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證券商辦理離境證券業務OSU之研究 / The Study of Offshore Securities Unit Business to Taiwanese Securities Brokers劉金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擴大我國資本市場版圖,提昇證券商國際競爭力,金管會於2012年12月與中央銀行會銜擬具「國際金融業務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業經立法院2013年5月底三讀通過,並於同年6月19日公布施行。本次修正重點為特許符合一定規模、財務健全與完整內部控制制度之綜合證券商得在中華民國境內申請設立會計獨立之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SU,並參照現行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相關稅制規定訂定租稅優惠規範,開放經營證券商專業之業務範圍,例如「外幣有價證券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金融商品買賣之行紀、居間及代理業務」、「外幣有價證券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外幣金融商品之買賣」、「境外之有價證券承銷業務」、「資產配置或財務規劃之顧問諮詢、外幣有價證券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外幣金融商品之銷售服務」及「經主管機關核准辦理之其他與證券相關外匯業務」等。
證券商設立OSU分公司將有助於吸引海外資金回流,並有效運用本國證券母公司之資本及信用,以擴大國際金融及證券業務參與者之規模,對於台灣經濟成長,增加金融人才的就業機會,擴大境外金融中心業務版圖,提昇證券商國際證券業務競爭力等,均有助益。後續金管會與中央銀行仍需研議修正及訂定「國際金融業務條例」相關施行細則及「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管理辦法」,以利證券商及早開辦國際證券業務。
台灣境外金融中心係參考新加坡ACU之發展模式,但成效大幅落後,本次開放證券商從事OSU業務,面向的是新加坡及香港的競爭,建議必須跳脫DSU框架,負面表列OSU金融商品,以興利取代防弊之監督管理思維,衡平金融監理與證券商OSU產業發展,始能提升台灣國際金融競爭力。
|
12 |
期貨最適避險策略之研究--國際金融性期貨商品實證分析鄭適薰, ZHENG,SHI-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由於國際經濟體系日趨複雜,持有資產的不確定性因而增加,投資者為了避免因為資
產報酬過大的波動而造成損失,紛紛尋求迴避風險的工具。而期貨由於具備了高度流
動性,融通功能的保證金制度及公正的中介機構等優點,使其產品種類及交易量日益
擴大,提供了金融資產持有者良好的避險管道。
本研究探討金融性期貨商品在各種避險期間長度及不同到期日的期貨契約,降低風險
的程度是否有差異,並就各避險策略理論,比較其績效。
二、研究期間與樣本。
本研究由華爾街日報及偷敦金融時報抄錄由1988年 1月到1990年1 月共108 週,每週
三金融性商品現貨及期貨收盤價格。包括黃金、英鎊、日圓、西德馬克、瑞士法郎及
S & P 500 NYSE股價指數和T-Bill Euro Dollar利率等九種。
三、研究方法。
主要比較以下三種避險策略降低風險的程度,並研究以期貨避險時,是否愈早簽訂契
約或選擇到期日距今較遠的契約愈能降低風險。
1.天真法則 (Naive Approch)
該策略假設任何資產的現貨與期貨價格變動方向一致且幅度相同。於是為了避免資產
因為價格波動造成損失,投資者的避險策略應該是分別持有數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現
貨與期貨部位(position)。如此現貨資產與期貨資產的損益可完全抵消,若不計交易
成本,則造成損失的可能性為零。
2.最小變異數法則 (Minimum Variance Approach)
該法則認為,現貨與期貨價格同方向且等幅度變動的假設並不合理,而將現貨與期貨
所持有的部位視為資產組合 (portfolio),此資產組合價格的變異數視為風險;求出
使該資產組合風險最小的期貨部位。期貨相對現貨的持有比值就是最適避險比率,以
此比率構成資產組合風險最小。
3.風險迴避法則(Risk Aversion Approach)
該法則引用普雷特-亞羅(Pratt-Arrow) 絕對風險迴避的觀念,尋求報酬和風險間的
替代關係,在報酬不為負的要求下,求出使資產組合風險最小的避險比率。此法則由
於衡量的標準更為嚴格,故計算亦較繁複。
|
13 |
金融危機後中共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研究(2008~2014) /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Policy of China After Financial Crisis (2008~2014)傅冠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78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造就中共30餘年來高度的經濟增長率,中共在1990年代中期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體制,結合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西方的市場經濟體制,時至今日中共仍然在調整社會主義(國家)和市場經濟體制之間的權力關係,中共政府雖然接受市場經濟體制在資源配置的作用,但代表社會主義的中共政府,仍牢牢掌握對整體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但對於中共而言,更加複雜多變的政經環境以及融入世界經貿體系的因素,改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體制對於資源配置的作用程度。
本論文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造成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困境、提出的應對措施和發展目標的轉變,檢視中共使用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差異。另外在金融危機後,中共又是如何在堅持社會主義(國家)的控制能力,以及提昇市場經濟的作用程度之間,做出適當的調整,以配合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達成經濟增長、調整結構、促進改革等目標的平衡發展。
|
14 |
我國黃金期貨造市者制度之規劃陳曉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世界上成功之交易所大多可以提供附廣度以及深度的商品,滿足各種投資人。若交易所提供證券、金融期貨、商品期貨、選擇權等商品以供投資人選擇,這就是附有廣度的交易所,具備完整性的市場,此外流動性也是交易所各類商品是否得以成功上市之關鍵因素之一,高度流動性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資人繼續參與市場之意願,進而帶動商品後續的成長動力,這就是附有深度的市場。兼具廣度與深度性質之交易所,不僅僅能滿足各類投資人之需求,更能幫助經濟之發展。
