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臺灣工業用閥門產業價值鏈分析之個案研究 -以A公司為例 /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of Taiwan industrial valve-case"A" study陳建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是以工業用閥門的個案公司為例進行分析,利用分析個案過去與現在,找出其成功的脈絡,並檢視內外在環境帶來的潛在問題點,透過價值鏈的分析,尋求未來發展的策略。廣義的定義下,個案公司是屬於水五金的產業,水五金包含的範圍很廣泛,主要是水用器材及零件;產品項目包含水龍頭成品、衛浴器材、閥類、凡而、水龍頭零件等。一般水五金的定義為擁有控制流體使其流通、停止並調節流量大小的可動機構之配件總稱。但本研究是以工業閥門為研究的重點。
現今台灣的產業結構已從早期的農業經濟時代轉型成工業經濟時代,目前的工業化社會型態,也隨著科技化、數位化的變革,使得知識的運用與經濟活動有了緊密的結合,更使得台灣邁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面臨全球化的浪潮,我國產業結構的變遷,從過去以製造為核心,但因為產業面臨勞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問題,產業結構也從過去「量的追求」過渡到「質的轉變」,橫向整合各產業領域。
國內工業用閥門多屬中小企業,一方面產品創新設計少,鮮少自有品牌且通路開拓不易,幾為代工生產為主;另一方面,因資金不足,無力投資昂貴之自動化設備,少數有能力投資自動化設備的中小企業也會因產量未達經濟規模而暫不考慮引進自動化的生產模式。因製程中勞力需求較多,若無法馬上用自動化製程來取代,或許可先以省力為出發點,開發可輔助操作員的設備,讓其作業更輕鬆以提升其作業品質。
本研究發現,台灣在閥門產業上俱有完整的供應體系(如材料研發、精密加工機台開發、加工聚落等) ,過去因為成本考量不斷的將產能轉到大陸,但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對岸的勞動成本優勢已逐漸流失,若是能導入智慧化製造,讓勞力密集的製程漸漸以機器取代,將可解決勞動力成本過高或短缺的問題。但是,因為多數的閥門廠商都是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沒有雄厚的資金及人材來進行自動化並逐步朝智慧化製造的方向前進。所以在產業的轉型過程中,政府就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政府可結合有意升級的廠商,由政府進行共同標準模式的開發,提供較低成本的資金及培訓相關專業領域的人材,逐步往工業用閥門的高端應用擴展。
|
2 |
台灣製閥產業轉型策略之研究 / Research on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 valve industry楊蕎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製閥產業曾經在世界閥製品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隨著產業由成熟邁入衰退期,廠商紛紛外移、供應鏈上游亦逐漸式微、人才流失,加上海外市場的競爭對手紛紛興起,並挾其廉價勞力及政府政策協助之優勢,讓台灣製閥廠商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故近年來廠商積極轉型,期望有效運用在地資源,再造競爭優勢。故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1) 瞭解台灣製閥產業的發展歷程及競爭優勢的轉換過程 (2) 探討台灣製閥產業未來可發展之策略 (3) 提供第三方單位協助製閥產業可發展方向之建議。
本研究發現,個案的製閥廠商因源起於鄰近地理位置,在資源、訊息與技術相互流通的情況下,讓各家廠商起初的發展路徑相似。而在產業內發展的過程中,透過幫國際大廠代工的方式,各家廠商建立學習曲線,不僅從中發展出屬於自身的核心能力,亦透過第三方單位(如工研院、金屬中心)的協助,紛紛由產業鏈價值最低的生產製造端走出,朝前端的技術研發及後端的通路品牌發展。
本研究亦發現,製閥產業群聚提供廠商難以模仿之競爭利基,故建議廠商應善加利用在地資源 (例如協力廠商相鄰,構成綿密的供應網),促成廠商間的合作,形成垂直式與水平式的策略聯盟,以進行聯合採購、重新定位共同品牌、參與共同研發平台、加強電子資訊平台之運作,最終目標希望能成為亞洲區或世界製閥產業供應鏈的採購中心,再造台灣製閥廠商的競爭優勢。
|
Page generated in 0.01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