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家權力與空間建構─以陽明山地區為例(1895-1966) / State Power and Space Construction-As a case of YANG-MING-SHAN(1895-1966)

吳亮衡, Wu, Liang 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空間作為國家拓展權力的重要媒介,相當具有研究意義,不同政權對於同一個空間內所進行的諸項建設,則會反應出統治者的政治性目的。 陽明山,作為最靠近首都的自然環境區,在日治時期結束以前已經成為以休閒觀光為名、台灣總督府展示統治成果的重要地點,戰後在國民黨政府的建構下,陽明山成為黨國菁英進駐的空間,又在1950年代白團、美軍顧問團、革命實踐研究院以及1966年中山樓落成後,陽明山被塑造為「反共復國指揮司令臺」,也反映出戰後國民黨政府由「軍事反共」轉為「精神反共」的歷程。 本文以陽明山地區(包含士林、北投、陽明山)作為研究的空間範圍,將可突破過去研究者僅針對個別區域或是單一組織的侷限性。此外,以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以及戰後的國民黨政府作為研究對象,檢視這兩個具有現代國家統治技術的政體是如何利用「空間建構」以及「空間意象」,來達到社會控制以及推展與國家權力相符合的意識形態。 本文將從「空間建構」以及「空間意象」的角度,檢視陽明山地區歷經跨政權的洗禮,究竟產生了哪一些可以「被看見」的改變,又如何透過宣傳、教育或是由國家權力刻意營造出來的氛圍,建構屬於「感覺上」的空間意象,企圖提供另一種國家統治地方的研究案例。

Page generated in 0.01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