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民族主義抑實用主義--香港前途問題之探討

譚志強, TAN, ZHI-G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十萬字,九章廿四節。 第一章:研究旨趣與研究方法。主要介紹本論文是因何而寫的,對本人之問題意識、 個人偏好、研究取向作一交代。同時,在研究方法上,表達本人對歷史途徑與價值袪 除的態度,並指出本文的研究架構。 第二章:民族主義與中國意識。探討中人抱持的民族主義,與西方人的民族主義在內 涵上有何差異?與中國的特殊歷史經驗有何關連?現在一般的海外華人的民族主義, 與鄉土情懷及愛國主義有何相關性?其特質為何? 第三章:香港人的中國意識與香港意識。從兩廣地區與香港的開發經過,描繪出廣東 地區與中原文化圈的互動歷程,進而探討出廣東人的地域主義,與香港人對自身的定 位,及這種因分離傾向而引起的中國情結。 第四章:從南京條約到新界租約。簡述英國佔領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的經過。 第五章:民國以來的中英交涉。敘述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五0年間,中華民國如何基於 本身的立場,定出彈性的對港政策,與英國進行收回香港的國際交涉經過,並證明不 是只有今天的中共要收回香港,國民政府早在此事上花過不少努力。 第六章:一九五0年以來的中港關係。描述中共政權後,中國大陸與香港的關係如何 演變,中共的對港政策為何,如何在一九九七年發生突變。 第七章:中共與英國談判及聯合聲明。客觀深入地報導英國商人如何鼓動英國展開接 觸,英國又如何對香港的未來預作種種佈署後,才與中共討價還價的過程。 第八章:中共所取談判勝利的因素與作法,對中共如何取得談判勝利的靜態因素和動 態過程作一簡要分析,並指出聯合聲明的背後,真正隱藏的東西,是香港中下階層的 無奈。 第九章:結論。
2

羅逖(Richard Rorty)教育思想之研究

王長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羅逖正是當代美國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倡導的反再現論和後哲學文化觀的影響力,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學術爭論的範圍,越出了美國國界,而且其所指出的問題具有世界性的普通文化現象的意義。本論文嘗試對羅逖的教育思想,作系統而深入的探討,並突顯羅逖哲學理念在教育上的意義。 本研究之旨趣可分為下列幾部分: 一、 研追溯羅逖之生平傳略、時代背景及追溯其思想遞進與形成之情形,並簡述其後哲學文化之要旨,以便為進一步探究其哲學思想之基石。 二、 解析羅逖對傳統鏡式哲學的批判,包括哲學家們努力尋找的「基礎」、「心為自然之鏡」的隱喻,以及人類祟拜了二千多年的「理性」,並且揭示當代西方哲學發展的基本趨向與轉向的邏輯起點。 三、 闡釋羅逖陶養哲學的社會實踐意義,以及哲學如何進行主題轉換和思維方式的轉型;首先是以「詮釋學」取代「認識論」,從超驗的本體回到現實的經驗世界,展示了一個反常態的哲學圖像;陶養哲學的目的是維持談話的繼續進行,由「客觀性」轉向對「協同性」的嚮往,也因而鼓勵對於「弱理性」的追求。 四、歸納羅逖之新實用主義之精義,並論述其在教育上的意義與啟示。由探討羅逖之人類圖像出發,指出其在教育上給我們的啟示:呈現一個容納多元文化的社會,促進社會整體的和諧發展;整合人文與科技,使「科技人文化」;發展想像力與創造力,突破既有知識的瓶頸。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羅逖生平與思想淵源-------------------------------------------12 第一節 生平與經歷與時代背景--------------------------------------12 第二節 思想遞嬗與主要著作-----------------------------------------19 第三章 無鏡哲學------------------------------------------------------------29 第一節 基礎的坍塌-------------------------------------------------------29 第二節 鏡面的破碎-------------------------------------------------------40 第三節 理性的幻滅-------------------------------------------------------48 第四章 陶養哲學------------------------------------------------------------58 第一節 詮釋學取代認識論----------------------------------------------58 第二節 協同性替代客觀性----------------------------------------------72 第三節 弱理性替換強理性----------------------------------------------79 第五章 羅逖思想的教育涵義---------------------------------------------87 第一節 新實用主義之人類圖像與學習理論------------------------87 第二節 多元文化的社會與教育----------------------------------------97 第三節 通識教育新取向----------------------------- -------------------105 第四節 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培育---------------------------------------116 第六章 結論----------------------------------------------- -------------------124 參考文獻-- ----------------------------------------------------------------------129
3

中介化審美經驗怎麼研究?打造一個實用主義符號學的分析與詮釋架構 / How to research mediated aesthetic experience? Building a frame of pragmatic semiotic for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柯籙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受到電玩遊戲Wii Sports在全球的熱銷,以及研究者個人玩Wii Sports的審美經驗啟發,本研究旨在打造一個能夠用以系統地分析與詮釋中介化審美經驗的工具架構;然後以所打造的架構,實際示範中介化審美經驗怎麼研究;最後回過頭根據研究結果檢討所打造架構的適用性。 據此,本文首先在第二章主要根據Huizinga與Caillois關於嬉戲與遊戲的理論範疇描述,Mead、McLuhan、Winnicot與Bateson對於嬉戲作為一體兩面的、社會化與創新溝通行動的媒介,以及Gadamer的藝術作品本體論(本文稱之為嬉戲-作品-玩賞回饋系統)等理論的探討,整合無論傳統或新媒介所中介,無論玩家或閱聽人,對於嬉戲/遊戲或敘事的審美經驗本體論範疇;其次在第三章透過Dewey與Bentley關於社會科學本體-方法論類型學,以及Peirce與Morris的實用主義符號學的探討,提出一個基於實用主義符號學,適用於系統地分析與詮釋各類型中介化審美經驗的工具架構;第四章利用第三章提出的架構,實際分析與詮釋Wii Sports審美經驗的意義;並在第五章根據第四章的分析與詮釋結果,回過頭檢討第三章所提出架構的適用性。

Page generated in 0.03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