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穩定機制、市場透明度與價格行為之研究

羅雯萍, Lo, Wen-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過去的競價制度與行情揭示受到兩檔限制的規範,導致撮合效率與交易公平性受到質疑,而部分未成交的最佳資訊也可能受到隱藏,導致真實資訊無法及時揭露,誤導投資人錯誤解讀資訊,反而有助長殺跌的疑慮。 近年來全球追求資訊透明化的趨勢使得我國的兩檔限制備受爭議,也引發一股改革的風潮。因此,台灣證券交易所於民國91年7月進行交易制度的調整,取消自民國74年來沿用的兩檔限制,而以瞬間價格穩定機制當作穩定股市的措施,並進一步增加未成交價量資訊的揭示,提升整體市場資訊揭示的質與量。 本文以上述的交易制度調整為研究主題,探討市場在面臨穩定機制改變與市場透明度增加的情況下,其價格行為之變化。藉此評估此次交易制度的施行成效,並分別選取市值最高與最低的30支個股為衡量績效指標值的對象,以瞭解新的交易制度對於所有股票皆有相同影響。 結果發現,就第一階段的取消兩檔、輔以瞬間價格穩定措施與揭露一檔的政策而言,整體樣本的波動性為顯著增加,而高低市值的股票則有截然不同的反應。低市值群組在交易制度調整訊息宣告時享有正的顯著報酬,且在市場績效的驗證上發現Hei & Heubel模型衡量的流動性獲得改善,支持流動性改善有助於提升證券價值的說法,顯示取消兩檔限制輔以瞬間價格穩定措施,並提升市場透明度的作法對低市值群組是較有利的。相對的,高市值群組則發現較不利的證據,衡量宣告日的證券異常報酬為不顯著,流動性與波動性指標則明顯轉差。此外,第二階段的揭露五檔將普遍提升市場整體的效率性,其中以低市值群組最為明顯,此外在波動性與流動性方面,發現高低市值有很明顯的對比與抵換關係,高市值為流動性轉差但價格波動減少,低市值則相反,綜合為整體樣本的變化則不明顯。 推論上述實證結果,可能原因在於高低市值群組本身特性不同,導致相同的交易制度變革有不同的影響。高市值本身屬於企業規模大、股價較高,資訊透明度與交易較熱絡的一個族群,而低市值股票為傳統產業股居多,為股市中較不受投資人關愛、流動性較低,資訊不對稱程度也較高的股票。因而,過去在兩檔限制下,揭示代理價格、隱藏真實資訊,導致投資人錯誤解讀資訊者,應屬低市值股票較為嚴重,預期在取消兩檔限制後,資訊不對稱提升的程度相對來的高。此外,從第二階段揭露五檔的效果看來,高低市值的效率性皆改善,但在流動性與波動性方面卻呈現對比的抵換關係,顯示增加市場透明度對於市場績效無絕對的好壞。
2

東亞金融穩定機制的倡議與安排 / Initiatives and arrangements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mechanism in East Asia

蕭倩琳, Hsiao, Chien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風暴以來,東亞各國雖然接受了IMF的援助,但是卻因為IMF援助無法即時性以及限制條件過多,引發了各國的反彈,ASEAN+3希望在未來不再是依賴國際組織的援助,而是靠區域自身的力量提供短期流動性資金互助,因此東亞各國往區域整合的路徑邁進。 從1997年「馬尼拉架構」、日本提出的「新宮澤倡議」到2000年的「清邁倡議」、2010年的「多邊清邁協議」等,ASEAN+3各國正一步步的建立提供短期流動性資金的區域金融穩定機制。除了流動性資金之外,ASEAN+3也希望區域內的金融市場能夠穩定發展,保留住豐沛的外匯儲備,因此也設立了「亞洲債券基金」。 東亞金融穩定機制持續且穩定的發展中,但這些機制無法完全獨立仍和IMF連結,不僅如此,這些機制沒有一個獨立的監督機制,更沒有將機制統籌,降低了其功能性。雖然2010年正式生效的「多邊清邁協議」被視為ASEAN+3金融穩定機制的一個里程碑,但是包含運用超過20%的資金需要IMF同義、仍未設立獨立監督機制等問題都需要解決。另外,東亞在1997年之後未曾再發生金融危機,因此這些機制實際的作用仍然需要時間考驗。

Page generated in 0.035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