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共十二大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因素及內涵-結構現實主義的檢證 / The Form Factors and Contents of China's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in the 17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林書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即試圖探討中共外交政策演進遞嬗的過程,到底是經由怎樣的背景、怎樣的歷史經驗使得中共在1982年確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形成一項政策並非短時間一蹴可幾,中共的外交政策亦然。中共自建國以來的外交主要受到冷戰框架下來自美蘇兩強的影響,國際的形勢占了絕大部分的政策取向。期間經歷了所謂向蘇聯「一邊倒」、反帝反修的「兩條線」、中美「一條線」聯美制蘇等結盟政策,一直到1980年代才跳脫帶有結盟意涵的意識型態外交,真正的獨立自主。本文試圖由「三個世界」理論之分類及中共國內層面兩方面來分析探討形成1980年代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因素。
在第一世界兩大國-美國及蘇聯,對於中共形成獨立自主外交可謂有直接且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共夾在美蘇之間是如何由「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結盟手段轉至不結盟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筆者將逐一探究;此外除了美蘇兩大國之外,還有介於美蘇之間的第二世界級第三世界國家,筆者將在本文中一一闡明,中共的「三個世界理論」可說是跨越整個1970至1980年代的對外政策主要指導原則,直到1980年代之後才逐漸減少提及;而在國內層面,中國當時的國際地位以及國家利益如何受到時代的改變而有不同,因而促使領導當局制定不同的政策來因應,此外從建國以來便不斷主導中國政治的社會主義意識型態框架,是否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變調整,筆者也將一一闡明。最後,中共的外交政策通常也和領導人的特質息息相關,在1982年以前,中國先後領導人分別是毛澤東與鄧小平,雖然國內外也有許多以領導人作為劃分中共外交政策時期的標準,但筆者以為影響中共外交政策主要的因素仍為國際環境及美蘇兩強,因此單以領導人或是年代劃分中共外交時期較為不妥,應顧全以上所述三個層面。
本文的研究目的乃是希望藉由了解中共獨立自主外交的形成因素,來綜觀中國是如何由結盟外交轉為不結盟的外交;探究中國與美蘇之間複雜交錯的三角關係,以及這樣的關係及因素如何影響了中國的外交政策;除了國際幾個主要大國的影響之外,中國亦有自身的國內政經因素以及領導人特質和意識型態,在在都影響著中國的外交政策,筆者欲一一加以研究分析。
|
2 |
戈巴契夫執政後中蘇共關係正常化之研究劉經巖, LIU,JING-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目的旨在分析「自1985年3月戈巴契夫繼任蘇聯俄共中央總書記之后,
以迄于1989年5月,中蘇共雙方在北京召開高峰會議,宣布雙方關系正常化。」
的四年期間,莫斯科和北京的外交互動過程。并希望藉此研究驗證:中共的「獨立自
主外交政策」以及蘇聯的「新思維外交」,在施之于對彼此的關系上,所表現出的內
涵及實質的聯系情況。本文的結構分述如下:
第一章 前言、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限制。
第二章 中蘇共關系的歷史回顧,描述從中共建立政權直到1979年之間,與蘇聯
曾經歷經過的的從親密友至于相互敵對,再到謀求關系正常化30年當中,分合的原
因、經緯。以及八○年代初期雙方進行關系正常化的情況。
第三章 蘇聯在戈巴契夫執政后,和中共改善關系的發展,以及高峰會議召開所象徵
的意義,并說明雙方關系正常化所獲致的「成就」。
第四章 剖析中共對于關系正常化的認知以及政策。
第五章 陳述蘇聯對于關系正常化的認知以及政策。
第六章 結論。中蘇共在八○年代后半期,將雙方關系的發展的結果,歸納成三個特
性:(一)交好不同盟。(二)瞻前不顧後。(三)同意互相不同意的立場。并且在和
平共處五原則,以及黨際關系四原則之下,給予雙邊關系新規範,同時戈巴契夫也以
三個贊成來回應中共歷年來對蘇政策的立場,并且給予總評。
|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