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戈爾巴秋夫1985-1991與李登輝1988-2000寧靜革命之比較研究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nquil revolution under Gorbachev(1985-1991) and Lee Teng Hui(1988-2000)

張嘉恩, Chang, Chia 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十世紀末,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捲全世界,在1974至1990年間全世界約莫有三十個國家由非民主政治體制轉型到民主政治體制。此波民主化浪潮始於南歐國家。次一波則發生於拉丁美洲國家與中美洲國家。再者為東歐國家。最近一波則發生於非洲與前蘇聯國家。最後,亞洲地區亦於1970年代迄今,開展民主轉型進程。於此其中,俄羅斯與台灣皆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自威權政體轉型至民主國家。 戈爾巴秋夫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在1985年4月蘇共中央全會上毅然提出了「改造」(Perestroika)的新戰略及其基本原則。起初,戈爾巴秋夫改造之主要目的在克服蘇聯經濟停滯不前的現象,稍後,戈爾巴秋夫發覺,僅在經濟領域內進行改造,很難收到預期效果。因而,戈爾巴秋夫決定同時進行政治改革,此舉開啟俄羅斯進行民主轉型之先河。 在台灣,1986年時,執政的國民黨,面臨國外民主化浪潮與國內黨外運動要求更多政治權力的雙重壓力下,始對國家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造。時至李登輝主政,順然延續此波政治自由化之態勢,並進而開啟台灣民主化進程。 本文選擇俄羅斯與台灣兩國作為比較與研究之目的,著眼於俄羅斯與台灣的歷史發展軌跡中,從執政黨創立、政黨型態、國家肇建、國家機器之運作以及最終邁向民主化的種種背景、情境與模式皆具備著相當程度上相似,進而,試圖探討民主轉型在俄羅斯與台灣開展之動因、民主化途徑模式、及主政者之策略運用,並分析在戈爾巴秋夫與李登輝主政下,俄羅斯與台灣寧靜革命之肇發。 關鍵詞:第三波民主化、寧靜革命、俄羅斯、台灣、李登輝、戈爾巴秋夫

Page generated in 0.023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