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候選人競選行為及其效能之研究:以台灣2000年總統選舉為例廖益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國內社會經濟快速變遷的現代化過程,游離選民的出現與政黨組織動員力量的消退,國內候選人在面對日趨激烈的選舉市場,其競選行為模型主要是採取候選人中心策略,主打候選人文宣形象戰而輔之組織動員戰。因此,採擷市場行銷學市場區隔和產品定位概念的政治行銷理論,成為現代分析候選人競選行為的主要概念架構。
二千年總統選戰連宋陳三方陣營的實際競選行為分析發現,候選人自我概念定位因素和競爭因素,是直接影響候選人競選行為內容的兩個因素,候選人的競選行為是依據「揚己之長、補己之短、攻敵之弱」的差別利益原則;而決定政黨議題空間位置分布的環境系絡因素,決定選民黨派投票分布的選民因素,以及決定候選人公眾形象評價內容的候選人因素,則是決定候選人差別利益內容的三個主要因素。
選戰期間候選人的競選作為影響選民對候選人的定位認知,當候選人競選行為出現相互矛盾,或因競爭對手的攻擊,而導致選民對候選人定位認知的衝突,則會降低或改變選民的投票支持傾向,而影響到競選行為的效能表現。其間連戰陣營採取過度追逐選票策略,在同時追逐中國意識新黨選民和本土游離選民,致使競選行為出現相互矛盾衝突,最後導致連戰的敗選;宋楚瑜則因興票案喪失原先改革選民的支持,改革選民回流支持陳水扁,最後導致宋楚瑜以3%的得票率差距敗給陳水扁。
|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