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索洛古勃短篇小說中的厭世情結 / On rejection of life and the world in Sologub's short stories and novellas陳志豪, Chen, Chih 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厭世情結是索洛古勃整個創作生涯當中非常顯著的特色,而且幾乎貫穿他的所有作品,無論是詩歌創作、敘事作品、戲劇作品,甚至是論說文章都可以發現這個反對世界的強烈情緒。本論文以索洛古勃的短篇小說作為研究客體,並採用作家傾心的叔本華哲學與諾斯替思想輔以分析文本所呈現的厭世情結。
主文分作四大章進行論述。第一章探討索洛古勃創作美學的根源;第二章和第三章則從文本詮釋中剖析厭世情結的兩個面向──對於現實的不滿與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最後一章則以體現作家的厭世情結的人物類型作為分析重點。
|
2 |
從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看其宗教思想表現形式的特點 / Osobennosti vyrazheniya religioznyx idei v romane F.M. Dostoevskii «Brat'ya Karamazovy»林冠廷, Ling,Kuan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
看其宗教思想表現形式的特點
指導教授:瓦列格夫博士
研究生:林冠廷
論文提要
「上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困擾且折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問題,作家窮盡一生都在探討它。在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中,杜斯妥也夫斯基再一次更深入的探討這個問題,並藉由小說中的人物展開了豐富的思想辯論。卡拉馬助夫的家庭史,實際上就是俄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小說主角人物對待信仰的態度及看法,可以被視為俄國社會上各種不同類型之人的代表。透過小說各種角色面對信仰問題時所表現的態度與處理方式,杜斯妥也夫斯基利用對話理論使他們各自闡述各自的思想並透過辯論來探討「創造者與被造者」——「神與人」的關係。在本論文當中,我們藉著探討小說人物們對信仰的態度與上下文來分析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宗教思想表達形式上的特點,並嘗試理解他的中心思想。本論文將小說人物分成三個群組來探討:一、卡拉馬助夫的家庭成員;二、東正教神職人員;三、天真信仰的代表者,如:虔信的婦人們、小信的女士與駑鈍的老僕人等的信仰觀。藉著討論以上三個群組人物的語言特性,行為舉止和其思想上的變化,再加上小說部分片段採用了鑲嵌式短篇小說的手法,作家營造了一個多聲部的作品,不僅使小說本身的思想更加豐富,也增加了他的被討論與可看性。因此,本論文將藉由探討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中各種人物角色的信仰觀來理解杜斯妥也夫斯基深邃複雜又充滿矛盾的宗教思想。
關鍵字:宗教思想, 對話理論, 文本語意結構,上下文,語言特性,鑲嵌式短篇小說,鄉土主義
|
3 |
論靳以短篇小說的浪漫主義風格 = The romantic style on the short stories of Jin Yi / Romantic style on the short stories of Jin Yi張明明 January 2009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
Page generated in 0.169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