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效率工資與最適公共財提供條件之研究李子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A.C Pigou在1947年曾提出若以扭曲性租稅來籌措公共支出的財源時,租稅的課徵將會扭曲人們的經濟決策,產生超額負擔因而提高公共財提供的機會成本。因此我們就不宜再以公共財的重接成本作為決定最適公共財的依據,而應將扭曲性租稅本身可能造成的扭曲效果加以考慮。基於Pigou這項觀點,本文嘗試利用效率工資的模型,分析政府提供公共財並利用所得稅來融通時,對個人工作努力、廠商生產決策及勞動市場均衡的影響。然後試著導出在效率工資模型下,最適公共財提供條件的修正,並說明修正項目對最適公共支出水準的影響。最後將失業保險制度納入模型中分析,討論當政府以薪工稅(payroll tax)來籌措失業保險基金的財源時,失業保險制度對勞動者努力程度以及廠商生產決策的影響。
|
2 |
租稅歸宿與最適公共財提供條件-租稅競爭模型 / Tax Incidence and the Optimal Provision of Local Public Goods-Tax Competition Model陳佳鈴, Chen, Chia-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Tiebout(1956)及Zodrow與Mieszkowski(1986)為基礎,利用地方政府間之租稅競爭行為,結合租稅負擔與支出性質,探討地方公共財最適提供條件與資本稅歸宿條件。
租稅競爭行為通常只以課徵資本稅作為分析對象,但資本稅因存在扭曲性質,故政府提供之公共財數量必然低於最適水準。而本文引入政府提供不同類型公共財搭配課徵資本稅之觀點,利用要素彈性解釋地方公共財最適提供條件。本文發現在基本模型(僅考慮資本要素)中,消費性公共財提供數量會低於最適水準,生產性公共財則可能為提供不足或過度提供,主要原因取決於生產性公共財對生產動力之影響是否足以彌補資本稅帶來之扭曲性,而在延伸模型(同時考慮資本及勞動要素)中,消費性及生產性公共財雖仍提供不足,但消費性公共財較基本模型接近最適數量,而生產性公共財則較遠離最適數量。
由於廠商及居民在租稅制度之機制下皆有可能承擔稅負,新觀點之歸宿理論認為課徵單一資本稅因不存在替代效果,故稅負全部由資本所有者承擔,而本文則以政府提供不同類型公共財之觀點,分析資本稅競爭環境之最後稅負承擔者,本文發現地方政府間租稅競爭行為會使資本稅發生轉嫁現象,且稅負由資本所有者及使用者共同承擔。
當政府可透過支出政策,藉由提供吸引消費者遷入之消費性公共財或增加廠商生產動力之生產性公共財時,本文認為因公共支出成本係由使用之居民或廠商負擔,故資本稅具有使用者付費之受益性質。另本文發現在均衡時,於同轄區內定居之消費者及投資之廠商對政府公共支出品質與稅負具有相同偏好,此係政府、廠商與消費者運用自我選擇機制而使彼此間行為產生相互配合之現象,因而可滿足Tiebout模型強調之區分機制。
|
3 |
租稅融通方式與最適公共財提供之研究 / Taxation and Optimal Public Good Provision黃雪芬, Hwang, Sheue 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共支出與公共收入乃為一體兩面之事。A.C. Pigou於1947年就曾提出租稅融通方式不同,將影響公共支出水準的看法,他並且認為當政府採用扭曲性租稅來融通公共財時,會產生超額負擔使得公共財提供的邊際成本增加。基於這項觀點,就不宜再以公共財的直接成本作為最適公共支出水準的依據,而應將扭曲性租稅本身可能造成的扭曲效果納入考慮。而這也表示了P.A. Samuelson於1954年提出的最適公共財提供條件ΣMRS=MRT應該被修正,且視融通公共財的租稅方式所產生的影響而應有不同的最適公共財提供條件。
本篇論文的目的,即在討論各種不同的租稅制度融通下,以最適公共財提供條件的修正,分析修正項目對最適公共支出水準的影響,並與過去的文獻作一比較,以期得出不同的租稅制度融通和最適公共支出之間的關係。
|
Page generated in 0.02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