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自然寫作」研究--以1981-1997為範圍

簡義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架構除了第一章的緒論與第六章的結論之外。第二章集中討論的是台灣「自然寫作」產生的背景、原因與初期的兩種類型。第三章到第五章是以類型研究(generic study )的方式來進行,特別要說明的是,劉克襄的作品數量與種類眾多,必須要分別放在三個章節中才能處理完成,而且,經由他創作歷程這條線索,可以將三種類型之間的發展關係串連起來。在研究方法與精神上,本論文強調的是跨學科整合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底下便試著說明本文在每一個章節中所呈現的內容: 第一章為緒論共分四小節,分別處理的是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文獻檢討與研究方法等問題。 第二章共分為四個小節。主要是探討台灣「自然寫作」與起時的諸多背景與原因,以及「自然寫作」初期的兩種類型。第一小節準備援引發展社會學對台灣政治經濟情勢的相關研究作為論述的背景,以凸顯1945到1980年代的台灣,是透過怎樣一種資本主義在全球運作流動的情勢,導致了台灣捨本逐末的國家發展政策的制定。造成台灣在世界體系中依賴與邊陲的性格,對於這種社會貧富情勢的拉大,與山水田園的破壞,正是導致台灣環保運動與「自然寫作」與起的主要背景與原因。第二小節則從國外生態學思潮的導入,本論造成台灣「自然寫作」運動的另外一個不可或缺之因素。第三小節則是從台灣文學史的脈絡,來論「自然寫作」興起的原因,這包括1977年的「鄉土文學論戰」和「報導文學」的興起這兩點。最後,第四節則是從文學史描述的進路,將「自然寫作」初期的「環保文學」(韓韓、馬以工、心岱、楊憲宏)與「隱逸文學」(陳冠學、孟東籬、粟耘)這兩種主要的類型作品,作一梳理。 第三章共分為五個小節,主要論及台灣「自然寫作」中的「觀察記錄」類型,分別談及劉克襄、陳煌、洪素麗、沈振中與徐仁修。這一種類型可說是台灣「自然寫作」的重要基礎,許多作家都是從這個類型的磨練中走出自己風格。 第四章共分為四個小節,主要論及台灣「自然寫作」中的「自然誌」類型,分別談及劉克襄、楊南郡、陳玉峰和「地方誌」類作品。這一種類型可說替台淺「自然寫作」加強了歷史的縱深度與人文思考的面相。 第五章共分為四個小節,主要論及台灣「自然寫作」中無法歸類在前兩種類型的「其他」作品。分別談及劉克襄、王家祥、廖鴻基和陳月霞。這些無法歸成一類的作品,可以說五彩繽紛,各具特色,有「動物小說」、「歷史小說」、「自然繪本」輿「攝影文集」等。 第六章為結論,共分為兩小節。在第一小節的部份,先替當前的台灣「自然寫作」的成果作一個總整理與回顧,並舉出目前「自然寫作」發展的危機在那裡,另外,我要將它放到台灣文學史的脈絡中詮釋這個文類的獨特意義。第二小節則是根據之前的文本考察與歷史分析,試圖替台灣「自然寫作」的未來性問題提出一些看法,這些看法是對當前「晚期資本主義與後現代社會」困境的回應,將「自然寫作」當作一個新的「文化運動」的運作核心,從文學(語言和敘事)、思想(後殖民論述和生態女性主義)、社會運動(社區意識和自然教育)等三大層面,由文本的內部往外推移,藉由一種整合式的眼光,指出「書寫」與「社會」的未來性究竟在什麼地方。

Page generated in 0.019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