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全、全球化與中國的技術民族主義 / Open and Closed : Security, Development and Techno-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康納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如何在全球化時代將戰略科技概念化?在中國日益強大的國際影響力的背景下,這個問題尤其重要。本文試圖通過“科技民族主義”框架來研究中國的科技政策並提供一個答案,通過考察科技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歷史基礎和根本驅動因素藉以證明適用於中國的情況。準此,藉由通過科技民族主義思想來理解中國政治精英如何看待戰略技術發展和調控此一因素。在此情況下,儘管全球化和國內因素,安全、主權和國家角色思想仍是推動中國科技民族主義決策的核心要素。 / How does the Chinese state conceptualize strategic technolog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his question is of tremendous importance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growing international clout. This thesis seeks to provide an answer by examining Chinese technology policy through the framework of “techno-nationalism.” It does so by examining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s and underlying drivers of techno-nationalist ideology: proving
applicability to the Chinese context. In doing so it makes the case that techno-nationalist ideology is a salient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how China’s political elite think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of strategic technology. It makes the case that, in spite of substantial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domestic changes, core ideas about security, sovereignty and the role of the state drive China’s policy-making in a techno-nationalist direction.
|
2 |
我國現階段民族精神教育政策之研究朱貞凌, ZHU, ZHEN-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的主旨在於探討我國民族精神教育政策,在歷經數十年的政治、經濟、社會
與文化變遷之後,在現階段環境中應有的發展方向,以政策分析為主要研究途徑與分
析架構。全文共分七章廿二節,約十二萬字。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分析架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第二章民族精神教育的涵義與政策;探討民族精神教育的涵義及其政策的演進過程
。第三章現階段政策環境分析:試從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角度分析現階段的政
府環境以及影響政策制訂的重要素。第四章現階段政策的制度訂:探討現階段政策的
制訂依據、制訂過程與政策內容。第五章現階段政策的執行:分別從執行的機構、可
運用的資源、執行重點與執行績效的考核來了以討論。第六章現階段政策的評估:試
評估:試評估現階段政策制訂、執行及其影響。第七章結論:提出本論文的檢討、建
議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
3 |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現代意義張善楠, ZHANG, SHAN-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內容大要如下:
第一章、說明三民主義對吾人之時代需要,及其與時代環境的關係,並論當前民族主
義研究的重要,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說明 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思想浦源、歷史發展,並歸納出其內涵具有
文化、統一、理性、圓融等特性。再由此特性為基礎開展出三、四、五、六章的討論
主題。
第三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文化內涵,再論當前中國文化的危機,最後提
出當前文化民族主義的實踐方向。
第四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統一內涵,再論當前中國統一的障礙,最後提
出當前統一民族主義的實踐方向。
第五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理性內涵,再論當前國際上民族主義的危機,
最後提出當前理性民族主義的實踐方向。
第六章、先說明 中山先生民族主義圓融的內涵,再論民族文化與當前民權主義、民
生主義實踐的關係。
第七章、結論。
|
4 |
從民族主義到恐怖主義-以車臣共和國作分析(一九九○年至二○○四年) / From Nationalism to Terrorism - An Analysis of Chechen Republic(1990~2004)林長杰, Lin,Chang-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族主義和恐怖主義是近代歷史上最重要的兩種意識形態,而兩者根據切入角度不同而有許多的定義和類型。本文主要是透過政治系統理論來連結民族主義和恐怖主義的關係,並創造出由民族主義而來的恐怖主義類型-民族主義型恐怖主義。之後,再以車臣共和國在帝俄、蘇聯到俄羅斯聯邦統治下的這段歷史來作分析,來證明現今因車臣共和國所產生之恐怖主義屬於民族主義型恐怖主義。最後,從俄羅斯民族政策、聯邦改革政策和美國反恐政策等各種面向來探討俄羅斯如何利用政策和國際情勢來解決因民族主義運動所衍生而來的車臣恐怖主義。 / Nationalism and terrorism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ideologies in modern times, and the two also have many different definitions and types of varia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gle. This text mainly links the relation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terrorism through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ory and creates the terrorism type which comes through nationalism - nationalism of terrorism. And then the history of the Chechen Republic under the rules of tsarist Russia, Soviet Union and Russian Federation is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e that the terrorism which was created by the current Chechen Republic is a kind of nationalism of terrorism. Finally, following the various aspects of Russian national policy, federal reform policy and United States' anti-terrorism policy is a discussion of how Russia utilizes the policies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o solve terrorism which derived from nationalism.
