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通路分析物流公司之策略定位 / Analysis the Stragetic Positioning of the Logistics & Distribution Corp. through marketing Channel周政雄, Chou, Cheng Hsi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物流成本實是產品價格的一部份,根據美國學術界的研究指出,1982年全美國的物流費用,佔其當年GNP的21%,也就是創造100元所得,即有21元是折耗在物流活動上。此外,從世界零售業態的變化趨勢:複雜而多樣化,銷售點密集而龐大,物流量也隨之激增。傳統廠商/產地直接運送或地區經銷商區域配送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在物流配送方面,需一專業之機構進行整合商流、物流及資訊流,提供多樣少量的配送服務、縮短流通通路以降低商品成本與提高流通的效率。物流系統逐漸發展為一專業領域,物流公司乃因應而生。
本研究主要是以一獨立機構「物流公司」取代「物流中心」功能部門的研究,視物流公司為一「利潤中心」,探討物流公司所能扮演的中間流通策略。其次,以一適當之構面對物流公司分類,以提出一個將物流公司分類的架構。最後,則是探討影響物流公司定位之因素與在不同定位下,所表現出來的核心技術能力與策略作為有何不同。
本研究採用探索性研究,透過深入訪談,以通路功能之行使區分個案公司,並以通路結構、通路成員關係、公司目標解釋個案公司所在類型區隔,並歸納各類型物流公司的核心能力與營運作為。
本研究發現,由於對執行通路功能意圖的不同,物流公司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型態。若依所從事之通路功能(商流、物流)來區分,物流公司可分為專業物流公司、封閉型物流公司、混合型物流公司、批發型物流公司。
專業物流公司的出現是因為在通路結構上存在著物流服務需求,而製造商與零售商在減少資本投資風險與增加競爭優勢的考量下,會尋求與專業物流公司的合作,以縮短通路結構,追求物流活動的效率化;封閉型、混合型物流公司的出現是因為在通路結構上,存在著強大權力的通路成員,為進一步控制供應商的物流活動,其會向前或向後整合成立物流公司,以維持其在通路中的地位。
在通路成員關係上,物流公司與通路成員間若保持加值合夥關係,則在配送產品與客戶對象的選擇上較具有彈性;物流公司與通路成員間若是傾向於垂直整合關係,則在配送產品與客戶對象的選擇上較不具有彈性;若物流公司角色扮演越趨向中立性,在配送產品與客戶對象的選擇上越具有彈性,而執行後勤結盟亦較容易。
專業物流公司的核心管理技術為車隊管理、配送能力與配送網路的建立,因此其所擁有的權力來源在於物流服務的整合與物流服務費率的降低;在價值活動的連結與整合下,封閉型物流公司核心管理技術的發展,多朝向物流中心內部的運作技術與上下游資訊的聯繫。因此在策略作為上,封閉型物流中心主要是達到與通路成員的緊密聯繫,發揮組織運作的最佳效率。
混合型物流公司的權力來源在於知名品牌的掌握,由於與關係企業的緊密聯繫,其策略作為主要是透過全省性的配送網路與整合性的物流服務,提供市場資訊以回饋予關係企業;批發型物流公司權力的來源主要為知名產品的提供與物流服務的整合,其策略作為主要是透過物流支援系統的效率化以爭取產品代理與銷售的能力。
由於物流配送技術與中立角色的扮演,專業物流公司較易進行物流技術的再擴充以爭取差異化,如搬家、宅配;封閉型物流公司在已違規模經濟效益下,在取得關係企業的同意後,將發展為混合型的物流公司。
最後,在對業者的建議上,在流通業發展先進的日本、美國,早已形成商流、物流分離、共同配送的作法,但國內廠商進行共同配送的意願普遍不高,各廠商甚至不惜鉅資自行投資物流中心。因此,業者實必須瞭解有關共同配送、後勤結盟的益處,以避免在未來競爭激烈下,形成高成本的經營壓力。
在對政府的建議上,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對於物流產業並無明確之定義與規範,在妾身未明之下,當然相對的亦無較明確的政策管理與輔導。在物流機能逐漸的重要之下,政府實有必要重新審視各項有關物流領域的法律、規定,在協調與溝通下促使物流有一良好的發展環境。
|
2 |
