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兩岸租稅協議之研究:跨國比較觀點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ross-strait taxation agreement:a multinational perspective

陳淑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兩岸交流開放20多年以來,經貿交流的進展最快速且最為明顯,台商赴大陸投資,不僅帶動大陸的經濟現代化發展,也拓展了台灣產業的全球化佈局。雖兩岸經貿交流頻繁,但因兩岸關係特殊且分屬不同的政治實體,雙方為避免重複課稅,各自單邊採用「抵免法」,但實務上因無稅務合作與交流,仍無法有效解決重複課稅問題。根據陸委會估計,大陸台商目前約有80萬到100萬人,由於兩岸稅收訊息無法有效交流,我國政府無法確實掌握台商在大陸實際所得及納稅情形,致無法給予稅收抵免優惠,亦無法有效防止不肖廠商逃漏稅;同理,大陸方面亦然。兩岸專家學者及大陸台商認為要解決逃漏稅及雙重課稅的問題,應在彼此承認的情況下簽訂兩岸租稅協議。 早在1990年代開始,兩岸就有稅收合作的理論探討,但由於兩岸稅制的差異和政治因素影響,一直沒有形成具體措施。自2008年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出現歷史新契機,雙方恢復了制度化協商管道,兩岸已歷經六次會談,共計簽署十五項協議及一個共識,為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奠定重要基礎,也創造互惠雙贏的成果。整體而言,這些協議執行成果已逐漸顯現,兩岸民眾也享受到兩岸交流所帶來的便利與福祉。有鑑於現今經濟全球化及區域一體化的趨勢下,兩岸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在推展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同時,努力建構兩岸稅收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將有利於兩岸經濟持續正常發展。原本預期在2009年第四次「江陳會」簽署的兩岸租稅協議,由於雙方在課稅權的認定等觀點不同,加上台商反彈聲浪變大,雙方在最後一刻決定暫不簽署。 本文嘗試從租稅理論及相關文獻探討,評估兩岸租稅協議簽署之必要性。再透過檢視國際通用之租稅協定範本,比較各個租稅協定範本的優缺點,以作為簽署時之參考依據。藉由深度訪談法,蒐集台商等訪談者對該議題之觀察評析,藉以釐清兩岸簽署租稅協議之利弊得失,並透過跨國比較觀點,找出可供政府簽署兩岸租稅協議時之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19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