|
5 |
「少年中國學會之研究(1918∼1925)」陳正茂, CHEN, ZHENG-M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十四萬字,除緒論、結論、附錄外,共分八章,廿八節。
第一章:『少年中國學會發起之背景』,主要以晚清民族主義之傳承,及受五四新文
化運動影響為經,以留日學生救國團罷學歸國事件為緯,來論述『少中』成立背景。
第二章:『少年中國學會成立動機之探討』,係以對新時代的要求,舊人物的失望,
救國家的動機,改造社會的企圖四點子目來論其動機之原委。
第三章:『少年中國學會發起的經過』,分醞釀、成立三個時期來說明『少中』成立
之經緯。
第四章:『少年中國學會的活動與發展』,『少中』的活動與發展,主要偏重於創辦
刊物輿論宣傳與成立分會和通訊社,至於另一項社會活動『工讀互助團』,則因經費
和實際問題,效果並不彰。
第五章:『少年中國學會之分裂』,『少中』分裂肇始於民國十年南京年會之時,始
而是政治活動與社會活動之爭,後來卻演變為共產主義與國家主義之鬥,兩派僵持不
下,遂使學會終至分裂瓦解。
第六章:『少年中國學會與反宗教運動』,主要是探討『少年』在二○年代反宗教運
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反教思想的理論基礎何在。
第七辛:『少年中國學會與收回教育權運動」,重點放在討論少中內部的國家主義份
子,提倡國家主義的教育,對二○年代中國收回教育權運動的影響與貢獻。
第八章:『少年中國學會之影響』,『少中』最大的影響有三。一、為其與五四之關
係,二、為其對民國政局的影響,如中共、中青之成立,三、為其對婦女解放、文學
革命等之影響。
最後結論,則以綜合全文,對『少中』做一個較明確的歷史評價。
|
6 |
民族主義抑實用主義--香港前途問題之探討譚志強, TAN, ZHI-G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十萬字,九章廿四節。
第一章:研究旨趣與研究方法。主要介紹本論文是因何而寫的,對本人之問題意識、
個人偏好、研究取向作一交代。同時,在研究方法上,表達本人對歷史途徑與價值袪
除的態度,並指出本文的研究架構。
第二章:民族主義與中國意識。探討中人抱持的民族主義,與西方人的民族主義在內
涵上有何差異?與中國的特殊歷史經驗有何關連?現在一般的海外華人的民族主義,
與鄉土情懷及愛國主義有何相關性?其特質為何?
第三章:香港人的中國意識與香港意識。從兩廣地區與香港的開發經過,描繪出廣東
地區與中原文化圈的互動歷程,進而探討出廣東人的地域主義,與香港人對自身的定
位,及這種因分離傾向而引起的中國情結。
第四章:從南京條約到新界租約。簡述英國佔領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的經過。
第五章:民國以來的中英交涉。敘述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五0年間,中華民國如何基於
本身的立場,定出彈性的對港政策,與英國進行收回香港的國際交涉經過,並證明不
是只有今天的中共要收回香港,國民政府早在此事上花過不少努力。
第六章:一九五0年以來的中港關係。描述中共政權後,中國大陸與香港的關係如何
演變,中共的對港政策為何,如何在一九九七年發生突變。
第七章:中共與英國談判及聯合聲明。客觀深入地報導英國商人如何鼓動英國展開接
觸,英國又如何對香港的未來預作種種佈署後,才與中共討價還價的過程。
第八章:中共所取談判勝利的因素與作法,對中共如何取得談判勝利的靜態因素和動
態過程作一簡要分析,並指出聯合聲明的背後,真正隱藏的東西,是香港中下階層的
無奈。
第九章:結論。
|
7 |
民族主義之演變與印尼獨立運動章鴻年, ZHANG, HONG-N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以民族主義之觀念來檢討印尼獨立建國之成敗。全文一冊,連同導論共計七
章十四節,約七萬言。
在導論中,主要的目的在指出,民族主義乃社會動員之產物。
第一章 荷蘭殖民統治。本章在說明荷蘭殖民統治對印尼民族主義運動發展之影響。
第二章 民族主義運動之興起。本章在檢討荷蘭統治下印尼民族主義運動之發展。
第三章 日本佔領。本章在檢討日本佔領下印尼民族主義運動的變遷。
第四章 革命運動。本章在說明印尼人民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革命行動。
第五章 獨立建國。本章主要在檢討印尼民族主義運動對印尼建國工作的影響。
第六章 結論。檢討印尼建國工作之成敗。
|
8 |
