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政治發展危機理論看中共現代化計劃黎拔佳, Li, Ba-J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簡扼討論近年來有關學者對現代化問題的各種看法之發展過程和理論架構
。
第二章 以馬、恩、列、史、毛、劉等論著說明唯物史觀的現代化理論。從政治、
經濟社會文化等三方面探討其特點、目標與內容。
第三、四兩章 依階段之劃分,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看中共三十年來社會主
義現代化運動之過程、結果、與影響。
第五章 從第三章、第四章所討論之結果看中共是否達到第二章所要求之目標,配
合政治發展危機理論對中共三十年之發展過程與結果作一評估與展望。
全文盡力以原始資料為事實與推論之佐證,依目標-手段-結果之架構對中共三十
年之發展作一較客觀之評述。
#2810306
#2810306
|
2 |
1997年韓國金融危機的研究 / 1997 Korean financial crisis康益智, Kang, Yih Jy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了解一特定國家金融危機的成因時,除了目前已有的三代金融危機理論之外,我們覺得尚應有一個國家別論述架構才能更完整的解釋特定金融危機的前因後果。
參與韓國自1970年代以來大力推動的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策略的「韓國政府」、「韓國大企業財團」,以及基本上是為此等財團服務的「韓國金融機構」三者間所共同形成的運作邏輯及其利益交換的三角關係,乃是韓國特有的國家別論述架構。
此一韓國獨有的特殊三角運作,僅管一直存在政府擴張性政策所造成信用過度擴張、金融機構受制於政府及貸款企業體質而致的經營沒有效率與道德危機,以及因此累積的對外舉債過多等諸多風險因子,但由於國際貿易與國際資本市場一直對韓國有利,1990年代中期前此一三角運作堪稱良好。
然而自1990年代中期起,韓國受外在因素接連影響,一路從國際貿易市場優勢不再、企業財團獲利急速惡化,進而拖累本國金融機構體質等基本面因素上為金融危機奠下惡因,最後在1997年東南亞國家連串發生金融危機的那個時間點上,沒能撐過國際資金短期內自韓國全面撤離的衝擊,終於發生金融危機。
1997年韓國金融危機儘管是個危機,但它也帶給韓國一個來自IMF援救計畫的外來改革動力,成功的克服過去「政府、企業財團及金融機構」三角運作中所累積的沉疴以及抗拒改革的慣性,讓進一步提升韓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改造得以全面推動。 / Three generations of financial crises theories have been evolved since Paul Krugman developed his speculative attack models in 1979. Krugman emphasized the failure of the fundamentals while the later theories including the exit clause models addressing the condi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central banks, the moral hazards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es and the self-fulfilling effect of the markets. We looked into the 1997 Korean financial crisis with these prevailing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also developed a framework incorporating three closely related Korean parties, namely the government, the chaebols(conglomerates)and the financial institutes to unveil this specific Korean case.
|
3 |
資本國際化之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流動」、「經濟危機」與「全球化」之反思 / Political Economy Critique of Capital Internationalization: Rethink of "Capital Flow" "Economy Crisis" and "Globalization"李光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於「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現象在近幾年來掀起了一股研究的風潮,主流經濟學在看待「全球化」現象時,往往持正面與肯定的觀點。然而這樣的觀點卻使得全球化的負面效果被嚴重忽略,同時也使得全球化所帶來的矛盾與衝突被隱晦,因此有必要提出有別於主流經濟學的觀點,對於全球化所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果提出反思與批判。本文是從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角度,來檢視當前主流經濟學對於「資本流動」(Capital Flow)、「經濟危機」(Economy Crisis)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現象的詮釋。並且從資本國際化的面向來解構這些現象所造成的迷思。而迷思的主要關鍵在於:無法看清資本主義矛盾的生產關係的本質。因此本文從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的分析開始,解析商品到貨幣,再由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另外,本文從資本主義平均利潤率趨於下降的規律,以及其矛盾的生產關係所導致危機,來論證資本主義危機的必然性,進一步的驗證「資本國際化」的本質在於避免平均利潤率下降及資本主義危機發生。
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及危機之必然性之後,本文從解構主流經濟學對於「資本流動」、「經濟危機」、「全球化」的論述,論證「資本流動」與「全球化」現象實質上乃是是資本國際化的結果。一方面解構資本主義關係下,由資本國際化所引發的各種現象。另一方面破除現今所流行的「全球化」論述所帶來的迷思,點出「全球化」造成的矛盾之處。並進一步論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所導致的危機,是驅使「資本流動」與「全球化」的主要動力。而本文也希望透過馬克思的理論途徑,指出台灣「資本外移」的主因並非如主流經濟學所言,是由於台灣勞動力成本升高導致競爭力下滑。而是資本邏輯運作及其資本主義內部矛盾導致的結果,這乃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
Page generated in 0.02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