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明末世變中的神魔敘事-「平妖」故事之承衍與流播 / The narrative of devils and ghosts In Late-Ming transition: the inheritance and spreads of "Ping-yao" series stories

謝佳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明末「平妖」故事為研究範圍,探討世變之中神魔敘事的呈現方式, 藉由跳脫傳統的類型小說框架,以更大的神魔文本架構觀察明末「平妖」故事。 本論文的「平妖」故事之有兩個組成要素,一是「興妖」與「平妖」的表層結構, 二是「世變」的深層主題。而本論文的主要討論文本為《新平妖傳》及其後十年 間陸續出版的三部「平妖」故事──《七曜平妖全傳》、《禪真逸史》與《禪真後 史》。此故事模式的焦點為神魔敘事,而神魔敘事多與「真幻」、「正邪」觀念相 關,故本論文先於第二章探討明末清初文人如何在小說的周邊材料,及小說序跋 與評點中形塑神魔敘事的觀念,並討論馮夢龍如何繼承、轉變前人的小說理論, 由此可發現馮夢龍提出的「真情」雖是新詞,卻能用以綰合前人小說理論已重視 的「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而其「正邪觀」則是「正邪兩立」的傳統正邪 觀。   而第三章則從小說序跋、評點到「平妖」故事文本內部的真幻與正邪觀,可 知「亦正亦邪」和「真幻交織」是《新平妖傳》的神魔敘事特色,並而此特色反 映出在世變之下的文人焦慮感,一方面是文人對於自我出處進退的游移;二方面 是文人對於社會、家國的忠奸難辨之困惑,因此透過神魔角色的去妖魔化、神聖 性的消解以隱喻世變,而這也是《新平妖傳》較20 回本《平妖傳》突出的特色。   至於第四章則以《新平妖傳》的神魔敘事特色為中心,探討其所影響的「平 妖」故事,足見「以神魔寫世變」是「平妖故事」的共同敘事策略,此敘事策略 反映出官方與民間不同的審美意識,官方採取政治正統與儒家的立場,將起義者 形象妖魔化;而民間重視法術變幻,擅長使用法術的角色能衝撞體制,表現出百 姓對於世變氛圍的不滿。另外,在此共同的敘事策略之下,上述「平妖」故事描 述世變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新平妖傳》以「妖由人興/心」強調「人力」在世 變時代的重要性;而《七曜平妖全傳》相較之下則較強調「天命」,因此多有自 然災難的書寫;至於《禪真逸史》與《禪真後史》的〈敘〉中皆呈現出「以史為 鑑」的創作意圖,因此以前朝歷史(即梁武帝、唐貞觀末年)影射明末萬曆史實。 最後是第五章結論,藉由此角度之觀察,足見明末「平妖」故事為神魔小說開出 更寬廣的一條道路,明末「神魔小說衰退期」之說有待重新省視,而「平妖」故 事不但在其創作譜系中有承衍的意義,也有在明清小說史上的重要性。

Page generated in 0.03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