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通路分析物流公司之策略定位 / Analysis the Stragetic Positioning of the Logistics & Distribution Corp. through marketing Channel周政雄, Chou, Cheng Hsi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物流成本實是產品價格的一部份,根據美國學術界的研究指出,1982年全美國的物流費用,佔其當年GNP的21%,也就是創造100元所得,即有21元是折耗在物流活動上。此外,從世界零售業態的變化趨勢:複雜而多樣化,銷售點密集而龐大,物流量也隨之激增。傳統廠商/產地直接運送或地區經銷商區域配送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在物流配送方面,需一專業之機構進行整合商流、物流及資訊流,提供多樣少量的配送服務、縮短流通通路以降低商品成本與提高流通的效率。物流系統逐漸發展為一專業領域,物流公司乃因應而生。
本研究主要是以一獨立機構「物流公司」取代「物流中心」功能部門的研究,視物流公司為一「利潤中心」,探討物流公司所能扮演的中間流通策略。其次,以一適當之構面對物流公司分類,以提出一個將物流公司分類的架構。最後,則是探討影響物流公司定位之因素與在不同定位下,所表現出來的核心技術能力與策略作為有何不同。
本研究採用探索性研究,透過深入訪談,以通路功能之行使區分個案公司,並以通路結構、通路成員關係、公司目標解釋個案公司所在類型區隔,並歸納各類型物流公司的核心能力與營運作為。
本研究發現,由於對執行通路功能意圖的不同,物流公司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型態。若依所從事之通路功能(商流、物流)來區分,物流公司可分為專業物流公司、封閉型物流公司、混合型物流公司、批發型物流公司。
專業物流公司的出現是因為在通路結構上存在著物流服務需求,而製造商與零售商在減少資本投資風險與增加競爭優勢的考量下,會尋求與專業物流公司的合作,以縮短通路結構,追求物流活動的效率化;封閉型、混合型物流公司的出現是因為在通路結構上,存在著強大權力的通路成員,為進一步控制供應商的物流活動,其會向前或向後整合成立物流公司,以維持其在通路中的地位。
在通路成員關係上,物流公司與通路成員間若保持加值合夥關係,則在配送產品與客戶對象的選擇上較具有彈性;物流公司與通路成員間若是傾向於垂直整合關係,則在配送產品與客戶對象的選擇上較不具有彈性;若物流公司角色扮演越趨向中立性,在配送產品與客戶對象的選擇上越具有彈性,而執行後勤結盟亦較容易。
專業物流公司的核心管理技術為車隊管理、配送能力與配送網路的建立,因此其所擁有的權力來源在於物流服務的整合與物流服務費率的降低;在價值活動的連結與整合下,封閉型物流公司核心管理技術的發展,多朝向物流中心內部的運作技術與上下游資訊的聯繫。因此在策略作為上,封閉型物流中心主要是達到與通路成員的緊密聯繫,發揮組織運作的最佳效率。
混合型物流公司的權力來源在於知名品牌的掌握,由於與關係企業的緊密聯繫,其策略作為主要是透過全省性的配送網路與整合性的物流服務,提供市場資訊以回饋予關係企業;批發型物流公司權力的來源主要為知名產品的提供與物流服務的整合,其策略作為主要是透過物流支援系統的效率化以爭取產品代理與銷售的能力。
由於物流配送技術與中立角色的扮演,專業物流公司較易進行物流技術的再擴充以爭取差異化,如搬家、宅配;封閉型物流公司在已違規模經濟效益下,在取得關係企業的同意後,將發展為混合型的物流公司。
最後,在對業者的建議上,在流通業發展先進的日本、美國,早已形成商流、物流分離、共同配送的作法,但國內廠商進行共同配送的意願普遍不高,各廠商甚至不惜鉅資自行投資物流中心。因此,業者實必須瞭解有關共同配送、後勤結盟的益處,以避免在未來競爭激烈下,形成高成本的經營壓力。
在對政府的建議上,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對於物流產業並無明確之定義與規範,在妾身未明之下,當然相對的亦無較明確的政策管理與輔導。在物流機能逐漸的重要之下,政府實有必要重新審視各項有關物流領域的法律、規定,在協調與溝通下促使物流有一良好的發展環境。
|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