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反恐怖行動機制之研究馬士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1年9月11日美國四架民航機遭受恐怖分子劫持,先後撞擊紐約世貿中心雙子星大廈及國防部五角大廈,造成了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一次的本土人民生命、財產傷亡與破壞,震驚了美國及全世界。
恐怖主義在一般的認知上,是指「一個激進的組織或言行、思想偏激分子,基於自我的民族意識、宗教信仰或是政治理想,藉由各種不同的暴力攻擊或破壞手段,使社會人心產生恐懼,以達成其企求或政治目的」,由於其攻擊、破壞的目標,往往是以無辜的人民為對象,攻擊的範圍亦不限於特定的地區,已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定造成嚴重危害,必須加以防範遏阻。
美國在遭受九一一恐怖攻擊後,聯邦政府除迅速採取各種緊急應變作為,以穩定民心士氣外,也積極制定「愛國者法案」及修正相關法令,並成立「國土安全部」統合反恐事權,迄今美國本土未再遭受大規模之恐怖攻擊,顯示其相關作為已具若干成效;另世界各國亦依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之第一三七三號決議案,紛紛加強各國之反恐措施,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國,然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仍應全力配合執行反恐怖作為。
我國現行反恐怖行動機制,平時係由國家安全局負責反恐怖情報之整合工作,並由行政院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國土安全政策會報」及「國土安全辦公室」負責指導、推動各項反恐怖工作,各相關部會依權責編組「反恐怖攻擊應變編組」;當恐怖攻擊事件發生時,如果是單一的類型,則由主管之部會成立「二級應變中心」負責處理,二種以上類型發生時,則由行政院臨時召集成立「一級應變中心」統籌處理,此種情報與應變體系分離之「雙軌制」機制,實無法有效因應重大恐怖攻擊事件。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國應記取其他國家遭受恐怖攻擊之經驗教訓,審慎規劃設計反恐怖行動機制,就「法制面」而言,應優先完成「反恐怖行動法」草案之立法,使反恐怖工作能依法行政;其次「制度面」應成立統一反恐怖事權的專責機關-「國土安全部」,專責推動我國反恐怖及國土安全維護事宜;在「執行面」方面,則應精進特勤部隊之反恐專業訓練,強化重要經建設施安全維護、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擬訂各種緊急應變計畫等工作,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2 |
俄羅斯與中國反恐之研究–以別斯蘭事件與新疆莎車事件為例 / A Study of Anti-terrorism in Russia and China:The Cases of Beslan and Shache許德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作為一種古老的政治鬥爭方式,恐怖主義不僅破壞了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同時也給予國家社會極大的損害,甚至讓國家與人民陷入互不信任的狀態,最後則導致社會動盪和分裂。在美國911恐怖襲擊後,恐怖主義逐躍昇為一個重大的國際問題。並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網路的普及等,形成所謂的國際恐怖主義,國際恐怖主義依靠地緣政治擴張逐步擴大其影響及勢力範圍,並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但是,由於各種條件限制的差異情況,如國家制度的差異,政治精英的配置,國家反恐戰略的不同,將導致反恐帶來不同的結果和影響。本文將深入研究國家反恐制度、政策,並利用恐怖攻擊案例討論的形式,來對反恐政策造成的影響作討論。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討論反恐政策影響到國家政治的反饋,並採用政治系統理論為分析框架,討論反恐的影響和反恐政策對各不同體系帶來的變化。在個案討論上,本文將使用俄羅斯和中國的恐怖活動為例證。採用恐怖攻擊案例作為輸入項目;討論俄、中兩國的反恐政策等作為輸出項目;最後,則建立出反恐輸出帶來的反饋影響及效果。以討論造成其回饋不同的政治環境之相關變數。
|
3 |
後9/11美國反恐情報合作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U.S. Counter-Terrorism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After 9/11過子庸, Kuo, Tzu Y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美國本土的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之後,當時的小布希總統堅決宣示展開全面性「全球反恐怖主義戰爭」(Global War on Terrorism)。美國不僅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對付支持及庇護蓋達組織及其分支的國家,也與各國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由於這是一場與傳統戰爭迥然不同的鬥爭,因此美國反恐的策略不但依賴軍事武力,還必須透過政治、外交、情報、金融與教育等多元途徑,並靈活運用國際的力量,徹底打擊恐怖主義。其中情報工作在反恐戰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恐怖分子在發動任何攻擊之前,可能會有些徵兆,若在事先能獲得蛛絲馬跡的情報,就能夠防患未然並且將危機消弭於無形。
在國際方面,9/11反而促成各國的合作,美國情報單位在這場反恐戰爭中也被賦予重要的任務,將反恐情報合作的觸角伸向全世界各個角落。由於美國與各國的合作程度影響全球打擊恐怖主義的成效,故有必要對美國主導的國際情報合作進行研究。美國在國際間致力反恐情報合作之際,同時也對其國內情報機制進行改革與重整。因為9/11的發生,很多人歸咎於國內情報單位的失職,美國政府於是開始對其情報圈,展開自杜魯門總統於1947年7月26日簽署《國家安全法案》以來,最重大的改革。因此也有必要對美國在9/11後的情報改革進行探討,以瞭解美國在此事件後所進行的國內情報改革情形及成效。 / In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of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1, the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launched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The U.S. has fight against countries that support Al-Qaeda and its affiliate with powerful military strength and cooperated with various countries on combat terrorism. This is a disparately untraditional war and consequently America’s counterterrorism strategy is multi-faceted that includes not only military but also diplomacy, financial action, intelligence, education, etc. Intelligence, in particular,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is war. Signs of terrorist threat may be discovered and attacks can possibly be prevented if intelligence agencies receiv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plots in advance.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have facilitated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globe. The U.S. especially undertakes great responsibilities in fighting against Al-Qaeda and its affiliates, and attaches strings to its counter terrorism cooperation around the world. Since the strength of the cooper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may affect the outcome of the global cooperation, conducting a study on the U.S.-led international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is critical. While endeavoring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on anti-terrorism, the U.S. has conducted reform and adjustment of the domestic intelligence community. Owing to its intelligence failure on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the U.S. government initiated the greatest reform on intelligence mechanism since the former President Truman had signed the 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1947. Therefore, study 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achievement of the U.S. intelligence reform after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is a must-do.
|
Page generated in 0.01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