臺灣期貨交易所(Taiwan Futures Exchange;TAIFEX)現行交易商品包括臺股期貨、電子期貨、金融期貨、小型臺指期貨、臺灣50指數期貨等等,這些商品是以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為主,為了建構市場的完整性,增加市場的廣度,是有必要推出商品期貨(Commodity futures),不僅可滿足更多投資大眾之需求、促進商品現貨之避險套利活動,並且有助於市場效率。在眾多商品期貨中挑選貴重金屬期貨當成先發在目前此一環境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天然資源最大的先天限制在於蘊藏量在短期下是有限量的,再加上近幾年總體經濟面臨通膨壓力下,與通膨高度相關的黃金投資將再度成為市場上的寵兒。在這樣背景之下臺灣期貨交易所擬在2006年3月27日推出第一檔商品期貨-黃金期貨是很受肯定的,因此本論文將以黃金期貨(GDF)為例子,進一步闡釋如何為商品期貨市場建立相關的提供流動性之制度與計畫,使得市場的深度得以透過此等制度而成功建造。
在國外交易所剛推出商品期貨或者金融期貨都會面臨到流動性不足之現象,但是前者標的商品並不若後者來的具備齊一性,使商品期貨流動性的問題較金融期貨來更受重視。因此國外交易所在推出商品期貨常會順勢引入造市者制度,透過造市者在市場建立之初創造流動性,使買賣價差縮小,將有助於交易者的交易成本降低,另外遠期現貨價格也將透過高流動性逐漸反映在期貨的價格上,避險者也會有信心進場避險,如此一個成功的期貨商品才算是真正成功推出。所以造市者制度對於新期貨商品之推出是很關鍵的,尤其是對商品期貨更是如此,因此臺灣期貨交易所在推出黃金期貨時,為了樹立成功的商品期貨典範並且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商品期貨市場交易,實有建立屬於期貨市場造市者制度之必要。 / Successful exchanges could provide both breadth and depth of financial products to fulfill investors’needs. An exchange filled with breadth indicates that it could provid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financial products to investors. As for depth, also called liquidity, it means the ease of entering or exiting a market. Generally speaking, liquidity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and is also one of the successful keys in financial markets. Because high liquidity could 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 and enhance investors’interests towards the markets, it could bring the growth engine of financial products. As a result, an exchange filled with breadth and depth could not only fulfill investors’needs, but als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s for Taiwan Futures Exchange (TAIFEX), until 27th March, 2006, it has already provided TAIEX futures, Taiwan 50 futures, and so on. Among these products, it is easy to tell that TAIFEX only provides financial futures but no commodity futures.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complet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market, TAIFEX considers providing commodity futures so that all kinds of investors, such as speculators, hedgers, and arbitrager, could be effectively satisfied. As for the underlying assets of this commodity futures, since the price of gold has been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financial products associated with gold have also become more important, TAIFEX decided to launch gold futures on 27th March, 2006.
Based on the previous background, this thesis would concentrate on illustrating how liquidity of commodity futures could be improved by executing the market maker program of gold futures. Usually, when exchanges launched new futures, most of them had difficulties in the illiquidity. Moreover, the underlying assets of commodity futures are not as identical as that of financial futures. Therefore, exchanges need to make more efforts in creating the liquidity of commodity futures. Market maker program is a good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hrough actively trading of the market makers, it could increase market’s liquidity, reduce bid-ask spread, and further decrease the transaction cost. As a result, in order to provide successful commodity futures and attract more investors entering the markets, it is necessary for TAIFEX to adopt and design their own market maker program. To sum up, if TAIEX set a good example through gold futures, it will pave the light way for the other kinds of commodity futures.
|
Page generated in 0.01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