動態能力演進之個案研究 / A case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洪榮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個案公司自1985年創立迄今已超過25年,主要從事個人保護安全工作帶配件的金屬加工製造公司。在歷經貿易商、虛擬工廠、研發製造、品牌行銷等階段的發展後,於2008年遭逢金融海嘯的衝擊。此時公司開始思考如何進行策略重定位,並透過一連串營運活動的轉變,從過去的利基市場切入到以主流市場為主的市場定位,強調以物美價廉、快進快出為公司主要的營運策略,期望藉此挽回快速流失的市占率。海嘯後歷經兩年的策略調整,個案公司的策略也隨著外部需求市場的質變,開始重新調整公司整體的策略定位(從利基走向主流),並根據策略重定位回頭調整內部組織結構的運作,以利策略的執行。總結上述一連串的轉變,背後支持個案公司得以成功轉型的關鍵在於公司動態回應市場變化的能力,進而形成維持持續成長的動態能力。準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即在探討個案公司如何有效運用環境、策略與結構這三層構面彼此的最適互動,來協助其達到成長的目的。 / The case of corporate in this paper is built for 25 years since 1985, it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 range of lifting accessories. The company went through trader, virtual factory, R&D and brand marketing, but happened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As such, it decided to reconsider the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industry. In order to raise the losing market share, the strategic position is focused on mainstream market from niche market through a series changing activities, and the main business strategy pay attention on price, quality and turnover speed.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company adjustment 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epend on strategic position. Furthermore, the key success factor of transformation for the company is the dynamic adaptive capability, and the long term growth path also depend on it. Consequently,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t among environment, strategy and structure, which enables the company remains continu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
3 |
物流產業的經營策略研究-以銳馳國際物流為例崔慧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以個案,來探討物流産業的經營策略,主要研究在瞭解
企業自身的核心能耐,如何利用各種不同的營運活動來支持企業的
策略定位,也在探討企業如何在動態競爭環境中,掌握新的成長機
會,並透過適切經營管理模式與組織執行力,構築營運模式與創造
獨特的競爭優勢,以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
因此,本研究透過運用五力分析進行過去、現在、未來評估,並找
出可能的策略創新機會,進行企業內部探討找出公司之核心能耐,
運用機會能耐配適模型、評估可具體發展之機會,思索此機會成功
的關鍵(即競争優勢),探究為創造此競爭優勢,所需要的策略定位,
設計適切的營運活動,及定義清楚的策略藍圖。
|
4 |
購物中心定位之策略分析及作業模式楊益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由於經濟持續成長,民間累積可觀之消費潛力,不動產開發業者,因應政府部門以工商綜合區之政策法規,解決服務業土地取得問題之趨勢,掀起一股購物中心開發熱潮。
然而,率先於1999年7月4日開幕營運之台茂購物中心,其經營績效〈營收及淨利〉並不如預期,而且主力商店萬客隆,在開幕一年後,亦以特易購〈TESCO〉取代之;另外,同年開幕之環亞購物廣場,亦是將原百貨公司經營,更新為購物中心型態之先趨業者,其高樓層商店組合〈5、6、7樓〉之經營績效〈空置率達30%〉並不理想。上述代表著購物中心熱潮開發先趨之兩個案,何以會產生如此之績效落差?有何理論分析邏輯,可以用來合理解釋這些現況結果?
