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皮日休在晚唐文學中的地位 / The position of P'i Jih-Hsiu in the literature of late Tang Dy- nasty王怡心, Wang, Yi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個人認為必須將皮日休與前、後時代及同期文人縱橫加以考察,以宏觀的角度來總結皮日休的整體表現,並綜合他的思想、文學理論與創作,才能全面地探討他在晚唐文學中的地位。論文的架構先以皮日休的生平事蹟與思想內涵為出發點,進而將他與古文運動、新樂府運動的傳承與聯繫加以論述,再以皮日休與晚唐同期文人的共同表現為主,最後總結皮日休的地位與影響。研究內容的重心如下:第一章「皮日休的生平事蹟與思想內涵」以整個時代環境的轉變為影響的關鍵。他的生平事蹟一直眾說紛紜,其死亦無法確考,本章只作合理的推斷。而皮日休的思想內涵則是傳統的儒家觀念,他延伸孟子的民本思想,提出許多深具改革性的意見,又其本著尚用的思想,而要求文學以及行為上的實用。第二章「皮日休與古文運動的傳承」中唐的古文運動在晚唐並未完全衰落,從古文家的傳承中可以尋得皮日休與前人的關連,尤其在文與道的觀念和踵武前賢的習作上,充分地了解他意欲傳承古文運動的理論與創作方向。第三章「皮日休與新樂府運動的聯繫」皮日休自覺地承襲新樂府運動的使命,他所創作的正樂府,延伸了元結系樂府、白居易新樂府的精神和意涵。另外,他與陸龜蒙的唱和詩也接續元稹、白居易的唱和詩型態。第四章「皮日休與同期文人的共同表現」因為所處環境的相同,所以皮日休在小品文以及詩歌的領域裡,與同期文人有著一致的特色,他們的小品文的確是魯迅所謂「一榻糊塗的泥塘□的光彩和鋒鋩」,在小品文的形式中充分地反映現況、針砭時風。而皮日休晚唐詩人創作的現實主義,表達了田耕宇所言「深沉的反思意識」,他們藉由歷史、現實、、自然四個主題的反思,深化了詩歌的內涵與層面。第五章「皮日休的地位與影響」此章為論文的總結。從皮日休對傳承古文運動、聯繫新樂府運動的努力,以及他與同期文人共同的傑出表現,肯定皮日休在晚唐文學中的地位,最後再由他的思想及創作論及皮日休對宋以後的影響和啟發。
|
2 |
皮日休詩歌硏究. / Pi Rixiu shi ge yan jiu.January 2000 (has links)
游韻玲. / "2000年8月"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0. / 參考文獻 ([15] leaves) / 附中英文摘要. / "2000 nian 8 yue" / You Yunling.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0. / Can kao wen xian ([15] leaves)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提要 --- p.i / Abstract --- p.ii / Chapter 1.0 --- 緒論 / Chapter 1.1 --- 歷來硏究槪況 --- p.1 / Chapter 1.2 --- 歷來對皮日休詩歌的評價 --- p.5 / Chapter 1.3 --- 皮日休的著述 --- p.15 / Chapter 1.4 --- 硏究旨趣 --- p.20 / Chapter 1.5 --- 硏究範圍與方法 / Chapter 1.5.1 --- 硏究範圍與所據版本 --- p.21 / Chapter 1.5.2 --- 硏究方法 --- p.22 / Chapter 1.6 --- 硏究局限 --- p.23 / Chapter 2.0 --- 皮日休生平與其詩風的關係 / Chapter 2.1 --- 小引 --- p.24 / Chapter 2.2 --- 皮日休的生平 --- p.25 / Chapter 2.3 --- 皮日休生平與其詩風的關係 --- p.32 / Chapter 2.4 --- 小結 --- p.43 / Chapter 3.0 --- 皮日休的文學思想 / Chapter 3.1 --- 小弓1 --- p.44 / Chapter 3.2 --- 及第前的文學思想 --- p.45 / Chapter 3.3 --- 及第後的文學思想 --- p.56 / Chapter 3.4 --- 文學思想略評 / Chapter 3.4.1 --- 及第前後在文學思想上的分歧 --- p.64 / Chapter 3.4.2 --- 文學思想轉變的原因 --- p.65 / Chapter 3.4.3 --- 文學思想於晚唐的獨創性 --- p.67 / Chapter 3.5 --- 小結 --- p.70 / Chapter 4.0 --- 及第前詩歌研究(一)´ؤ綜論:淵源、題材、 技巧、風格 / Chapter 4.1 --- 小引 --- p.71 / Chapter 4.2 --- 及第前的詩歌淵源 --- p.71 / Chapter 4.3 --- 及第前的詩歌題材 --- p.76 / Chapter 4.4 --- 及第前的詩歌修辭技巧 --- p.87 / Chapter 4.5 --- 及第前的詩歌風格 --- p.97 / Chapter 5.0 --- 及第前詩歌研究(二)´ؤ專題探討:〈正樂府〉 研究 / Chapter 5.1 --- 小引 --- p.98 / Chapter 5.2 --- 「正樂府」解題 --- p.98 / Chapter 5.3 --- 正樂府溯源 --- p.102 / Chapter 5.4 --- 〈正樂府〉特色 / Chapter 5.4.1 --- 〈正樂府〉的題材 --- p.108 / Chapter 5.4.2 --- 〈正樂府〉的修辭技巧 --- p.112 / Chapter 5.4.3 --- 皮日休〈正樂府〉、元白新樂府作品 與元結〈系樂府〉比較 --- p.120 / Chapter 5.5 --- 〈正樂府〉的風格與評價 --- p.126 / Chapter 6.0 --- 及第後詩歌(唱和詩)研究(一)一綜論:淵源、 題材、技巧、風格 / Chapter 6.1 --- 小引 --- p.129 / Chapter 6.2 --- 唱和詩析義與簡介 --- p.133 / Chapter 6.3 --- 唱和詩溯源 --- p.136 / Chapter 6.4 --- 唱和詩的詩歌題材 --- p.147 / Chapter 6.5 --- 唱和詩的詩歌修辭技巧 --- p.165 / Chapter 6.6 --- 唱和詩的的詩歌風格 --- p.192 / Chapter 7.0 --- 及第後詩歌(唱和詩)研究(二)一專題探討: 雜體詩研究 / Chapter 7.1 --- 小引 --- p.195 / Chapter 7.2 --- 雜體詩析義 --- p.196 / Chapter 7.3 --- 雜體詩溯源 --- p.201 / Chapter 7.4 --- 雜體詩 / Chapter 7.4.1 --- 皮日休對雜體詩的見解 --- p.203 / Chapter 7.4.2 --- 雜體詩的創作背景 --- p.209 / Chapter 7.4.3 --- 雜體詩的創作動機 --- p.211 / Chapter 7.4.4 --- 雜體詩特色 / Chapter 7.4.4.1 --- 體裁 --- p.215 / Chapter 7.4.4.2 --- 題材 --- p.217 / Chapter 7.4.4.3 --- 修辭技巧 --- p.221 / Chapter 7.5 --- 雜體詩的風格與評價 --- p.227 / Chapter 8.0 --- 總結 --- p.228 / 參考書目 / 附表: / Chapter (i) --- 皮日休年表 / Chapter (ii) --- 元結〈系樂府〉、元白新樂府作品與皮日休〈正樂府〉 題目一覽表 / Chapter (iii) --- 皮日休唱和詩一覽表
|
Page generated in 0.01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