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我國戶警合一後戶政制度之研究黎金福, Li, Jin-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題為「我國戶警合一後戶政制度之研究」,全文乙冊,約八萬餘字,
計分五章十八節。本文試圖以制度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配合政策分析法對我國的
戶政制度作一全盤的探討。尤其對於民國五十八年七月一日試行戶警合一(戶籍
登記與戶口查察合而為一)後,更為本文論述之重點。
第一章緒論,首先將題目予以界定,並對研究的動機、目的與方法及分析架
構作一說明。第二章論述戶警合一的背景與形成,分成理論的說明、問題的形成
、問題的體認、戶警合一的制訂等四節,對於我國實施戶警合一政策之理論基礎
、環境背景及制訂過程均加以探討。第三章對戶警合一。的目標與內容(以戶籍
登記與戶口查察一元化、建立正確資料、嚴密戶籍管理,掌握人口動態、維護社
會治安,簡化法令表報,加強便民措施等四項)加以論述。第四章則對戶警合一
的執行情形與成果加以探討。第五章結論:對於戶警合一的執行情形,依據戶警
合一的目標作一全面性的檢討,並試圖提出改進意見,以使我國的戶政制度更臻
於完善。
|
12 |
個別差異與人員甄選之研究黎蔚恭, Li, Wei-G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一冊約十萬餘字,分為六章共十五節,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為個別差
異研究的發展:第二節為次代管理論中人員中心觀。第二章個別差異的透視,試
就個別差異的原因、特性,面向及重要性來討論,分四節:第一節為個別差異的
原因;第二節為個別差異的特性;第三節為個別差異的主要面向;第四節原個別
差異測定之重要性。第三章談個別差異與人員甄選的關係,內分三節:第一節為
人員甄選的意義與重要;第二節人員甄選與因才施用;第三節人員甄選與因事求
才。第四章談工作分析與人員甄選,第一節為工作分析的意義與重要;第二節為
工作分析的程序;第三節工作規範及其應用。第五章為人員考測與人員甄選,第
一節談人員考測的內容,如體格、智力、學識等;第二節談人員考測的方法,如
筆試、口試、調查等;第三節談人員分類與人員甄選。最後一章為結論,試就對
本文討論作一總結,預測其未來發展。
|
13 |
教育部組織及其職權之研究李水源, Li, Shui-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論文共一冊,內容分為六章二十五節,約計十四萬字。第一章述及本研
究之動機、目的、範圍、方法及研究經過;第二章言及目前世界上美英法日等四個
已開發國家之中央教育行政機關概況;第三章採歷史的敘述,分述清末之學部,民
國初年之教育部國民政府成立以後之大學院,民國十七年冬以後之教育部及中央政
府遷臺以後之教育部,期了解教育部之沿革;第四章係以行政學理為據,分從組織
之靜態面:動態面及生態面三個方向來探就教育部之現行組織;第五章係從有關法
令規章入手來探討教育部職權之來源,範圍、內容及行使方式等;第六章係分從組
織、職權、人事三方面來分析檢討教育部之缺失問題,並作一結語。
|
14 |
臺灣省縣市議會組織之研究李嵩賢, Li, Song-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論文全部字數約十萬字。全文共分七章,各章節之主要內容為:
第一章:緒論。本章係在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並簡要敘述臺灣省實施地
方自治過程,和臺灣省各縣市議會沿革,包括縣市議會之前身縣市參議會、縣市議
會歷屆成立沿革、縣市議會組織職權沿革
等。
第二章:議員。主要說明議員之產生方式,名額標準、任期、去職、言行保障
和待遇等問題,最後一節並對議員的素質從性別、年齡、籍貫、職業、學歷等五方
面加以分析。
第三章:組織。議員原為縣市議會組織結構的一部分,因牽涉較多,故另章討
論,本章所討論的範圍,只限於議長副議長,議會內各種委員會,以及輔助議會是
幕僚功能的祕書室。
第四章:職權。職權包括職務與權力。本章分四節,依節次討論縣市議會之立
法權、財政權、行政監督權,接受人民請願權及其他。
第五章:職權運作,議會為合議制機關,為行使其職權,不得不有一套議事規
則,本章所述,即在討論議會會議之召集與會期,提案讀會討論表決、覆議與復議
等規定。
第六章:職權運作影響因素:本章共分五節,分別討論自治監督縣市政府,非
正式組織,執政黨和民意輿論。
第七章:結論。綜結縣市議會組織問題之所在及改進之途徑。
|
15 |
