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灣、美國與瑞典生育率模型之研究藍銘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灣地區由於婦女受高等教育比例、就業率的增加等因素,使得育齡婦女的生育時間延後、生育總胎次減少,因此總生育率也逐年降低,在2001年時降至1.4的歷史新低,加速台灣地區人口老化的腳步。台灣地區婦女生育率的下降,在各年齡層有不同的趨勢,這種各年齡層生育率變化不同步的現象,使得許多常見的生育率模型(如Gamma及Lee-Carter模型)套用於台灣地區的生育率時產生不小的誤差。為尋求更精確的台灣地區生育率模型,除了考量直接預測年齡別生育率的各種模型外,本文也嘗試以世代(Cohort)的觀點預測未來的生育率,包含世代生育率模型,以及研究胎次別生育率與年齡別生育率之間的關係,再套用國外近年提出的擴散(Diffusion)模型。雖然世界各先進國家近幾年的總生育率皆是下降的,但唯一例外的是美國,在2002年有緩慢回升到2.07的現象;而處於歐洲中的瑞典,由於開發較早,總生育率一直處於極低的狀態。本文針對亞洲、美洲及歐洲三個總生育率變化狀況不同的國家分別找出適合的生育率模型,藉由交叉驗證評估模型的優劣。本文的實證研究台灣以西元1949至1996年(或1975至1996年,對胎次別資料而言)的資料為基礎,1997至2001年資料為檢測樣本;美國是以西元1917至1986年的資料為基礎,1987至1991年的資料為檢測樣本;而瑞典則是以西元1970至1994年的資料為基礎,1995至1999年的資料為檢測樣本。研究發現三個國家總生育率的變化趨勢並不相同,台灣的生育率持續下降,美國則是呈現波浪狀的變化,而瑞典的生育率一直以來維持較平穩的狀態,直到最近幾年有稍微下降的趨勢。另外台灣不同於美國及瑞典特別之處,在於台灣民眾由於中國習俗因而對十二生肖的好惡不同,因此台灣生育率還需將龍虎年的效應列入預測方法的修正,才能得到明顯的改善;而台灣、美國及瑞典相同之處在於世代模型可能因資料分析及估計的程序較為複雜,預測誤差反而高於單一年齡組個別估計法這類模型較為簡單的方法。
|
2 |
台灣與世界各國生育率的比較 / A Study of Fertility Comparison of Taiwan to Other Countries朱伯長, Chu, Bo-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生育率逐年下降,從1985年起總生育率即低於替代水準2.1;近幾年更快速下降,2005年降至空前的1.12,僅有1960年的1/6。為瞭解台灣地區生育率的未來趨勢,本文研究婦女生育年齡、勞動參與率、教育程度及胎次生育率,與世界各國比較,以分析生育率的變化。我們發現近年台灣、日本及法國各年齡組對生育率的貢獻幾乎相同,但法國的總生育率卻有2的水準。比較台灣地區大專以上及高中以下教育程度的婦女,兩者的生育情況在早期是有所差別的,但近年兩者的生育行為非常接近;大學以上及高中以下的婦女生育率均同時降低,生育率的下降似乎和婦女教育程度關係不大。除了以年齡別的角度進行分析,本文也在胎次別生育率的研究上探討及驗證過去的模型與理論,提出模型以修正Feeney的胎次進級模型,從台灣地區資料的計算結果來比較,兩者相差不大,建議在資料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我們提出的計算方法。 / The fertility rates in Taiwan decline rapidly.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has been lower than the replacement level 2.1 since 1985 and it reached to 1.12, the historical low in 2005, only 1/6 of which in 1960.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rtility trend in Taiwan, several variables were used to compare with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cluding women fertility rate by age groups,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fertility of women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attainments and fertility rate by birth order. We found that Taiwan, Japan and France share a similar fertility pattern, unlike in the U.S., while the young female groups still hav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n fertility.
For the variable of highest education attained, the group of senior high school and below have higher fertility before 1970’s comparing to that of education with college and higher. However, the gap narrowed down in recent years. Also, for the fertility rates by birth order, we proposed a new model estimation for the parity progression model. We found that the results of proposed method are almost identical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method, but the computation is much easier.
|
Page generated in 0.01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