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微型創業者的機會與資源及新價值創造動態過程研究 / Study of dynamic processes in opportunities, resources and new value creation of micro-business entrepreneurs in Taiwan

許凱玲, Hsu, Kai-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台灣,中小企業一直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對國家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有重大貢獻。近年有一群新興族群—微型企業,許多微型創業者在乎能夠結合熱情與專業所長,在自由彈性的工作環境中,實現夢想。小本經營的微型企業與近年來台灣產業環境變遷習習相關,在產業外移、經濟成長緩慢、失業率提升、及台灣產業結構逐步調整之下,沒有合適工作的人、職場中的高薪專業工作者、家庭中的主婦們,形形色色的人開始選擇創業這條路。微型企業主要特徵有二:小規模、低資產。多數微型企業因為規模不大,在面對變動快速的環境,能夠保有靈活應變能力;唯資產不足之原因,讓多數微型企業往往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而走上失敗或倒閉之途。普遍說來,台灣微型企業面臨「資本額小、體質弱、力量分散」困境。有別於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的創業,因為規模、產值與創業背景的不同,微型創業者在充滿障礙的創業過程中,每一步不但皆是生死存亡的關鍵,亦沒有想像中容易。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面臨機會的決策過程,如何因應創業活動運用既有資源,或進一步尋求所需資源的過程,都是欲踏入微型創業市場的創業者在乎的關鍵點。另,即便是小規模的微型企業,只要有能力辨識機會,依然有能力創造或發掘新市場,創造新價值;或許微型創業者是從自我價值提升開始,但透過營運模式的改變過程,依然可以對社會層次產生新價值。透過本研究,可以瞭解現今台灣社會時興的創業全民運動,微型創業者如何結合所長,因應環境的變化,找到利基市場,取得適用資源,創造新價值,並且瞭解創業動態過程最重要的關鍵因素為何。本研究所要探討的是微型創業者在充滿障礙的創業過程中,機會的辨識與掌握,因應創業過程其創業資源的變化,與微型創業活動價值創造的過程。本研究將Timmons Model(1999) 修改成為「新價值創造」,「創業者」,「機會」,「資源」四部份,依Maes(2003) 所提出之價值創造五元素探討創業者創造新價值之過程,並以Kim(2005) 提出的四項行動工具分析架構,解構新價值創造過程中創業者對機會、資源、與內外在環境的互動過程。 微型創業活動在封閉環境因子與外圍環境因子交互影響之下,形成機會辨識的動態過程,引發創業動機,修正創業活動。有能力從市場上學習產業經驗的創業者或創業團隊,才可以持續提升知識強化與產品內容深度。創業者透過創業活動的修正,逐一建構新創價值。創業過程中透過市場經驗的累積,提升微型企業的產業元素價值;但是創業者必須在高價值產業元素中,考量營運模式的調整,才能真正提升該微型企業的整體價值。因此,「創業者」是微型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元素,由創業者所引發的創業活動最為重要,可能是「創業者與機會」或「創業者與資源」,因產業別不同或當時環境因素的改變,產生對創業活動不同程度的影響。
2

政府委託專業服務之協力治理運作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微型創業鳳凰貸款」個案分析 /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Contracting for Professional Services: A Case Study of a Micro-Enterprise program

謝文琪, Shie, Wen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於從協力治理的分析途徑,透過深度訪談協力治理結構中各方主要協力成員,從不同的角度交叉對照並整合多方觀點進行分析,以期深度探討勞委會微型創業鳳凰貸款政策協力治理模式之運作,亦包括此協力治理結構與協力成員角色、協力成員間關係,以及此治理模式運作的回應性。 勞委會微型創業鳳凰貸款政策之協力治理模式,係以政府的主導角色為首跟委外單位、信保基金、銀行與創業顧問所形成的公私協力治理網絡。雖然原先的主要的業務內容與專業知識並非提供微型創業貸款與創業諮詢輔導服務,但是勞委會勞工福利處所選擇的協力成員與建構的協力模式卻體現了協力治理的精神,使其不僅獲得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資金,更擴展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界線範圍,透過不斷的調整嘗試,將此貸款政策演化成為目前我國協助弱勢民眾進行微型創業的同類型創業貸款政策裡較為完整的典範。 本研究主要發現包括:一、勞委會中心導向的複雜協力結構與模式,加上協力成員共同參與決策之貸款審查會,使得政策執行流程更長卻比以往更容易取得貸款;二、多元資金來源、高度專業性、政府採購法規定影響公共服務提供的高穩定度與調整改善的動態性;三、信任、共識與溝通的多元反饋管道建立,促進協力模式的穩定度與調整改善的動態性。依此,本研究並提出包括關於增進審查會共識、增加與委外單位的信任感和穩定度關係,協助弱勢民眾創業的措施之三個面向的研究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