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當「理性遇上感性」:民眾兩岸經貿立場分析之研究

黃冠博, Kuanpo,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如今「民間熱絡、官方冷漠」為吾人看到的兩岸互動圖像。然一般咸信,經貿層面的頻密交流,將促成政治層面的漸進整合,而兩岸間的關係,是否將循此途徑,走向統合的未來?兩岸的經貿互動,是否又將註定趨於大幅開放,終而產生莫之能禦的政治影響?這些問題的答案相信須追根究底的自影響台灣民眾對於兩岸交往所持立場之因素談起。即便兩岸政府間互動有限,民間交流卻逐漸擴張,日益衝擊兩岸關係的現狀,然此類經貿範疇的互動,即便發生於民間社會,而其幅度與方式雖仍受兩岸政府的節制,但在民間社會力量持續壯大的態勢下,台灣當局有關兩岸交流的政策,最終仍將決定於台灣的民意走向。   然而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所持立場為何?又受何種因素左右?學界對此似未進行更有系統的探究,本研究之目的便在彌補此項缺憾,作者透過「2006年台灣認同的起源與政治效果之民意調查」所得民眾對於兩岸交流的態度,追蹤此類立場背後的決定因素。然為求前瞻未來,研究設計中將此類因素區分為可能變化的「理性層面」以及根深蒂固的「感性層面」藉此觀察台灣民眾對兩岸經貿交流立場的由來。換言之,吾人認為台灣民眾在面對兩岸交流議題時,存在一個「理性 vs. 感性」的二元空間,前者訴諸「自評利益」、「階級劃分」、「經濟區域」、「部門利害」以及「競爭能力」;後者則受「省籍認同」、「身份認同」、「政黨認同」以及「台灣意識」的影響。此外,「自評利益如何認知?」乃是啟人疑竇的,此看似理性但卻暗藏權力與情感糾葛的經濟收益認知,其背後所不為人知之處則將引人遐想。

Page generated in 0.02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