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春秋繁露》之政治倫理觀劉心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自天與政治倫理、人性論與政治倫理、君臣關係與政治倫理以及對《春秋繁露》倫理觀後設分析四個層面來探討《春秋繁露》之政治倫理觀。本文的論點是:董仲舒在兼顧儒家仁政德治之政治理想前提下,試圖融合陰陽家與黃老思想進入儒家思想。董仲舒希望藉由這樣的改造,不僅能保持原始儒家對倫理之重視,亦可增加儒家思想的可欲性與可行性。
|
2 |
從君權探討《春秋繁露》與獨尊儒術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unQiuFanLu and Confucianism overwhelming: An emperor's power perspective康凱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以《春秋繁露》為主軸,透過比較「先秦儒學」與「黃老思想」兩大面向開展論述,圍繞著核心議題 —「君權」,希冀探究《春秋繁露》如何使獨尊儒術成為可能。《春秋繁露》代表著政治思想,「獨尊儒術」意味著現實政治,一方面,現實的政治迫使思想內涵的轉變,為了見容於統治者,不得不汲取他家的優點以為所用;另一方面,在政治思想的成功整合後,便影響了現實政治,改變了指導方針。
漢武帝即位後,政治上大一統時代已經來臨,由於漢承秦制,因此,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專制政治的成形。然而,秦帝國的覆轍,使漢王朝不可能公開擁抱法家,但在政治權力不斷集中於君王的情形下,以「君上虛靜無為」為當時指導思想的黃老學漸漸地無法配合武帝對內對外的統治需要。儒學的政治思想是以君主作為政治運作的重心,而好有為、貴等差、明尊卑、力主尊王攘夷等論述,對於鞏固政權是極有幫助。然而,先秦儒學的部分思想內涵卻與君權存有潛在的緊張關係。
為了得君行道,董仲舒轉化了先秦儒學與君權有所衝突的部分,特別是關於「忠君」與「君臣關係」的主張,以期適應專制體制。而如此轉變的啟發,恰恰來自於黃老學的相關概念;《春秋繁露》一方面借用黃老轉化先秦儒學,另一方面吸收黃老而超越之,形成一個全新的思想體系。於是,儒家邁入了實然的政治殿堂,並定為一尊,影響了爾後兩千多年的帝制中國。
|
Page generated in 0.01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