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國共談判之研究 / Research in Negotiation of KMT & CC: 1935-1949

林慶南, Lin, Chin 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建立民國後,中國即入軍閥割據的局面。 北伐的成功,為中國統一與建設帶來弓一線署光,但此時內有中共叛叛, 外有日本侵略,國民黨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考量下,積極剿共,使 得中共在一九三四年放棄江西根據地向西逃竄,瀕臨被剿滅的命運。一九 三五年七月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史達林有 感於德、 義、日等國對共產主義的威脅日增,及提出了統一戰線的口號,此一政策 與當時中共內求生存與發展的目標相符合,因此積極推行世所週知的「第 二次國共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經由此,中共在與國民黨邊打 邊談的過程中,逐步奪取了國民黨的政權。中共是如何在剿共後只餘一萬 多兵力擴張到能與國民黨相抗衡,進行奪取其政權,這是一個值得令人深 思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一般多是以中共軍事實力的擴張或其發展策略 做為討論的重點,本文主要是從國共間的談判著手,來探討當時國共兩黨 為何選擇以和平的方式作為解決雙方權力競爭的手段﹖有那些內外的因素 促使了此一歷史性的國共合作﹖雙方談判的動機為何﹖各階段談判之主要 爭議為何﹖中共力量的消長是否影響其談判方式﹖並歸納出若中共談判之 原則,最後將以國共間從一九三五年起到中共奪取政權的十五年間所締造 的許多正式與非正式的談判為綱,來探討中共如何在與國民黨談判的過程 中,逐步獲得其政權的合法性,終致成功的奪取國民黨所控制的國家機器 。

Page generated in 0.01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