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礦務局組織變遷之研究-制度理論觀點

徐淑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是基於對礦務局組織變遷的研究興趣,以「個案研究」、「文獻探討」的方式來進行研究,針對礦務局組織個案相關文獻及制度理論有關之論文、期刊、文章之檢視,俾說明本文以制度理論為組織分析之主要理論基礎,並針對制度理論作一主要相關概念的探討。 主要以三個概念來探討:「礦務局制度化的探討」、「制度環境壓力與礦務局正當性危機」及「礦務局對制度環境之回應」,藉由制度環境來瞭解組織制度化之原因,並就當時組織間互動來探討組織正當性來源,俾利在當時情境下,對組織制度化有一動態認識。隨著時間的演變,礦務局組織因配合行政革新而漸自我調適,然該局在二波制度環境壓力下,漸喪失合法化,而瀕臨危機;第一波為精省改隸,第二波為政府改造之人力評鑑衝擊。 礦務局面對制度環境壓力其回應方式有下:首先該局因組織制度化之過程頻遭行政院及立法院質疑,組織法條例草案無法順利通過,因礦務局組織法之立法推動仍有賴行政院及立法院之支持,故對於組織制度化遭停擺部分,採順服策略;另針對行政院之人力評鑑結論因嚴重影響業務之推動,是以該局對於此行政命令採抗拒策略,向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提起申復;為申復行政院之人力評鑑,加強與其業務相關之機關(內政部消防署及勞委會)互動,利用組織間關係的建立,俾爭取共識,以說服行政院之評鑑結論修改;最後以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中其隸屬於環境資源部之一級機關作為其組織正當性來源,俾以建立合法化之依據。 對礦務局組織個案輔以制度理論之詮釋對個案有更深入瞭解,期在環境與組織及組織間之互動探討下,掌握組織動態過程,有別於一般理性組織分析,對於個案組織會有不同發現進而提出研究建議。
2

組織變遷邏輯之探討:易經哲學的觀點 / The Discussion of Logic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Perspectives from the Philosophy of I Ching

謝智偉, Chih-wei Hs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前組織可謂處在一個「變動的年代」,大至政府,小到企業,絕大多數組織無不戮力實踐各種形式的變革運動,然而,根據近來統計數字顯示,多數的變革並未能達成其預期目標,深究其因,主要乃在於組織缺乏具備認識變遷及其層面的心智模式,也就是本文所謂的變遷邏輯(Logics of change)。 變遷邏輯係指組織對變遷議題所持的深層基本假定,它提供一種認知圖象(Cognitive map),持續地引導組織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依循著本身的假定,解釋與認知浮現於組織內外的種種情境與現象,作出變遷過程中的各項抉擇。然而,變遷邏輯常被組織視為理所當然而未予重新檢視,此種對於變遷根本性問題的忽視,往往造成組織處理變遷問題的盲點或是箝制了組織的未來發展性。因此,本文藉由探討與檢閱相關研究,對變遷邏輯理論作系統性的歸納,凸顯吾人應以反思批判的態度來面對組織的變遷。 相對於現有之變遷邏輯相關論述,作為一部中國自古流傳至今的「變經」(The Book of Changes)——《易經》,其所提供吾人的變遷世界觀,對於身處日新月異環境中的組織而言,深具開放而不落伍的啟示價值。本文藉由援引《易經》「長於變」的思想精華,與「變遷邏輯」理論相互印證與結合,試圖建構出可為之依循的常道,提供組織一個以簡御繁的全觀性架構,來面對組織的實質變遷問題。是以,本文嘗試從剖析《易經》哲學四項變化律則作為起始,結合列舉的變遷邏輯理論類型,建構出「辯證與陰陽」、「線性與循環」、個體與整體」、「混沌與和諧」等四種層面的討論,驅使吾人重新以「陰陽變化」、「循環變化」、「整體變化」、「和諧變化」的思考角度去看待組織的變遷世界。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限制…………………………………6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9 第二章 變遷邏輯概念分析…………………………15 第一節 變遷邏輯的背景系絡…………………………………15 第二節 變遷邏輯的意涵………………………………………18 第三節 變遷邏輯的重要性……………………………………22 第四節 變遷邏輯的理論類型…………………………………27 第三章 易經哲學與變遷…………………………….47 第一節 易經哲學體系概觀……………………………………47 第二節 易經哲學與變遷議題的關聯性………………………55 第三節 易經「變」的思想特質…………………………………61 第四章 易經觀點的組織變遷邏輯………………….73 第一節 辯證與陰陽變遷邏輯…………………………………73 第二節 線性與循環變遷邏輯…………………………………83 第三節 個體與整體變遷邏輯…………………………………95 第四節 混沌與和諧變遷邏輯………………………………105 第五章 結論…………………………………………119 第一節 研究回顧:變與常的矛盾與整合……………………120 第二節 未來展望:順天應人的變遷哲學……………………124
3

公共組織變遷理論之建構-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分析 / The Theory of Public Organizational Change -- The Analysis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Yuan's Organizational Law

聶文娟, Nieh, Wen 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三十日這一天,行政院決定研修行政院組織法,這項行動相當特殊,因為行政院自從民國三十八年第四次修訂組織法以來,維持其八部二會的組織架構已歷經近四十年未曾更動,此一議題因而引起各方注目與關心。然而研議工作並沒有預期中順利,行政院提出的修正草案版本被立法院大幅刪改。因此,僅管該修正草案已經二讀通過,行政院還是主動撤回該草案,致使行政院從民國七十六年開始修法至今(民國八十三年八月)已經過了七年,該法仍未修正完成。以此為個案研究的相關論文自然不少,然多從組織變革的角度出發,探討草案內容是否妥適、研議程序是否週延、以及提供許多實務方面的改善建議。本文的研究旨趣與上述論文不同,主要從組織變遷的觀點理解此一個案的發展情形,探究行政院在研議修法的過程中,其相關行動者如何詮釋問題的情境?隨著時間的演進,個人認知理解上發生了哪些變化?在推動變革過程中,對組織內外相關成員以及整個政治系絡造成哪些影響?作者以為這些問題非常值得探究,因為即使這是一個失敗的組織變革案例,卻已產生了組織變遷現象,而研究過去的變遷現象是通往了解現況的橋樑。為了分析此一個案,作者擬從組織理論的理解開始,比較、歸納、整合理性模式、生態理論以及制度理論之異同,參考組織學習理論、組織重組等諸多論點,並輔以公共組織的特性,建構一觀察公共組織變遷情形的分析架構,然後以此架構詮釋、分析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研究結果發現,該法研議雖長達七年,且議而不決,但在這段期間,打破八部二會舊制的共識逐漸凝聚,成立哪些部會的焦點與爭論越來越集中,事件的意義已不再停滯於七年前的理解上。因此,並非一事無成,平心論之,反而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組織變遷過程,並且也部分印證了J.G.March及J.P.Olsen的看法:歷史無效率的可能性,意義與象徵行動對瞭解政治的重要性,或許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觀看之道」。

Page generated in 0.025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