中共民族主義論述策略下文化角色之變遷鄭文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共的歷史上,從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亦即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擊敗了「正統」馬克思主義倡導者王明之後,似乎中共開始走出蘇聯或傳統馬列主義的制約,逐漸展開中國式統治語言的建構,這箇中意涵究竟代表了什麼?本文將討論中共主政時期之下,中共民族主義論述中的文化角色變遷過程;從這些討論當中,試圖了解民族主義中的「文化」功用為何,人民對於中共的論述與政策建構又是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並分析這種民族主義文化敘事建構對於中共政權的鞏固具有何種意義。
|
9 |
文明論與民族主義:19、20世紀之交中韓兩國的亞洲主義論述 / Civilization and Nationalism : The Discourse of Asianism in China and Korea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朴炳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20世紀之交,東亞知識文化界對於「亞洲」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國對於「亞洲」論述凸顯出一種「我群本位」的意識型態,同時忽略與我群一起組成東亞的複數「他群」立場。
中國知識界大體上依據「黃白種戰」論述而提出以漢族為中心的「合種」或「同化」的構想。尤其是,中國革命派接受民族主義思考框架,而建立「將黃帝視為共同始祖」的民族想像。有趣的是,在「文明論」的框架下,漢族似乎以中國國內少數民族和西方之間的中間者角色自居:漢族和中國國內少數民族之間,以漢族佔有文明的優勢作為理由,強調中國內少數民族被漢族同化的必要性,反之,中國和西方之間,中國本身認同西方文明上的優勢,而強調以西方為基準的文明開化。
另一方面,韓國知識階層,在西勢東漸的情形之下,表現出把韓中日三國看作共同命運體的意識形態。雖然如此,韓國知識階層基本上還是從西方中心的文明論出發,依據西方對於東方的負面形象而重新建立「中國形象」,並將西方描述成理想社會。而這種描述方式,有助於否認中韓兩國之間文明關連性的說法。如此一來,韓國才可以藉此強調「脫離中國」的急迫性與必要性,並走進文明開化的途徑而真正獲得韓國的自主獨立。
此處,我們不可忽略的是,在21世紀東亞社會裡,仍然存在著這種差別階序格局。即,二次大戰之前,在將領土擴張可以與發展劃上等號的時代,被殖民乃至次殖民國家的韓中兩國,現實上無法打下差別階序格局。但是,冷戰體系崩潰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像韓國與台灣這樣的東亞新興國家,依據經濟發展的成果,表現出要把新世紀視為可以與強國並肩而立的時代,並展現出自國可以成為東北亞和東南亞唯一新興強國來迎接的姿態。如韓國政府所提出的「東北亞經濟中心」 與台灣的「南進政策」 就是代表事例,其皆蘊含著「次帝國主義」意向。如此看來,雖然韓國與台灣在近代歷史中長期淪為現代性的受害者,但是,在達成一定的經濟發展之後,反而表現出將經濟影響力擴張到落後地區的欲望,而這些其實正是複製著在文明論結構下所產生的差別主義的階序格局。尤其若以批判的視角去看當前台灣和韓國的社會,我們就可以發現差別主義的階序格局,即當前台灣和韓國社會對外籍勞工與外籍新娘所顯示出的蔑視與壓迫姿態即可窺見。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若以「繁榮與發展」為目標來推動東亞合作,地域內的合作必然減少民族主義對外部的抵抗力,其結果可能不是促進解放,而是增強了支配效果的空間。正因如此,以東亞經濟發展為目的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也許會造成地域內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之間的不平等經濟關係。
如果我們不能消除上述的這些束縛,那麼存在於東亞各地域內與地域之間的矛盾、對立以及差別化,恐怕就無法獲得真正的解決了。
|
10 |
中亞的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以烏茲別克為焦點 /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Central Asian States錢克, Vasfi Cenk Volk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1年蘇聯解體後,位於中亞地區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出現了五個新興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自獨立以來,此中亞五國致力成為政治、經濟完全獨立的民族國家,其間歷經一番艱辛的奮鬥,且成就了一些可見的成效,但因為地理、文化、經濟等錯綜複雜的因素,使得中亞五國至今仍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民族議題」就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