參與管理之研究徐緝昌, Xu, Qi-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個組織或團體設置之目的,乃係為藉多數人之力量,以集體之努力,一致的
行動,來達成這一群人共同的利益和目標。為達此目的,於是產生分工合作,各司
所職,擔任主管者負責統籌全局,運用智慧與知識,提供適當的環境,激勵部屬,
發揮其潛能,以能運用多人之力量,來順利地達成任務。激發員工發揮潛力的方法
,隨看時代的演進而有不同。古代帝王動輒以殺戮、充軍、與鞭策方法來迫使人工
作,產業革命之後則以失業來恐嚇不努力之員工,科學管理時期則發明科學方法研
究時間及動作,以達成最適當的配合,減少不必要之浪費來提高工作效率,直到最
近行為科學產生後,始真正發現.如何使員工自動自發努力工作的方法。他們發現
,唯有在授權與民主參與的原則下,人們才能持續在高度的士氣下為公服務,於是
在時代潮流的沖擊下,各國之公私機關.已經普遍採行這種方法,否則即會遭受時
代洪流流的吞沒。
但我們考慮運用參與時,殆必發生許多問題。大凡一位主管,日常所需的決策
必多,勢必無法每一決策都運用參與來解決。因此,不免會有一連串的問題產生:
我們運用參與來解決問題。範圍應以多廣為宜?在什麼情況下,運用參與才能收到
最大的成功;在什麼情況下又難以收效?如何瞭解員工的心理,不致使員工反對?
我們應該運用何種參與方式以適合參與的主體與客體?以及對組織會有什麼影響?
我們欲瞭解參與之如何有利於組織之目標達成,當需對這些問題有所瞭解。
基此,本文凡八章,二十節,共約十三萬言,各章要旨如下:
第一章:緒論,共分兩節,介紹本文研究動機及方法。
第二章:管理的任務,亦分兩節,因參與為管理之方法式之一,欲談參與,必
需先瞭解主管對組織負有何種使命,所以他必需運用參與以盡此「責任」。再從管
理之內涵上探討參與和管理有何種關係。
第三章:參與管理的基本觀念,共分四節,分別研討其(一)意義,(二)演進
,(三)理論基礎及(四)型態,以瞭參與之基本觀念。
第四章:參與心理分析,共分四節,以瞭解(一)員工的能力,(二)員工之
所以工作,倒底是為什麼,(三)一個人對自己承諾後的價值,及(四)個別差異
。
第五章:參與管理的效用條件,共分三節,分別研討(一)應用參與後有那些
優點,(二)在什麼條件下才能發揮有效的參與,以及(三)尚有什麼限制不能全
面實施參與。
第六章:參與的氣候,共分兩節,說明(一)在什麼組織下及(二)主管的什
麼領導方式下才能有實施參與
第七章:應用參與權的方式,共分三節,分別簡單介紹最著名的三種方式(一
)目標管理(二)建議制度(三)員工諮詢制度,當然尚有許多方式如會議、委員
會、多頭管理......等亦有簡略提及。
第八章:結論......探討(一)公務機關實施參與之可能,(二)美國聯邦公
務員實施參與之概況,(三)我國公務機關實施參與之檢討分析,(四)為什麼公
務機關效果尚不理想,有什麼缺點妨害了它,(五)建議。
|
16 |
動機與滿足理論之研究—對我國行政機關人員的調查分析張麗娟, Zhang, Li-J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計入萬餘字,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為理論之探討,第二部
份為實證之研究。其內容共分為七章二十六節。第一章導論—方法論。第二章需要
,動機及滿足。第一節有關需要之理論,第二節有關行為的動機。第三節有關滿足
之理論。第三章影響滿足的重要因素。包括第一節領導方式對滿足的影響,第二節
薪資對滿足的影響。第三節升遷對滿足的影響。第四節工作團體對滿足的影響。第
五節工作內容對滿足的影響。第四章滿足感與工作成效之間的關係。第一節二者呈
同方向變動。第二節二者呈反方向變動。第三節滿足感為生產力之因。第四節生產
力為滿足感之因。第五節滿足感與生產力之權變理論。第五章我國行政機關人員的
滿足程度之一。共分五節。第六章我國行政機關人員的滿足程度之二。共分五節。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
17 |
國營生產事業在組織發展中人力有效運用之研究曾朝煥, Zeng, Zhao-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共一冊,約十萬字,分七章二十八節。
本文之研究動機有三:
(一)對國營生產事業人力運用問題之關切:經濟部所屬各事業均為基本及關
鍵之生產工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各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負責生產、供應能源與
重要原料,以促進經濟建設,發展國家資本,便利人民生活,培養政府稅源,以及
