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研究

洪鳴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詩歌發展到了唐代,不論是體式、風格,或是音調等大都已經發展完備。在這樣一個詩歌的黃金時代之後,宋代詩人如何去接受、轉化,使自我詩歌轉入另一高峰,是其所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宋代詩人之所以能夠自成一格,不為唐詩所限,絕大因素在於宋代詩人的能入又能出。宋代詩人進入唐詩,吸取唐詩,又轉出唐詩,變化唐詩,使自我詩歌能有豐富的泉源,又能有別於唐詩而自創新格,這正是宋詩能與唐詩並立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原因之一。 宋代詩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蘇軾。歷來關於蘇軾的生平、事蹟以及詩詞作品、文藝思想等的研究已經相當豐碩繁富,然而論及蘇軾如何接受前代詩人以及轉化前代詩人詩作的專著則相對不多,而這正是我們須要努力去開發的。基於此,論者希望能對這部分下一番心力研究,以期能從另一個視角探析蘇軾對前代詩人的接受方式與轉化內涵。 一個人的接受行為,多半受其接受心理的影響;而接受心理的養成,主要與身處環境和自我思想建構有關。基於此,本論文為研究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先探討了北宋前期詩文壇的文學思潮與權力網絡,從中理出三條北宋前期詩文壇的接受心理發展路線;其次探討蘇軾的思想建構歷程,再結合北宋前期詩文壇對其影響,綜合出蘇軾養成的三個接受心理。 本著三個接心理,蘇軾對唐代詩人有不同的接受內涵。蘇軾主要是本著他的三種接受心理來接受唐代詩人的,符合者則予以稱許,不合者則略有微言。不僅是前面所述五人,對於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孟郊、賈島、劉叉、皮日休、陸龜蒙等也是如此。而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大概可歸結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傾向儒家積極入世、憂民憂國的典型,一類則是傾向佛老澹泊歸隱、熱愛生命的典型。 蘇軾對唐代詩人詩作的接受內涵,主要可分為「對唐人詩作字詞的接受內涵」、「對唐人詩作詩意的接受內涵」與「對唐人故事的接受內涵」三個部分。這些地方,或者我們可以說是蘇軾接受唐代詩人而有所轉化而來,雖沒有足夠的證據指出蘇軾確實是有意使用唐代詩人用過的字詞,但這如此多的巧合,如果說蘇軾沒有學習唐代詩人之意,那也是難以令人置信。此外,在字詞接受的方面,蘇軾不僅是接受唐代詩人用詞,更進一步有欲超越、創新的意圖。

Page generated in 0.01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