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哲学的自己認識と宗教史 ―後期ヘーゲル宗教哲学における「宗教史の哲学」について―下田(石川), 和宣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0824号 / 文博第754号 / 新制||文||654(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思想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氣多 雅子, 教授 杉村 靖彦, 教授 芦名 定道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2 |
維克特爾•彼列文短篇小說之俄國後現代特性林哲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俄國後現代主義雖接受大部分西方後現代主義的特質,然俄國後現代主義卻擁有異於西方後現代主義本質上的特點,包括俄國歷史發展由社會主義過渡到民主政體的獨特性,社會價值、意識形態實質上的危機,先前神話與意識形態的膨脹導致「真實」的消逝,以及蘇聯烏托邦的瓦解所帶來的「歷史終結」。所選四篇彼列文的短篇小說表現出特定的相似點:諷刺手法,「真實」的問題,文本互涉手法,對知識論的不信任,去意識形態化,哲學思維方法。本論文嘗試將當代受歡迎之彼列文的短篇小說中所蘊含的後現代特點系統化,並依據這些特點具體分析《透明世界》《維拉•芭芙洛夫娜的第九個夢》《隱士與六指》《妮卡》這四篇短篇小說。彼列文以去神話化、去意識形態化、去象徵化、去隱喻化、悖論、雙關語、矛盾修辭法等文藝手法具體表達「諷刺敘述模式」。本文列舉並評論在短篇小說中文本互涉之引喻、玄秘情節,聖經、神話、社會的象徵意義,同時也分析研究文本片段之修辭、語言對比差異。
|
Page generated in 0.01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