本研究以不動產開發經營者之觀點,透過文獻探討、個案訪談,整合下列理論基礎,使成為購物中心定位之策略分析架構,用以解釋上述個案產生開發經營落差之原因。
一、 商圈市場調查分析:
二、 策略定位:
三、 服務核心、零售傳遞系統、經營績效:
四、 商店組合之吸引力與排斥力:
購物中心定位之策略分析,首先探討購物中心之零售與不動產開發之產業本質,經由策略定位之分析架構,以及零售產業之服務核心、零售傳遞系統、經營績效之理論邏輯與商店組合之吸引力與排斥力之搭配考量,架構出釐清購物中心業者,在開發過程之價值鏈作為與經營績效間的合理邏輯關係。
基於新建之購物中心係一龐大之工程營建專案之觀點,本研究亦以計畫評核術〈PERT〉之網路要徑作業觀念,融合訪談台茂與環亞兩個案之內容,並依據上述購物中心定位之策略分析架構之理念,整理出29項相關之作業模式,作為落實策略分析理念之實際執行作業規範。
藉由本研究之購物中心定位之策略分析與作業模式,開發與經營業者,將更能釐清開發作為與經營績效之關係,並且提供其結構清楚完整之購物中心開發作業參考依循模式。
|
5 |
明星產業中弱勢地區廠商之全球競爭策略─ 以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為例林文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雖然在學界並沒有對於『明星產業』作出一個完整的定義,但以一個政府或產業學者而言,卻時時刻刻無不留意著明星產業的存在與未來的發展。本研究在探討被一般產、學、官、民所共同期待的明星產業,如果其國內發展環境並無優勢時,弱勢環境中的廠商,應如何定位與發展,進而與全球廠商競爭?
在研究的方法上,吾人採用「多重個案設計的多重分析單元」方式,以增加它的信度。在構念效度上,盡量使用多重證據來源,但無法運用訪談之方式,主要是因為研究者屬於業內管理階層,運用訪談反而會招致錯誤的陷阱性引導。在內在效度上,運用個案與研究架構使用之理論對照,並使用時間序列方式以分析互動關係。在外在效度上,分別使用不同三家的個案來探討相同研究架構的適用性。在信度上,發展研究資料庫,儘量採用熟知的策略理論來印證,並且希望做到可追溯與重複性。除了三個個案的獨立分析外,本研究也將從時間序列的分析上,討論在不同時期,各廠商在不同情況的策略轉折,以便更清晰瞭解產業的全球競爭之策略。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包含了Omron Healthcare、百略醫學科技與合世生醫;因為
我國的現階段明星產業包含了生技產業(『兩兆雙星』中的一星),而在家用醫療偵測產品的產業區隔中,這三家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都是全球策略的執行者。(Omron Healthcare雖為日本廠商,卻是產業龍頭,具有全球策略參考價值。)
本研究一方面研究我國現階段較適的產業區隔,其重點是在於如何選擇與分析,而非其分析之結果。另外,則探討個案公司的定位、資源能力培養與策略採行之間的關係。
其綜合結論如下:
1.我國的醫療器材產業的一般環境,無論在技術、人才與發展條件上,較美、日、歐洲落後許多。國內市場不足以使一般醫療器材廠商達到經濟產能。
2.由於使用者信心問題,我國的較適進入產業區隔,初期為 『量產為主之家用電子醫療器材』與『以機電、機械加工為主之福祉相關產品』,研究顯示,目前我國的較高產值區隔,也是如此。
3.弱勢地區廠商的進入策略,都選擇在一個環境或自身資源能力相對優勢的產品或市場區隔來進入。初期的進入或者沒有明顯的定位,但是隨即在競爭的環境下,開始清晰策略性定位。定位後的演進可以是定位、策略採行、資源累積與能力加強、再重新定位之逆時針循環。也可能是定位、資源累積與能力加強、策略採行、再定位之順時針循環。事實上,這三項因子,是相互運作影響,並不需要特殊的次序關係。此外,資源的累積與能力的加強,應視當時的競爭環境是否有急迫性,可以採用併購、聯盟的方式,並不一定需要自己內部培養。
4.產業的關鍵因素很多,以醫療監測器材廠商而言,降低『道德危機成本』或是增進對產品的品質與檢測精度,使得使用者有信心,是關鍵中的關鍵。
5.競爭廠商的策略,在走入全球策略時,其策略會傾向類似,對於全球佈局的想法也雷同,乃是因為資源與優勢所在,在全球廠商的眼中是近似的;所謂的策略群體的理論,也根源於此。再者,競爭廠商的策略隨時會有學習效果,也會相互具有競合上的策略互動。競爭廠商的策略與定位與產業生命週期息息相關,且策略創新對於扭轉廠商競爭地位,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6.具有國際員工的廠商,在於全球策略上扮演的角色,對於全球化競爭力的進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6 |
策略定位、資源稟賦、產業創新之關係 - 以數位出版為例 /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rategic position, resource natural quality , and Idustrial innovation — The Case of digital publishing as example管意皓, Kuan, Yi-H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學者對於有關產業創新的研究積極投入,提出許多足以促進企業創新的影響因素。過去台灣企業競爭力靠的是降低成本以爭取客戶,現在必須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本身資源的建構,產生創新,並且在創新的過程中,累積更多的資源,逐步達到新的策略定位。
在社會需求改變與產業技術發展等因素下,數位出版產業興起。數位出版產業是許多廠商欲進入的新興產業,本身即包含了許多的創新。本研究以數位出版產業為例,訪談印刷支援廠商、傳統出版業者、資訊系統廠商三種類型的廠商。廠商在進入數位出版產業時,依其本身資源不同,產生不同的創新,創新過程中選擇建構不同的新資源,使其達到產業中新的策略定位。本研究以數位出版產業為例,探討在不同策略定位下,資源建構與產業創新之關係。
研究發現廠商初期擁有之核心資源有助於創新的產生。並利用創新過程中,建構出更多相關之資源。藉由資源稟賦為引發創新之產生點,過程中產生創新。研究中之五個廠商個案中,數種資源稟賦引發14種創新案例,歸類為五種創新形式,包括產品、流程、策略、組織、行銷五種創新。
