case Study in China rural banks

江武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在2001年底加入WTO後,為其五年後金融開放及金融監理之需要,除陸續對中、農、工、建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進行大規模注資、處理不良債權及公司化上市等金融改革外,並且對累積了近人民幣5仟億元不良資產的農村信用合作社進行股份制改革。歷經數年的調整後,雖然中國銀行業的體質強化了,但因而對農村基層金融造成資金外流的問題。為了解決佔中國47.43%人口的農民、農村及農業(三農)等基層金融需要,中國銀監會推行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計劃,並在2007年1月公布「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開放外資銀行可參與設置村鎮銀行,並給予快速審批設立、全面人民幣業務以及視同國內銀行待遇等優惠准入及業務項目,並在之後「十二五規劃」(2011~2015)重點發展中強調城鄉所得平衡發展,積極發展農村金融業務等重點項目,這對於台灣銀行業者在設立分行、法人銀行及參股投資等三個苦等進入中國市場的方式外,無異提供了一個快速進入的管道。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對擁有良好銀行行銷、管理技術且擅長中小企業融資的台灣銀行業者來說,村鎮銀行所提供的快速申設審批、視同中國國內銀行業的待遇、以及全部人民幣業務等條件恰好可互補雙方之所需,所缺者,慎選具經營特色之據點耳。但赴中國申設村鎮銀行,並不是為了響應中國農村的金融改革政策,而是要在中國政策的支持下,更快地把握住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市場機遇,充分利用台灣銀行業訓練良好的從業人員、成熟的通路管理制度,以及有效率的中小企業融資技術。如此,以銀行業者在台灣激烈競爭的金融紅海中都能創下令人驚艷的成果。那麼,在進入中國經營村鎮銀行後的營運前景應可值得期待。

Page generated in 0.02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