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由拒唐到學唐──元明清賦論趨向之考察

游適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正典」權威地位的質疑進而追溯其形成的歷史因素,是二十世紀後期文學評論的一個主要現象。本文的目的,即希望透過古代賦論史的回顧,審視現今習以為常的賦學知識中可能含有的偏見。 本文計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古代賦論」具有「文體批評」的特質,故建議以共同的「基源問題」───「賦該如何書寫」做為「古代賦論史」的解釋綱領,並提出「拒唐」與「學唐」實為元、明、清賦論中兩種對立的學習策略,可以此做為觀察線索來解釋這段期間的賦論演變。 第二章「律賦──唐人締造的書寫形態」,指出唐人已就文類結構上的差異,區分「律賦」及「古賦」兩種書寫形態,其中,「緝事比類」的「文本互涉性」取代「作者主體」,乃「律賦」有別於「古賦」的風格性分之殊。料場律賦題目取自重要典籍,則是國家基於權力的設計,目的在使讀書人為研習律賦而「驅使六籍」、「穿穴經史」的同時,接受國家預先遴選的政治、道德等價值觀。 第三章「『拒唐』」的形成──停試律賦與唐無賦」,敘述在元、明「尚經術」的選才理念下,律賦因為被歸為有害國家的「摛章繪句之學」,遂遭到罷黜。祝堯、徐師曾等人乃藉此建立「古賦╱律賦」等於「正統╱異端」的論述模式,並建構以掊擊唐人律賦為目標的賦史觀,李夢陽更宣稱「唐無賦」,以阻止後學接觸唐代所有賦篇。 第四章「『拒唐』的開展──元明的『古賦』論述」,探討元明時期在直接譴責唐人律賦書寫形態之外,另建構一套「古賦」論述以為矯正的情形。祝堯等人除了將賦定位為「詩」,以取得賦該「吟詠惰性」的「正當性」外,也確立了「辭」發於「情」的「麗則」觀,更據此重新遴選賦篇正典,建立一個不同於過去以「京殿苑獵」賦為主軸的「抒情賦傳統」。 第五章「『學唐』」的提出──清代的『效律者法唐』」,先從清代科舉試賦的背景,追索清代提出「律體宗唐」的原因,且發現清代已逐漸突破元、明「古賦╱律賦」壁壘分明的藩籬,以工律賦為學古賦的基礎。本章並就清代部分賦選及賦話進行分析,探究清代賦論家們心目中的唐律賦名家、傑作,及其所集中討論的律賦書寫技巧。 第六章「結論與討論」,除簡要說明本文的詮釋路徑,並就其得失稍做評估,更指出當代「重漢魏六朝賦而輕唐賦」的觀點,正是來自元明時期,而前人的「文學史」在為我們濾掉清代「賦莫盛於唐」的觀點時,其實也隔絕了我們公允對待唐賦及全面審視賦史的機會。因此,回顧「元明清賦論史」,將有助於我們檢驗賦學研究「先入為主」的偏見,拓展賦學研究的視界。

Page generated in 0.0163 seconds