此外,研究發現廠商以不同之策略定位進入新產業,核心資源建構過程中,利用各種創新形式,達成其所預定之新產業中「數位出版內容加值者」、「數位出版技術提供者」、「數位出版整合營運者」三種策略定位。
數位出版產業尚屬新興產業,市場需求與技術發展變化快速。產業之競爭態勢亦尚未明朗,尚須密切注意潛在競爭者動態。除了本研究觀察之傳統出版業者、印刷支援廠商、資訊系統廠商之外,擁有眾多會員數或網路流量的入口網站是潛在競爭者。然而,各廠商核心資源不同,因此能在產業中佔有適當的位置。廠商應著重本身核心資源建構與創新,並且積極與其他廠商合作,共同推動市場發展,跨越市場鴻溝才是當務之急。 /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number of studies pertaining to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man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have been proposed. Cost down used to account fo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ies in Taiwan while now it must be considered that how to utilize the existing resources to create innovation, proliferate new resources, and achieve the new strategic positions.
Digital publishing is springing up as a result of the change of social dem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is attractive and innovative industr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this study, and one printing company, three publishers, and one computer firm were interviewed. Entering the digital publishing, the enterprises with different natural resource quality create various innovations, generate their own resources, and accomplish the new strategic posi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digital publishing are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the initial core resources are helpful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the generation of related resources. Numerous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s contribute 14 innovative cases whic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5 types – product, process, strategy, organization, and marketing.
In addition, it is also noted that enterprises construct different strategic positions while entering into new industries. In cours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resources, they attain the three strategic positions – the digital publishing content adder, the digital publishing technology provider, or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tegrated operator.
Digital publishing is still an emerging industry.Therefore,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change drastically. Considering the unclear competitive situation, it may as we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etitors. Apart from the interviewed firms in this study, portal websites that have numbers of members or a large deal of flow are potential competitors. Owing to different core resources, however, those enterprises can stand in their own strategic positions. A company is supposed to focus on the accumulation of its core resources and innovation and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firms to develop the market.
|
Page generated in 0.03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