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譯註與研究黃偉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研究立足於《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 之梵文原典,首先進行梵本〈問疾品〉的校譯後,再發掘〈問疾品〉中有待深入探究的相關議題。
本文共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為〈問疾品〉議題,第二部份則為梵本〈問疾品〉的校譯。〈問疾品〉議題探討主要內容分成七章,條列如下:
(一) 緒論: 旨在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前人研究成果回顧與研究議題。
(二) 《維摩詰經》相關的文獻研究:旨在探討《維摩詰經》的成書背景、傳譯過程與現代英譯本的評估。重點在陳述梵本《維摩詰經》出土,對於立足於漢譯或藏譯的相關文獻研究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透過評估比較現代英譯本所採用的傳本資料,除了可以直接反映研究視角的差異外,甚至可以藉由探究其所預設的讀者群,來瞭解其翻譯的風格與目的。
(三) 〈問疾品〉介紹:旨在細述全品之情節以及羅列各段的要點。討論經文中重要的說法場景-「毘舍離城」和「維摩詰之居所」,瞭解〈問疾品〉中的「說法場景」設定,是否有其特殊的含意。接著進一步探討〈問疾品〉中兩位主角維摩詰與文殊師利的身分背景。
(四) 菩薩之疾:旨在討論「菩薩如何安慰生病的菩薩」與「有疾菩薩應如何調伏自己的心」兩節加以討論。
(五) 〈問疾品〉中「空」之探究:旨在探究「分別」與「空」之關係,「空」應從何處探求以及〈問疾品〉中「空」的特殊性。最後檢證〈問疾品〉中的「空」是否符應中觀學派有關「空」的主張。
(六) 其他議題探究:旨在釐清〈問疾品〉中,「不來而來,不見而見,不聞而聞」的意含;接著探究梵本中,「被智慧所支持的方便」與「被方便所支持的智慧」各自的意含,其及相互的關係。
(七) 結論:旨在歸結本文的研究成果、作一扼要的彙整與說明。反省本文的缺失,並且提出吾人未來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
2 |
維摩詰經研究王志楣, Wang, Zhi-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維摩詰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經典代表作,古往以來,喜愛該經者不乏其人,卻鮮有專著立言,除注疏外,研讀者僅能從斷簡殘篇的介紹性文章汲取其智慧,對於它在文、史哲方面的內涵及其價值,迄無立體性探討,基於此因,故彙集前人資糧,加以個人思索,盼能再次肯定維摩詰經確具「不可思議」的深義及貢獻。
二、研究內容
維摩詰經除序言及結論外,共分六章,六章重點放在:維摩詰經在印度的起源、維摩詰經的文學性及對中國文學界影響、維摩詰經哲學思想等三方向探討。
第一章、「大乘佛教之根源及分期概觀」:以導論方式介紹維摩詰經發祥地-印度-之原始、部派與大乘佛教的流變。
第二章、「維摩詰經在印度的起源」:分宏觀與微觀說明該經產生背景,并對著成年代、地點及維摩詰個人故事進行考證。
第三章、「維摩詰經在中國的發展」:敘述該經移植中國后之譯本、注疏及各朝代流傳的情形。
第四章、「維摩詰經的文學特質」:就該經本身文學特性分形式(結構、修辭)內容(小說戲劇)兩方面析論。
第五章、「維摩詰經與中國文學、藝術」:探討該經與歷代之文人思想作品關系及維摩變文、變相圖。
第六章、「維摩詰經的哲學思想」:以大乘思想為經、維摩詰經本身論題為緯,闡明其哲學意義,并介紹該經與禪宗關系。
三、文獻來源:以大正藏、 續藏、佛教一般論書、中國經史子集等為主要參考資料。
|
Page generated in 0.02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