協助穩定物價等多重目的,所負責任實甚重大。因此,國營生產事業經營之成敗甚
為各界所重視。(註一)然而,上述目的之能否達成,實有賴於各機構內每一份子
能力運用的程度而定。故本人選擇了國營生產事業人力運用問題,加以研究分析。
(二)平日研究組織理論之啟發:筆者在大學及研究所,均是研究公共行政,
平時對組織理論很感興趣,尤其是組織發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及組
織設計(Organizational Design )等方面更感興趣,常常企圖想以此理論應用於
實際上去討論分析,並試圖提出可行之分法,以供健全組織功能
之參考。
(三)最後一種研究之動機是來自外在環境之影響:近來各界對國營生產事業
之經營績效與人力運用情形議論紛歧(註一),他們意見之中,固不乏中肯之建議
,然亦有對各事業不了解之處,因而更增加了本人對此問題之好奇與興趣,選擇此
題目,期使對國營生產事業有一全盤性之了,並提供意見,以能對各事業人力運用
有所幫助。
根據上研究之動機,本文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從政策上及實際執行土來探討目前各事業人力發展計劃、人員羅致、培
訓所遭遇的困難,並研判 其困難原因。
(二)從員工之行為與態度之反應來測量入力有效運用之程度。因要衡量一個
機構的人力運用程度,不謹應從機構中執行的政策與方案去探討,而且更重要的是
,要調查員工之反應,以得知人力運用之情 形。
(三)從員工之安定力、向心力、生產力及適應力,探討國營生產事業人力運
用之過去缺失所在,並預 測未來環境變遷中員工之適應能力。
(四)問卷調查所得結論與現行成長情形相互比較說明,分析問題之癥結所在
,並進而提供改進的建議。
|
18 |
我國政務官懲戒制度之研究黃瑪利, Huang, Ma-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為文約五萬言,分五章二十節。第一章二節說明懲戒與政務官
之涵義,第二章二節,說明行憲前與行憲後政務官懲戒制度之沿革,第三章六節,
說明現行制度下,政務官懲戒範圍、受懲戒原因、懲戒處分種類、懲戒機關、懲戒
程序及懲戒處分與刑事裁判之關係,第四章七節,分別對現行政務官懲戒制度作一
番檢討,而為本文研究之重點所在,第五章三節,係針對現行制度所作之興革意見
,以為本文之結論。
|
19 |
台灣省基層農會人員選用之研究蔡明旭, Cai, Ming-X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以問卷法、訪問法、文件法來蒐集資料,並以系統研究法作為分析架構
,對臺灣省基層農會人員之選用問題,予以詳盡的剖析,首先探索問題之主要成因
,進而針對問題之癥結,提出適當可行之辦法供改進之道。
本文共一冊分六章廿七節約七萬餘言,第一章「緒論」述明選用的意義、研究
的動機與目的,並界定本文之研究範圍,以作為本研究之導論。
第二章至第四章析述基層農會人員選用之內在環境因素就基層農會農事小組長
、會員代表、理監事等選任人員之選舉、總幹事之遴選、一般職員之聘用,以法規
之規定和實際選用之概況,分別說明了各類人員選用之實際運作情形,據以為發覺
問題之所在。
第五章標明影響基層農會人員選用之因素,進而分析這些因素對人員選用之影
響結果暨農會本身調適之道,以瞭解選用問題之所在,藉以診斷問題之成因,作為
改進意見之依據。
第六章為本文結論,首先依次列出目前基層農會人員之選用問題,繼而提出改
進意見,並試圖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事選用制度,以作為本文結語。
|
20 |
組織氣候之研究—台北市政府之個案分析朱榮欽, Zhu, Rong-Q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約八萬字,一冊;分五章,二十節。第一章緒論,計四節分別說明(
1):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2)組織氣候之理論基礎,(3)組織氣候之概念
,(4)研究設計。第二章理論透視,分別說明:(1)組織氣候在組織行為中之
地位,(2)組織氣候之衡量,(3)組織氣候對管理上的意義,(4)以前研究
的證據。第三章是為臺北市政府組織氣候之分析,分四節說明並探討下列各項:(
1)組織內挑戰性氣息之比較分析,(2)組織對獎酬及支持態度之比較分析,(
3)組織內之社會包容氣息之比較分析及(4)組織結構與員工一般態度之比較分
析。第四章則是探討臺北市政府人員特性與組織氣候之關係,從年齡、年資、婚姻
狀況,職位高低等分別著手。第五章為結論。
|
Page generated in 0.01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