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當代新儒學民主觀之研究

陳運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是研究當代新儒學與現代民主政治的「接榫」問題,嘗試作哲學與政治學、社會科學之科際整合研究,希望能使傳統儒學得以再生與重建,並使得中國民主化的路向有所突破創發。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採用現象學與詮釋學的方法,歷史研究途徑與文化比較研究,及沈清松教授所研創的對比法,來探討當代新儒學的民主觀。 在本篇論文中的各個章節安排,是根據底下的思考脈絡與研究進程:第一單元、關於民主概念的分析,與當代新儒學的民主政治課題。第二單元、關於當代新儒家的「民主開出論」及其辯論,與當代新儒學的「自我轉化」之道。第三單元、包括三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一)關於「道德第一義」與「人性幽暗論」,(二)關於民主與自由的緊張關係,(三)關於公民社會與公民文化。最後,兼論中國大陸「馬列主義的儒家化」之困境。 本文探討了當代新儒家的「民主開出論」及其辯論,包括:村治型的梁漱溟、憲政型的張君勱、學術化型的賀麟、格義型的熊十力、坎陷曲成型的牟宗三、道德意識型的唐君毅、人格純化型的徐復觀等哲人,以及當代新儒學中生代與新生代學者的民主思想。 本文的研究成果,簡述如下:一、當代新儒家之強調「高次元的傳統」,往往會形成「極致型」的文化性格,而傾向於走上「高調的民主」道路;自由主義者之強調「低次元的傳統」,往往會形成「工具型」的文化性格,而傾向於走上「低調的民主」道路。儒家的性善倫理道德觀在民主政治的開展中,可能會導致大起大落的「高調民主」,而西方的原罪的倫理道德觀在民主政治的開展中,則較會導致穩定中平的「低調民主」。二、當代新儒家有明顯的「民主政治的道德義務論」之傾向,他們認為民主政治必須建立在道德理想的基礎上,政治自由必須預設道德自由。他們雖承認道德界與政治界之分際,但不認為這兩界不是不相干的。三、關於當代新儒學的自我轉化之,筆者認為這需要轉化希爾斯的「實質性傳統」、韋伯的「卡理斯瑪權威」,及博蘭尼的「支援的覺識」與「默會的知識」等概念,將它們運用在對儒家「仁學」與「禮學」之新詮上。四、吾人可以藉哈伯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以「互為主體哲學」代替「意識哲學」,把重心放在「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上,來重建儒家的內聖工夫之「道德主體性」,並將外王事功之「政治主體性」獨立出來,讓兩者有主體交換互動的「程序主義」民主。五、筆者認為:中國大陸的「馬列主義的儒家化」,雖致力於「馬列主義」與「儒家思想」的調和,然而它仍舊面臨著在「批孔」與「尊孔」間左右徘徊之困境。

Page generated in 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