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論犯罪新聞的專業表現-以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對白曉燕命案的報導為例黃茗芬, Huang, Ming-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 |
CIH電腦病毒事件的新聞分析-從意識型態觀點看科技犯罪新聞張榮仁, Chang, Rong-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3 |
電視犯罪新聞的第三人效果研究王浩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一般人對電視犯罪新聞的認知與態度,是否存在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 effect),以及第三人效果是否會導致人們支持限制電視犯罪新聞。Davison在1983年提出的第三人效果假說指出,人們會傾向認為,媒介訊息對自己的影響比較小,對他人的影響比較大。當媒介訊息使人們產生第三人效果認知時,人們會採取對應行動,為了保護他人不受訊息的負面影響而支持限制媒介。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訪問大台北地區969位大學生,結果發現受訪大學生傾向認為,電視犯罪新聞對自己的負面影響比較小,對他人的負面影響比較大。其次,受訪大學生人認為電視犯罪新聞對他人的負面影響愈大,愈傾向支持限制電視犯罪新聞。
本研究較特別之處,是探討犯罪受害恐懼感(fear of crime)、第三人效果與支持限制電視犯罪新聞的關係。本研究發現,受訪大學生的犯罪受害恐懼感愈高,愈傾向認為電視犯罪新聞對他人有較大的負面影響,也愈支持限制電視犯罪新聞。
本研究是國內第一個以「電視犯罪新聞」為主題的第三人效果研究,除了再度驗証了第三人效果理論,也對未來的相關研究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方向。
|
Page generated in 0.02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