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亞的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以烏茲別克為焦點 /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Central Asian States

錢克, Vasfi Cenk Volk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1年蘇聯解體後,位於中亞地區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出現了五個新興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自獨立以來,此中亞五國致力成為政治、經濟完全獨立的民族國家,其間歷經一番艱辛的奮鬥,且成就了一些可見的成效,但因為地理、文化、經濟等錯綜複雜的因素,使得中亞五國至今仍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民族議題」就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 中亞五國地處東、西方文化交界的匯集點,歷史上,東方與西方文化的接觸;中國、印度、波斯、羅馬、希臘等國的勢力;北游牧、南農耕的經濟型態都在這裡交匯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形態、不同的宗教傳播,構成了此地政治狀況的複雜原因,由於中亞民族的歷史進程,便是這數千年來川流不息的民族遷徙、五彩斑斕的民族交融,以及金戈鐵馬的民族衝突背景中發生,也因此埋下了此地動盪的因素。 中亞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以其聞名遐邇的古代絲綢之路文化而享譽世界。在這片多元文化並存的沃土上,世居著眾多來自不同地區、種族的民族。長期以來,他們世代繁衍生息,共同開發著這片熱土。經過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最終形成了以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吉爾吉斯族、塔吉克族、土庫曼族等為主體的不同民族的穩定共同體。 西元8世紀以後,中亞發生了突厥文化及伊斯蘭文化的接觸而進一步產生了文化整合。一直到19世紀中期,若干汗國以突厥伊斯蘭文化的集合因素下控制整個中亞地區;歷史上,汗國的建立是以對蘇丹忠心及尊重伊斯蘭教之各種規範為基礎組成的,而不是民族情感。這與後來進入中亞的蘇聯勢力所採取的以民族原理作為劃分和定國界的依據方式,有很大的差異。 19世紀50至70年代,俄羅斯帝國政府相繼以武力征服了各汗國,致使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卡拉卡爾派克等民族陷入殖民統治。此後,俄羅斯逐漸入主中亞,中亞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就多了一種俄羅斯文化及其引導的社會力量因素。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前,這種俄羅斯文化和社會力量因素一直在不斷地加強和深化。 俄羅斯帝國兼併以後,中亞國家還歷經了加盟蘇聯及蘇聯解體兩個不同的階段,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衝突模式。尤其在莫斯科主導力量消退後的中亞五國,其民族衝突與宗教原教旨主義威脅更為嚴重;而該地區藴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更吸引各方勢力的介入,使得在原本內部矛盾問題外,也潛在國際衝突的危機。 莫斯科勢力消退後,中亞五國本身的力量尚未足夠強大,整個地區形成權力空窗期,因此「美」、「中」等國極欲將其勢力注入中亞地區,使得原本在蘇聯時代的「南部屏障」和「戰略緩衝帶」,隨著裏海大陸棚發現大量的天然氣和石油,除了戰略上的價值以外,也產生了極大的經濟價值,因此導致外力的介入。 蘇聯解體後,其加盟共和國的經濟、政治紛紛擾擾,其蘇聯境內各地爆發了民族衝突,使得西方學者驚訝地提出民族主義與原教旨主義的復活看法。 中亞局勢未來的演變,對鄰近區域乃至國際局勢,都將帶來重大的影響;就中共而言,中亞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著30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還有許多人口眾多、宗教信仰相同的跨界民族,因此中亞地區成為影響中國西部疆域穩定的直接因素。再者,中共一直認為新疆為容易受外國反華勢力與「雙泛主義」─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所影響的地區,在中亞五國獨立後,當地的維吾爾族分離主義份子,積極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新疆獨立運動。 中亞五國的民族主義表現出何種特色?這些特色的起源來自何處?中亞在未來是否會如南斯拉夫一樣產生族群衝突?因此筆者試圖,從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論述中亞五國的民族構成、民族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內容及成因,同時對中亞五國所產生的民族問題作討論和研究;並分析獨立後中亞國家民族理論的轉變和民族政策的調整。 中亞地區有五個國家,各有其獨立的發展歷史,但是烏茲別克民族的形成歷史和其他中亞民族與國家的出現息息相關,因此筆者選擇烏茲別克為案例進行分析。

Page generated in 0.019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