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知識開發、知識利用與組織改變之研究

徐大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化造成的激烈競爭與劇烈變動的環境,企業必須不斷因應環境的變遷而調整,以求得自身的生存空間,並立於不敗之地。在面對快速變遷的環境中,『組織學習』儼然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管理科學學派有學者特別指出組織學習當中『開發』(exploration)與『利用』(exploitation)的重要性。『開發』是指組織投入資源,發展組織未曾從事過的技術與科技,『利用』指的是精進改善組織內正採用的技術與科技。『利用』增加組織內部的效率,『開發』則是預先為未來作準備,兩者缺一不可。本研究欲探討組織內部『利用』與『開發』扮演的角色與重要性,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對組織的影響;組織如何妥善管理『開發』與『利用』兩個不同的活動;組織在投入『開發』活動時,如何進行組織改變,如何調整組織內部的各個構面,使『開發』活動可以順利進行。   本研究為探索性研究,採取個案訪談法。藉由文獻探討歸納出初步思考架構,再以此架構觀察個案公司,最後整合思考架構與個案內容,獲致本研究的結論,以提供企業在這個議題上一個可行的方案。個案分析選取兩家公司訪談,分別為精技電腦與倚天資訊,其在『利用』與『開發』活動管理,及組織改變都有成功的案例。   研究結論包括研究發現、命題發展、以及管理意涵。   研究發現:   (一) 企業投入知識『開發』的原因    1-1:健全的策略與環境偵測,瞭解市場發展的趨勢,促使企業投入知識『開發』活動。    1-2:面臨環境改變造成知識『利用』活動的不合時宜與經營危機,會促使企業克服慣性、打破現狀,投入知識『開發』活動。   (二) 企業推動知識『開發』過程中組織改變的內容    2-1:知識『開發』活動進行時,企業應使員工儘速學習所需的知識技術,並且減低舊有知識技術在員工的態度與專業能力上的限制。    2-2:企業進行知識『開發』活動時,應使組織內部知識多元化,不同領域知識相互激盪與影響,增加員工的互動與建立共同的語言,以刺激知識成熟度。    2-3:如果短期內無法藉由內部訓練或雇用新進人員的方式獲得知識技術,適當的外包有助於推動知識『開發』活動。   (三) 推動『開發』時員工的反應與管理階層的作法    3-1:知識『開發』推動時,應取得重要關鍵人物對公司的承諾,減低員工對知識『開發』活動的排斥。    3-2:組織推動知識『開發』活動應先使員工瞭解『開發』的原因與必要性;並幫助員工學習新的專業,同時也表示投入『開發』活動的決心。   命題發展:   命題1:企業應該不斷觀察外在環境的變化,若隨時判斷該『開發』專案的繼續可行性,則有助於『開發』活動的成功。   命題2:企業若將知識『開發』活動的結果導入『利用』活動,則『開發』的成果可轉移成企業的核心能力,強化本身的競爭力。   命題3:知識『開發』獲得成果並導入『利用』活動之後,若繼續尋找新的目標進行下一個知識『開發』活動,則可以幫助企業隨時適應環境的變化,永續經營。   命題4:知識『開發』活動在進行時,若舊有的『利用』活動在不同的時期扮演適當角色,則有助於『開發』活動的推動。   最後,本研究認為企業應體認環境的快速變遷,隨時準備轉型與投入知識『開發』活動;企業進行知識『開發』活動時,必須進行良好的知識管理;推動知識『開發』時,企業應盡力降低員工的抗拒;企業應妥善管理知識『開發』與『利用』活動,適當分配組織內部資源。

Page generated in 0.0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