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21世紀的音樂與社會運動:從樂生到太陽花 / Music and Social Mov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aiwan: from Preserving Losheng Sanatorium to the Sunflower Movement

鄭閔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分析共有三大部分,首先以政黨論替作為分水嶺,分為 2000 年至 2008 年、2008 年至 2012 年以後兩大塊,整理出 21 世紀臺灣政治、經濟的社會 概況。並且也將本研究的兩塊主體——社會運動以及音樂場景,將這兩塊的概況 再獨立出來做整理,描繪出音樂政治化的機會結構。第二部分則是 12 個運動現 場的以及其中的音樂活動整理,第三部分是音樂文本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21 世紀在全球化、中國崛起、以及臺灣政府經濟政策失靈等 因素影響下,新一代年輕人所面對的是國家債務、勞動條件惡化、青年貧困、少 子女化、以及供養父母的壓力變大等困境。於是在民怨不斷地積累下,公民社會 網絡崛起,有效地扮演監督政府的角色。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興起,參與的年輕 人也越來越多。另外,數位音樂的流通與興起,除了給予獨立音樂發展養分以 外,加上社群網絡,這也讓社運歌曲的流通更為容易。轉載歌曲連結成為一種比 文章更方便的表態方式。相較於過去音樂流通管道的侷限,現在創作、上網、分 享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或許也提供了音樂人想要藉由創作來聲援運動的動 力,也成為一種音樂與社運接合的機會結構。 本研究也用 John Street 分析議題性音樂會時的三個切入點:正當性、組織以 及現場展演,來做音樂文本以外的討論。結果發現,音樂與政治的接合過程確實 並非自然而然,而是有許多因素折衝其中,不管是音樂人所擁有的社會資本,或 是音樂產業提供的參與政治的機會結構,以及現場的展演形式,都會有所影響。 最後檢視社會運動中的音樂文本,大致歸納出三種文本類型:一、既有的歌 曲被改編與挪用 二、受運動感召的創作 三、替運動創作的歌曲且為運動所用。 藉由整理出 2005 年後臺灣社運場景中的音樂文本,不只有數量眾多,也發現音 樂種類的多樣化,或許可視為音樂文化與社運文化近十年間相互深化後的結果。 然而音樂文本大多時候還是受到社運的限制,如訴求、路線的影響,喪失了一定 的自主性,僅有少數能抽離社運脈絡,作為一個抗議主體。期望能藉由本研究進 一步思考,音樂作為一個美學主體,怎樣的介入形式才會是最合適的。

Page generated in 0.01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