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兩岸合作防制毒品危害可行性之研究

曹承允, Tsao , Chen-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後,受到全球化與資訊化的影響,各類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而毒品危害問題已然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嚴重公害。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至少有100萬人口專門從事國(區)際販毒活動,且毒品犯罪集團已形成配套的嚴密網絡,突破國(區)界,發展成為國(區)際販毒組織。此外,全球毒品每年銷售總額為8000億至1兆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0%,此一數字與全球軍火貿易額相差無幾。另根據聯合國2002年公布的年度報告,目前全球吸毒人口高達兩億多人。每年約有10萬人死於吸毒,因此而喪失勞動力的人有1000萬人之多。在日趨嚴重的國際販毒活動的滲透下,毒品犯罪在全球各地區均呈現滋長及蔓延的趨勢,除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外,更對國際社會穩定造成嚴重衝擊。 1949年,兩岸分裂分治,兩岸進入長期隔離狀態,直到1987年11月,政府開發大陸探親後,兩岸民間交流熱絡,經貿互動頻繁。然而,於此同時,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安全議題亦逐漸擴大,許多非傳統性安全威脅的嚴重性愈趨顯著,其中毒品由於體積小,藏匿容易,致查緝困難,甚賴兩岸政府具體有效的合作措施,始能有效防制。然而,兩岸受限於政治疏離,使得雙方具體合作行動甚為有限,不僅難以對兩岸毒品犯罪集團予以致命打擊,更為毒品犯罪份子提供了良好的避罪空間。 中國大陸自80年代初起,在國際毒潮的侵襲及大陸內部市場大量需求下,毒品問題日趨嚴重,由其種類的多樣化、吸毒人數的直線上升、蔓延範圍的迅速擴大,衍生的暴力犯罪及愛滋病擴散問題,對大陸治安及人民健康均造成嚴重衝擊。鑑此,中共中央國務院把解決毒品犯罪問題作為「嚴打」的一項主要任務,在凡是有毒品犯罪的市、縣展開各項禁毒工作,並積極參與國際反毒合作。我國則由於人民生活富裕,雖然種植毒品者較少,但販賣、運輸獲利豐厚,因此「投機圖利」遂成為台灣毒品犯罪的首要原因。我國反毒策略,於1955年至1990年間,主要著重於斷源,亦即以加強查緝為主要政策,直到1991年,毒品氾濫,除打擊供給之外,亦開始加強減少需求面的努力,發展出各種戒癮宣導與預防政策。1993年由時任行政院院長連戰鄭重揭示「向毒品宣戰」,並於1994年2月成立「中央反毒會報」,確立我國反毒策略以「斷絕供給」、「減少需求」為目標,以「緝毒」、「拒毒」與「戒毒」為方法。 由於全球化的快速腳步,毒品犯罪在不同國家間也有隨著產銷分工而有快速擴散的現象,全球性與區域性的毒品防制計畫亦逐漸受到重視,藉由國際合作的方式進行查緝、減少生產、降低濫用導致的健康及犯罪問題、促進毒癮治療與聯合監控等,是目前國際間毒品防制上相當重要的策略。面對此一情形,不論是國際組織或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把打擊跨國(境)毒品犯罪當作施政重點,並竭盡所能的致力於加強彼此間的協調聯繫與互助合作。然而,兩岸受限於政治疏離,及諸多法律規範上的限制,使得雙方在防制毒品危害方面所進行的合作甚為有限,形成反毒漏洞的可能益發明顯。加以兩岸各自存在許多個別且不易克服的毒品防制困境,使得兩岸毒品威脅均日趨嚴重。本論文研究發現兩岸毒品防制所面臨的問題概要如次: 一、大陸方面: (一)貪腐問題成為中國大陸毒品犯罪的溫床。 (二)大陸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使得不少人藉販毒以「脫貧致富」。 (三)大陸因緊鄰「金三角」、「金新月」兩大毒品產區,雲南省邊境線長達4,061公里,毒品查緝甚為困難。 二、台灣方面: (一)政黨輪替後頻繁的內閣改組,使得反毒政策缺乏延續性。 (二)相較於周邊國家均採嚴刑峻罰以打擊毒害,我國因執法過輕,在區域內有嚴重失衡現象。 (三)我國現行以「行政院毒品防制會報」,負責執行各項反毒工作,統籌功能不彰。 (四)我國無緣參與國際反毒合作,邊緣化的危機清晰可見。 (五)我國社會富裕,毒品價格較周邊國家相對較高,成為毒品流向勢難避免。 (六)我國屬海島型國家,進口貨運量龐大、人員出入境頻繁,防堵毒品入境困難重重。 三、兩岸合作方面: 兩岸之間目前反毒合作受限於政治因素干擾,除了大陸不承認台灣地區司法管轄權外,現行仍存在有協商機制功能不彰,以及未建立毒品犯罪情報交換機制等諸多不利因素。 綜合上述所言,面對毒品危害問題,兩岸雖有著不同的時空背景,但在如水銀洩地般的國際毒潮滲透威脅下,兩岸正面臨著同樣險峻的挑戰,為確保兩岸人民共同安全與福祉,實不應為了堅持意識形態,而危及共同安全。藉由分析兩岸毒品犯罪現況,進而提出具體建言,實乃本論文之主要目的。

Page generated in 0.02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