中亞五國地處東、西方文化交界的匯集點,歷史上,東方與西方文化的接觸;中國、印度、波斯、羅馬、希臘等國的勢力;北游牧、南農耕的經濟型態都在這裡交匯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形態、不同的宗教傳播,構成了此地政治狀況的複雜原因,由於中亞民族的歷史進程,便是這數千年來川流不息的民族遷徙、五彩斑斕的民族交融,以及金戈鐵馬的民族衝突背景中發生,也因此埋下了此地動盪的因素。
中亞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以其聞名遐邇的古代絲綢之路文化而享譽世界。在這片多元文化並存的沃土上,世居著眾多來自不同地區、種族的民族。長期以來,他們世代繁衍生息,共同開發著這片熱土。經過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最終形成了以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吉爾吉斯族、塔吉克族、土庫曼族等為主體的不同民族的穩定共同體。
西元8世紀以後,中亞發生了突厥文化及伊斯蘭文化的接觸而進一步產生了文化整合。一直到19世紀中期,若干汗國以突厥伊斯蘭文化的集合因素下控制整個中亞地區;歷史上,汗國的建立是以對蘇丹忠心及尊重伊斯蘭教之各種規範為基礎組成的,而不是民族情感。這與後來進入中亞的蘇聯勢力所採取的以民族原理作為劃分和定國界的依據方式,有很大的差異。
19世紀50至70年代,俄羅斯帝國政府相繼以武力征服了各汗國,致使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卡拉卡爾派克等民族陷入殖民統治。此後,俄羅斯逐漸入主中亞,中亞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就多了一種俄羅斯文化及其引導的社會力量因素。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前,這種俄羅斯文化和社會力量因素一直在不斷地加強和深化。
俄羅斯帝國兼併以後,中亞國家還歷經了加盟蘇聯及蘇聯解體兩個不同的階段,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衝突模式。尤其在莫斯科主導力量消退後的中亞五國,其民族衝突與宗教原教旨主義威脅更為嚴重;而該地區藴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更吸引各方勢力的介入,使得在原本內部矛盾問題外,也潛在國際衝突的危機。
莫斯科勢力消退後,中亞五國本身的力量尚未足夠強大,整個地區形成權力空窗期,因此「美」、「中」等國極欲將其勢力注入中亞地區,使得原本在蘇聯時代的「南部屏障」和「戰略緩衝帶」,隨著裏海大陸棚發現大量的天然氣和石油,除了戰略上的價值以外,也產生了極大的經濟價值,因此導致外力的介入。
蘇聯解體後,其加盟共和國的經濟、政治紛紛擾擾,其蘇聯境內各地爆發了民族衝突,使得西方學者驚訝地提出民族主義與原教旨主義的復活看法。
中亞局勢未來的演變,對鄰近區域乃至國際局勢,都將帶來重大的影響;就中共而言,中亞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著30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還有許多人口眾多、宗教信仰相同的跨界民族,因此中亞地區成為影響中國西部疆域穩定的直接因素。再者,中共一直認為新疆為容易受外國反華勢力與「雙泛主義」─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所影響的地區,在中亞五國獨立後,當地的維吾爾族分離主義份子,積極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新疆獨立運動。
中亞五國的民族主義表現出何種特色?這些特色的起源來自何處?中亞在未來是否會如南斯拉夫一樣產生族群衝突?因此筆者試圖,從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論述中亞五國的民族構成、民族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內容及成因,同時對中亞五國所產生的民族問題作討論和研究;並分析獨立後中亞國家民族理論的轉變和民族政策的調整。
中亞地區有五個國家,各有其獨立的發展歷史,但是烏茲別克民族的形成歷史和其他中亞民族與國家的出現息息相關,因此筆者選擇烏茲別克為案例進行分析。
|
Page generated in 0.029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